两成园益华学校是吉辇县唯一的全津贴华小,校园大,人数少,只有18名学生。
ADVERTISEMENT
董家教正面对学生来源日益减少的苦恼,校内的教师更是充当司机,从自家所在村镇把学生载来学校。
两成园益华学校仅一名当地学生
在18名学生里,只有一人来自两成园,其他来自峇眼色海、瓜拉牛啦、古楼对面港、角头等。
益华学校在1985年最高峰期,学生人数曾达235名,随着当地居民陆续往金马仑及其他城市谋生,人数一再减少。
校方近几年陆续获教育部拨款改善设备,学术、人文课兼教,落力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以招徕更多学生报读,解决无新生的窘境。
陈宝碹:有教无类 校外赛有斩获
校长陈宝碹强调,该校以有教无类的理念教学,学校人数少,无阻该校派学生出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而且表现杰出有获奖。
该校这几年的儿童节是以一日游方式,带领全校学生往各景区一边游玩一边学习。校方也会以不同方式庆祝各种节日,全校师生宛如大家庭,温馨、温暖,每个学生都会被照顾。
复级班上课
陈宝碹说,该校属微型小学,除了一年级与六年级各别一班上课,二与三年级,四与五年级则是复级班上课。
尽责的教师会妥善分配时间,让每名学生的功课都能跟上。学生在学术上有表现,课外活动如田径、篮球都有代表出赛。
每年获拨款提升设施
陈宝碹说,学校于2019至2024年,每年都有获得政府拨款提升校内设备,前后获得约40余万令吉提升了校内各种损坏的设备,也提升了礼堂、厕所、篮球场等,使学校焕然一新。
“一些清寒子弟的课本作业簿,也获得家协赞助,费用全免。”
林立发:当年班上许多超龄同学
董事长林立发说,他也是益华校友,于1956年就读一年级,当时班里还有许多超龄生,那个时候的校舍是亚答屋,学校内尚有3间教师宿舍,出入都要坐船至峇眼色海码头。
他说,当时父母亲以种菜为生,两成园在初期曾种甘蔗为主,后期改种菜、种可可、椰子,目前种柚子及油棕为多。
1968年改制全津华小
也是霹州董联会成员的林立发说,他曾于1969年回来母校当过临教,益华是于1968年改制成全津华小,1977年在第3个大马计划下获银行贷款,于新校地建设全新的双层楼校舍,1978年完成建设,1979年全校迁入新校舍上课,其中的一处旧校舍充酬神戏台。
林立发指出,该校本有董事会,不知何原因解散了,但已在2020年重组,重新挑起维护华文教育的使命。
他说,该校曾办了一次大型回校日活动,筹了一笔基金,用以聘一名客货车司机从附近村镇载学生进来学校,后因司机不载了,载学生重担获老师们无私代劳,真的很感谢老师们的热心。
培养诸多杰出校友
益华学校也培育过许多杰出校友,其中包括槟岛前市长拿督尤端祥、马华峇眼色海区会前主席拿督尤端树局绅、祥电器东主陈荣祥、陈电器东主陈荣川、柔佛马赛外科专科诊所医生林慧勤,金马仑有许多成功的菜农与花农是来自两成园益华。
吕秀珍:就读“微小”同样有出息
益华家教协会主席吕秀珍也是校友,虽住在峇眼色海,但还是每天载孩子去益华,风雨不改。
她表示自己读益华学校,同样可以在社会立足,从事金融业工作,其孩子在校学习成绩都不错。其一名女儿在今年申请大学期间,也回去母校当临教,为母校出力。
她很感谢陈宝碹校长落力争取,为全津华小的益华申获常年拨款,改善学校许多设备,家教协会也配合校方,为各种活动献力。
她吁请关心孩子教育的邻近村镇家长,可以考虑把孩送来这里学习,益华学校的环境,一点都不比其他学校差,校园幽静,四周都是果园,老师们更是尽心尽力,为教育献身,十年如一日。
卢如德:向外招生维持
益华董事会总务卢如德说,两成园一向是以务农为主,年轻人多往外发展,以前数百户,现剩不到40户,村内没年轻人所以没小孩到校就读,这情况已延续约10年了。
现在的学生来源唯有向外招进来,才能维持学生人数。
益华创校十年间增至过百人就读
益华学校创立于1946年10月1日,当时学校只有一位老师和15名学生。学校的设备很简陋,屋顶是用亚答盖的而墙壁是用竹片编制成的。1950年,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人数已增加到50人以上。
1957年,教师增加到4人,学生的人数也增加到100人以上。在1957年至1958年之间,村民筹募了一笔相当大数目的款项来发展学校。墙壁改用木板做成,地面也铺上洋灰,同时得到校友帮助增建游戏及羽毛球场。
学校分别于1957年及1960年开办五、六年级班级。在当时,学校开始面对经济难题。学生家长连同村民只好向政府请求协助,却因很多学生都已超龄而不被政府接受。在1962年期间,虽然超龄生已减少。教育部还是拒绝协助。1968年,学校才成为政府全面津贴的学校。
1977年,在第3个大马计划下,益华学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开始兴新校舍。1978年学校全部工程正式完毕,而于1979年学生才开始迁入新校舍上课。
1980年代鼎盛期
1980年代,可说是学生人数最多的年代,在1985年是高峰,一度达至235人,共有6班。
1989年后,大部分居民迁移外地发展,学生人数剩162人,所幸尚保留原有的6个班级。在1994年,学生人数只剩100人,从此,学生人数每况愈下,于1999年时仅剩50人。于2005年,学校学生只有区区的36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古楼对面港,他们每天乘搭住在该区的本校老师汽车到校上课。
2009年6月,校方获得教育部的拨款提升学校硬体设备计划,包括排水系统、走廊、篮球投篮板、粉刷学校建筑物、建设多用途场所以作开周会用途等。
2012年,学生人数仅剩16人。2016年7月,一群热心校友捐献电脑、手提电脑和无线打印机各一台给该校办公室。校友也捐献2台三合一液晶显示器让教师进行教学以代替日益残旧的PPSMI液晶显示屏。
2017年, 校方获得了学生家长捐献的2台冷气机,并装置在图书馆,让学生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阅读。
2019年迄今,学校在陈宝碹校长掌校至今,连续多年获政府拨款改善校园许多设备,也推动许多人文活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