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资源当钱捐,居林佛恩功德会资源回收中心以人人都能做到的方式,邀十方民众把“垃圾”捐给佛恩功德会资源回收中心,以此当作“捐钱”协助维持该会慈善洗肾中心开销,共襄善举。

谈到捐钱,确实有别于把已视为“垃圾”的可再循环,或可回收资源捐出来,事实上这些“垃圾”都可换钱,从这一角度看就与捐钱无差别了。居林佛恩功德会设立慈善洗肾中心后,为让慈善洗肾中心永续经营,必须另谋出路找钱维持中心的开销,资源回收中心反而成为可支援洗肾中心财务问题的大臂膀。
ADVERTISEMENT
功德会深知中心靠民众长期掏钱捐助不是办法,所以当年就趁环保概念正夯时,顺势设立资源回收中心。

黄丽燕:寻收入维持开销
佛恩功德会理事会副总务黄丽燕受访时说,佛恩功德会每个月开销庞大,单靠热心人士捐助难以维持,不得不寻找收入维持常月开销。
她说,当年理事会了解到市民丢弃的垃圾,有许多是可以再循环的资源,因此倒不如把这些被视为“垃圾”的资源捐给佛恩功德会转换成钱。
清理旧物转卖
她说,一些民众把不要的东西都视为垃圾丢掉,包括可加工后换钱的资源。但对佛恩资源回收中心来说,那些物资若捐给资源回收中心,便能协助该会洗肾中心的维持与发展。
她举例,各种纸类、塑料、废铁、旧电器、玩具、旧衣服、旧鞋子、旧衣帽、园艺花草等,都是可回收的再循环的物资。而当中的旧衣服、旧鞋帽、旧玩具等,稍微清理后就可送到二手货市场卖钱,至于旧家具、旧家电等,则拆卸后把一些物资如金属转卖出去。
月开销5万 近收支平衡
佛恩功德会每月平均开销约5万令吉,该会资源回收中心的每个月平均收入,也差不多可应付开销了。
被询及该会透过资源回收每个月能够得到多少收益时,黄丽燕说,有鉴于该中心每个月收到的物资数量不定,所以在收益方面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但基本上能够应付该会5万令吉,包括员工薪金及功德会固定花销的每月开销。
她说,功德会与资源回收中心之间,长期以来都采取“取长补短”方式维持。她举例,资源回收中心年底或一些佳节日的月份,会收到较多物资,这时候收入就稍为提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资源回收中心的收入不够支付开销时,则能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她说,资源回收中心在疫后的收益有减少现象,但是该会设立资源回收中心的宗旨,在于把环保与慈善概念结合在一起,旨在唤醒民众若有一些不要的物品,都可用来做慈善,同时能够为环境保护献一份力。

黄梅莉:需人工分拆 净收益不高
资源回收组市场服务专员黄梅莉说,回收的资源当中,可卖钱物品约70%,但是大部分还需经过人力加工分拆,所以回收到的资源净收益着实不高。
她说,由于许多单位都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所以佛恩功德会资源回收中心在收取民众捐出的垃圾时,都会面对竞争。但是,无论如何各做各的,该中心也只能为了环保与慈善,尽量做便是了。
自费运载垃圾
她说,资源回收中心每天最繁重的工作,就是把收回来的物资进行分类,淘汰无法卖钱的垃圾,然后再运到垃圾场倒掉。所以,基本上都能减少每天送到垃圾场的垃圾数量,该会还得承担倒垃圾的费用。
她续说,物资经初步分类后,还需细化分类,将一些可以卖钱的物资,送到资源回收中心开设的二手货店出售。她举收到的一些旧衣服为例,即可以让经营二手衣服者挑选,然后批量卖出去。
她表示,由于该资源回收中心是因为支持慈善洗肾中心而办,不至于无法回收物资,只是一些竞争者以该中心相似的方式到市场上收取物资,导致该中心不得不发布消息提醒民众“提防假冒”。
别送纸尿裤内衣裤来
黄梅莉也说,虽然该中心打着呼吁民众“捐垃圾”的旗号,也真有一些民众将垃圾投进佛恩资源回收中心的环保箱,而这些垃圾除了厨余,还有用过的纸尿裤、内衣裤等,造成员工还需多一份工去处理。
她解释,该中心所谓的“垃圾”,是可以再循环的物资,她希望民众能够认清方向,在清理垃圾时先做好分类,把不能再循环的物资直接丢到垃圾桶,把可再循环的物资捐给该中心,为环境保护及慈善都出一份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大山脚南美园巴刹后方,几乎每天可以看到一个长者,坐在资源回收中心前处理各种回收物品,表面上像个“拾荒老人”,谁又料到他已经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己经超过20年,更没有从变卖回收物品中收取分文。
从资源回收累积经验学会废料分类
今年76岁的林耀泰既是南美园第二及第三期资源回收中心的负责人,也是现存唯一的义工。2003年,当时的威省市政局正在推动环保醒觉,鼓励各个社区设立资源回收中心,住在南美园的林耀泰恰好是睦邻计划的理事,就与二三十名居民在睦邻计划会所后联手设立资源回收中心。

