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彷彿流量就是王道的時代裡,媒體環境也隨之變遷,有許多很好的題材,很好的新聞內容,往往都被讀者所忽略和不被重視,反而刨根究底和吃瓜性質的內容,才能抓住讀者眼球。
其實,《星洲日報》全國版有推出《暖勢力》、《求真》、《我們》、《醫識力》、《星期天頭條》等專版,《大北馬》地方版近期則有《半島心旅遊》、《星角攝》、《綠量》等等的專題,這些都是向讀者轉達正能量的資訊,但是,受到關注的新聞又有多少篇呢?
ADVERTISEMENT
好的內容並不一定就必然伴隨高流量,就如我近期撰寫的《Mr.Pink發起流動髮廊幫流浪漢梳洗》的新聞,雖然新聞內容充滿正能量,但在網絡的流量,卻遠遠輸給情侶赴泰失蹤案牽引出來的多則新聞。
在這裡,就出現了一個爭論,這刨根究底的新聞到底是好或不好?從消費角度來看,新聞有點擊、有流量、有票房、有留言和評論,滿足了許多網絡讀者的吃瓜心態,正是因為讀者有需求,有流量,所以才有新聞從業員刨根究底的跟進報道,從流量指標角度來看,這並沒有錯。
但是,隨著“吃瓜”成癮,只要有一丁點資料,新聞從業員就必須繼續刨根究底。然而,迴歸到“情侶赴泰失蹤案”新聞最初的目的,家人最希望的就是要他們平安,尋回他們。
我認為,大部分的讀者心裡都非常清楚,種種跡象顯示,雖然事件有不少疑點,但那對情侶不是“跳飛機”就是墜入“賣豬仔”陷阱,也只有政府執法機構,才能有效偵察到他們到底是去了哪裡,刨根究底的新聞,根本無助於尋回他們。我相信負責跟進那對情侶下落的同行們,心裡也清楚這一點。
相信大部分傳統媒體的新聞從業者,都難以附和現代“吃瓜”性質的作風,甚至隨時都在審視自己有沒有違背新聞道德或新聞倫理。在到最後,我想法也只有一個,就套用同事的一句話:趕快完成工作,然後回家。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宽柔古来分校中学生散播深伪不雅照的事件,让我想到韩国一部很夯的连续剧–《黑暗荣耀》。剧情讲述女主角宋慧乔在校园遭到重创的霸凌,成年之后向当年的欺凌者展开报復。
利用A1科技,用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合成女同学的不雅照出售,一张2令吉,这是一名16岁学生的牟利手段,确实令人瞠目结舌,轰动社会。
校园霸凌一般是肢体、言语、孤立,而今加入A1伪照霸凌,科技真的带给这个时代很大的威胁和灾难。
“深伪不雅照”受害者达40人,目前有23人报案,年龄最小13岁。在6名受害者挺身而出之后,又有女校友和女教师举爆男教师性骚扰,雪球似乎越滚越大,形成“#Me Too”运动。
霸凌是校园的阴暗面,确实存在,受害者因懦弱或是怕被事后报復,多是选择忍气吞声,一些时候是某威权维护校誉而掩盖追责,从而导致受害者“申冤无门”,霸凌风气滋长不熄。
一位老友说,如若不雅照受害者是女儿,他会直接闯进学校,再不然就直接上门找该名男同学的父母讨公道,再“秋菊打官司”似的从班级主任、训导主任、校长、董事会一层层闯关讨说法,只怕最后会不了了之。
该16岁男同学已被警方拘留延扣。他在作业簿上留下忏悔文字,声称自己做错以后再也不敢了,家长也希望大众给他一个机会,不要毁了这个孩子。
从网民留言的动态中,大部份民众并不“买账”,因为他的“认错”是在被逮捕调查的基础底下,若非受害者报警揭露,可能还在卖照片赚钱。
就像术语说的“家里不能教,就让学校教,学校不能教,就让社会教”。在社会体制下,犯了罪就要接受该有的刑罚。
剧评《黑暗荣耀》的题材受欢迎,是普遍大众对于所有不公义的事件愤愤不平,却又无能为力平反。而此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復仇,很容易引起共鸣、大快人心,治疗那些经歷被霸凌、被针对、被创伤的校园霸凌受害者。
不雅照的受害者或许也恐惧,但她选择勇敢站出来面对,从而激发其他受害者的勇气,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个曾经沈默的声音被唤醒:“她勇敢说出来,我没理由懦弱”。
“抗拒上学”或把自己封闭起来,有可能是遭到霸凌的其中一项反射,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动向,任何异常的行为和情绪都有可能是一种求救讯号。
《黑暗荣耀》里乔妹有一句金句我很认同,“别回头,解决的方法不在你身后,总是在你眼面,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在看到不公事件时勇于发声、在自己被伤害时敢于求助,我们就是在改变这个世界。”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