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彷彿流量就是王道的時代裡,媒體環境也隨之變遷,有許多很好的題材,很好的新聞內容,往往都被讀者所忽略和不被重視,反而刨根究底和吃瓜性質的內容,才能抓住讀者眼球。
其實,《星洲日報》全國版有推出《暖勢力》、《求真》、《我們》、《醫識力》、《星期天頭條》等專版,《大北馬》地方版近期則有《半島心旅遊》、《星角攝》、《綠量》等等的專題,這些都是向讀者轉達正能量的資訊,但是,受到關注的新聞又有多少篇呢?
ADVERTISEMENT
好的內容並不一定就必然伴隨高流量,就如我近期撰寫的《Mr.Pink發起流動髮廊幫流浪漢梳洗》的新聞,雖然新聞內容充滿正能量,但在網絡的流量,卻遠遠輸給情侶赴泰失蹤案牽引出來的多則新聞。
在這裡,就出現了一個爭論,這刨根究底的新聞到底是好或不好?從消費角度來看,新聞有點擊、有流量、有票房、有留言和評論,滿足了許多網絡讀者的吃瓜心態,正是因為讀者有需求,有流量,所以才有新聞從業員刨根究底的跟進報道,從流量指標角度來看,這並沒有錯。
但是,隨著“吃瓜”成癮,只要有一丁點資料,新聞從業員就必須繼續刨根究底。然而,迴歸到“情侶赴泰失蹤案”新聞最初的目的,家人最希望的就是要他們平安,尋回他們。
我認為,大部分的讀者心裡都非常清楚,種種跡象顯示,雖然事件有不少疑點,但那對情侶不是“跳飛機”就是墜入“賣豬仔”陷阱,也只有政府執法機構,才能有效偵察到他們到底是去了哪裡,刨根究底的新聞,根本無助於尋回他們。我相信負責跟進那對情侶下落的同行們,心裡也清楚這一點。
相信大部分傳統媒體的新聞從業者,都難以附和現代“吃瓜”性質的作風,甚至隨時都在審視自己有沒有違背新聞道德或新聞倫理。在到最後,我想法也只有一個,就套用同事的一句話:趕快完成工作,然後回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