可惜的是,威省市政局没有提供妥善的培训课程,大家都不懂废料分类的重要性,最初数次变卖回收物品的报酬都不理想,后来大家开始懂得废料分类,但工作程序繁复,无法投入时间的成员一个个离开,最后剩下林耀泰一个人把资源回收中心撑了起来,没想到一做就是22年。
“起初,我们不知道废料需要分类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我们首次把宝特瓶送去给回收商,对方一称是2公斤,但我们没有倒掉瓶子里的水,回收商以此为由直接扣掉1公斤,再加上其他物品,我们第一次的报酬只有20多令吉。”

尽管后来有做好宝特瓶的分类,但回收商总有不同的理由克扣报酬,譬如铁、镍和铝混在一起,回收商只按低价的铁计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经验后,林耀泰和团队成员才渐渐懂得废料分类。
把废料分类需要花费时间和精神,已经退休的林耀泰每天会定时到资源回收中心,团队其他成员就不定时现身,但是,不到几个月就只剩下林耀泰单独处理分类工作。

自嘲“劳碌命”坐不住
资源回收中心设在一座大约400平方呎的建筑物里,中心前方一片小空地盖上勉强可以挡雨遮日的铁皮,对面就是上午时段异常热闹的南美园巴刹。
资源回收中心原本使用睦邻计划会所后方的空地,日子一久,废料越堆越多,处理过程会留下各种杂物,睦邻计划理事会颇有怨言,林耀泰后来向州议员、土地局和威省市政局申请后,终于在会所后的操场边建成现在的中心。


林耀泰的住家离开中心不到半公里,每天早上10时前会骑着脚踏车抵达中心,拉开闸门后就投入工作,中午1时会外出用餐,但南美园巴刹周围的食肆中午后几乎休业,他多数会先打包盒饭。
“我不喜欢去咖啡店找人喝茶聊天,虽然最近几个月每天几乎要留到晚上10时,甚至是11时,但我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晚上回家冲澡后也会刷刷手机看看一天的股票交易走势才就寝。”

林耀泰退休后有儿女定时给的生活费,足以让他过上安逸的日子,他坦言自己也希望与其他长者般安享晚年,含饴弄孙,但他自嘲是“劳碌命”,不能好好地坐在家中,就选择把时间花在处理回收物品上。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记者联系林耀泰约好访问时间后,隔天一见面记者就递上名片自我介绍,林耀泰拿过卡片仔细看了一下,说道:“你当记者很多年了。”原来,林耀泰是《星洲日报》的长期读者,他几乎记得每个曾在专栏写文章或报道新闻的记者姓名。
旧衣物回收价低没人要
22年前,林耀泰是设立资源回收中心的主要号召人之一,团队散伙后,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处理好剩下的回收物品,总不能当作垃圾白白扔掉。
“后来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与一个朋友曾遭遇重大事故,就向观音菩萨许愿保祐渡过难关,我们逃过劫数后,留在中心当义工也算是还愿给神明。”

附近商家和居民习惯性把各种废料送到资源回收中心,东西越堆越多,林耀泰投入的时间就越来越长。现在,中心的空间内各种回收物品堆积如山,一半以上竟是堆积了很久且卖不出的旧衣物。
“近年,衣物的回收价越来越低,主要是受到线上购物平台低价抛售衣物的影响。以前,回收商每公斤花60仙收购,只要能捡到近几件完美的牛仔裤,挂上架子可以卖二三十令吉;现在,每公斤20仙也没人愿意收购。”

无论如何,林耀泰不忘初衷,会继续做到自己无法行动为止。
指垃圾分类教育没做好
林耀泰只希望把废料送到中心的民众,可以预先把回收物品分类。

他于受访时有很多人上门放下可回收物品,只有少数会向林耀泰道谢。
“偶尔有不讲理的人,拎着袋子进入中心后,直接把废料倒在地面,当我要求他们装在袋子时,他们反而说‘我们亲自送来给你就要感恩了’。”

他相信这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是义工,每个月从变卖回收物品得到的报酬,都悉数捐给南美园福德正神暨哪督公作为基金,而且,很多时候会超过1000令吉。
他不奢求民众做好废料分类,但一些废料如一次性餐具应该洗干净了才送到回收中心。况且,推动强制垃圾源头分类的槟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连基本的垃圾分类教育都没做好,就要求人民执行。

“通过社交媒体的宣传和教育视频仍不足够,没有多少人愿意用心去看的,最好的方法是到各个社区召集居民做面对面教育,或者沿家挨户派发传单。”
值钱回收品屡遭偷窃
资源回收中心的物品过去常受到宵小觊觎,已分类包装的值钱回收物品是鼠辈下手的目标,而且是林耀泰当晚包装完毕后,隔天早上回到中心时,回收物品早就不知所终。

因为小偷猖狂,林耀泰曾报警不下10次,后期还安装了电眼,他把电眼的画面交给警方时,查案官每次都以画面不清晰、无法辨识车牌、看不清小偷样貌等理由,导致每次的报案都没有结果。
“幸好有志愿巡逻队的协助,今年春节前捉到一名开罗里来偷窃的惯犯,志愿巡逻队队员没有逮捕他,只是告诉对方资源回收中心的收入是捐给神庙后,对方才没有继续上门偷窃。”
p313a01.jpg
p313a02.jpg
p313a03.jpg
p313a04.jpg
p313a05.jpg
p313a06.jpg
p313a07.jpg
p313a08.jpg
p313a09.jpg
p313a10.jpg
p313a11.jpg
p313a12.jp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