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四十年前,只要吹大风下大雨,人们就担心天灾来袭。这时候的记者会主动去巡灾区,来自公众通风报信的灾情也源源而来。
过去的人日常资讯多数来自报章。人们开口就说:“报纸卖的!”卖的就是报纸上的新闻,包括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消息。
ADVERTISEMENT
今天的老记者会很感谢当年卖力通风报信的公众,没有热情的读者,赶赴谋杀案现场采访的记者不会去得比警方更快,可能谋杀案目击者在决定报警之前,早已打电话到报馆。
以前我有一个叫阿南,在浮罗山背大街卖冰水的线人,地区上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会立刻拿起摊子旁的公共电话投硬币,打电话到我在槟岛西南区的办事处。
他提供消息给我完全出于自愿,没有收费,反而还要出那一两角钱的电话钱。经常向报馆通风报信,使得他有了辨别新闻重要性的能力。
他知道椰树倒下未必是新闻,倒下击中屋子导致人们蒙受财物损失就是可资报导的新闻。当知情者把消息散布山城市面,他一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就会通知记者。
一些天灾的消息不必公众通知,记者根据自己的新闻嗅觉,立马就探听消息。比如,郊区丰盛园建在山腰上的屋子多数是锌板屋顶,大风吹袭经常会掀开锌板,随风飞走的锌板可能会击中人,记者打电话到丰盛园人家探听消息就知道情况。
此外,槟城过去的灾情都是千篇一律,只要市区发生较严重的水灾,到关打虎马来甘榜就可以拍到水淹路面,甘榜孩子在路中游泳的新闻镜头。
一棵椰树倒下击中建在椰园中的木屋,后续新闻是人民代议士或其助理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过后会带领官员前往发放灾款,如果倒树伤了人,官方人员和记者还会“拉队”到政府医院。
同样的,如果大风刮起甘榜多间木屋的锌板屋顶,这风灾善后的一连串新闻炒作会维持一段时间。
今天的人会以为这些新闻是官家的宣传,一些报馆甚至可以把这些新闻忽略掉。在过去的年代,小地方母鸡生几粒蛋都是人们的谈资,一份报纸没有卖这些新闻,会导致人们改买其他报纸,影响报份。
试想想,一个小社区发生了破门行窃案,虽然是小额钱财损失,可是区内的咖啡店的闲人拿起咖啡店订阅的报纸,一边阅读报纸卖的新闻一边高谈阔论,这报纸已经完全融合进入这个社区。
必须强调,设有小地方办事处的地方报才有这个融合民众的能力,大报大城市办事处的大记者不会在乎人家家里的母鸡生几粒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