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接到一名朋友的来电,他要我给他推荐眼科专科医生,他说他的眼睛有些状况,自己上网问了“谷歌”,怀疑是患上了白内障。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不会吧!你还那么年轻。”
因为白内障通常是发生在中年以后,而我的这名朋友今年30岁,不太符合患上白内障的年龄。当然,除了年龄增长,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白内障。
ADVERTISEMENT
起初,他只是觉得视力变得模糊,以为是眼睛太干了,只需滴眼药水就好,结果完全没效。所以他又怀疑是近视加深了,所以也不多加理会。大概一个月后,他开始发现眼珠正中央变成了白色,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检查结果显示他真的患上了白内障,而且是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必须尽快进行手术,否则有可能会导致失明。
白内障(Cataract)是指眼睛的晶状体变得浑浊,导致视力逐渐模糊的情况。晶状体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能够聚焦光线在视网膜上,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当晶状体发生混浊时,光线无法正常通过,视物变得模糊,颜色可能也会变得暗淡。
白内障患者看东西就好像我们透过一个起雾的镜面看东西一样,是模糊不清的。尤其是晚上开车时候,会被迎面而来的车灯眩光困扰。所以经常听一些老人家说他们只能白天开车,晚上开车眼睛会痛和看不清楚路况,这就表示他们可能患有白内障。
白内障最常见于老年人,这是衰老的其中一个症状。但也可能因外伤、疾病、生活习惯或遗传因素引发。如果眼睛曾受过外伤或曾动过眼部手术,可能导致了晶状体内的蛋白质和纤维破裂,就会逐渐形成白内障。
高血糖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所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白内障。因此当我的朋友那么年轻就确诊白内障时,我还劝他顺便去做个身体检查。
除此之外,长期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特别是紫外线,会增加白内障的风险。所以建议大家在强光下还是要做点防晒措施,比如戴个帽子或墨镜。其他原因也包括长期口服类固醇药物或家族有白内障遗传史。所以说,我的朋友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白内障虽然是很罕见的,但也不无可能。
白内障没有药物可治疗,唯一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所幸白内障手术非常安全及有效,大多数患者都会很快恢复。医疗技术的发达可以使医生无需动刀,采用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镭射或激光。医生会在眼睛表面切开一个小口,通过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粉碎并移除,随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这种手术通常安全、快速,且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如果白内障的情况影响了生活,就该尽快就医。通常手术后,患者很快就能恢复视力,告别曾经模糊的视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有位病人站在镜子前整理头发时,突然发现脖子上鼓起了一个小包,吓得立刻上网查资料。结果越查越害怕,脑子里全是“甲状腺肿块=癌症=手术切除=终身吃药”的可怕画面。带着满满的焦虑,她来医院找我检查。
没想到,经过详细评估,她的情况并不严重,只需要切除一侧甲状腺,另一半还能继续工作,不影响生活。手术后,她松了一口气,笑着对我说:“早知道就不自己吓自己了!”她觉得这次经历太值得分享,希望我写下来,让更多人知道,甲状腺结节不一定要整颗切除!
简单来说,甲状腺肿胀是整个甲状腺变大,可能是因为缺碘、炎症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而甲状腺结节则是甲状腺里长出的小块,有的只是普通增生(良性),有的可能是癌变(恶性)。
但别紧张,不是所有甲状腺肿胀都需要治疗,也不是所有结节都要切除。关键要看它是否影响健康,以及它的性质是否可疑。
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并不代表一定要做活检。医生会先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结节的大小、形态和边界。如果结节小于1厘米且外观良性,通常只需定期观察;但如果结节较大,或出现边界不清晰、微钙化等可疑特征,才需要做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进一步检查。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结节都需要‘打针取样’,关键在于它的风险评估。
医生绝对不会在没有足够医学理由的情况下,随便切除整个甲状腺,因为这项手术有一定风险。首先,手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来维持身体正常运作。其次,甲状腺和声带神经非常靠近,手术过程中如果神经受损,可能会导致声音嘶哑甚至永久性声带麻痹。另外,甲状腺旁边还有甲状旁腺,它负责调节体内钙质,如果受影响,可能会引起术后低钙血症,导致手脚麻木或肌肉抽搐。因此,医生会尽可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保留部分甲状腺功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如果甲状腺结节经过细针穿刺活检(FNA)检查后,没有发现癌变的迹象,医生通常只会切除一半的甲状腺。这样,另一半仍能正常工作,患者一般不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
但有时候,手术切下后的组织送去化验后,才发现是癌症,这就是术中的“意外发现”。遇到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再进行一次手术,切除另一半甲状腺,以确保治疗更彻底,并减少癌症复发的可能。
另一种方式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FrozenSection)。如果术前FNA结果可疑,但无法确定是否为癌症,医生可以在手术中取出一小部分甲状腺组织,立即送去病理化验。病理医生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冷冻切片检查,以初步判断结节是否为癌症。如果确诊是癌症,医生会在同一次手术中切除整个甲状腺,避免日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如果结果良性,则只需要切除一侧甲状腺,保留另一半功能。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例如,滤泡型甲状腺癌在快速检查时不容易分辨,需要更详细的病理分析才能确诊。因此,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方法。
其实,即使确诊是甲状腺癌,也不一定要切除整个甲状腺。例如,如果是低风险的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肿瘤很小(通常小于1公分)、没有扩散到淋巴结或远处器官,医生可能只会切除一侧甲状腺,让另一半继续正常工作,病人也不一定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
但如果癌症较大,或者已经扩散到淋巴结,医生通常会建议切除整个甲状腺,并配合“喝电水”(放射性碘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所以,是否需要切除整个甲状腺,取决于癌症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不是有肿块就切。
甲状腺结节不等于癌症,也不等于一定要整颗切除。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最重要的是找专业医生评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决定!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