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2:31am 20/09/2024

华小

峇都茅

猪农

细述

文开学校

华小

峇都茅

猪农

细述

文开学校

細述·華小 | 讓路發展遷至峇都茅新路 豬農領頭 保住 文開學校

报道、摄影/刘雯诗
部分照片/校方提供

文開學校於1970年代隨著豬農讓路給工業發展,一起遷到現址新路,峇都茅的養豬業2008年走入歷史,文開小學至今仍屹立在當地春風化雨,培育人才。

ADVERTISEMENT

文開學校1938年創校於萬腳蘭(蛇廟一帶),主要由當地從事種菜、養豬及從商者共同創辦。1970年代,檳州政府因為發展峇六拜工業區徵地,要求萬腳蘭的豬農遷至峇都茅新路,非豬農則遷至峇都蠻。當時,學校一度面臨被關閉的危機。

文開小學於1970年代因讓路給工業發展而隨同當地豬農搬遷至峇都茅新路,成為當地第一代居民把孩子送去學習的學校。
原計劃文開學校學生轉讀中山小學

時任檳州首席部長敦林蒼祐原本不同意讓文開遷校,而要求學生轉到附近的中山小學就讀,但以豬農為首的居民為了保住學校,他們以“文開不遷,居民不走”為條件堅持保校,最終讓首長答應。

峇都茅在80年代曾是檳城最大的養豬集中區,萬腳蘭之後,過山和雙溪裡蒙的豬農後來也遷至此,最高峰時聚集超過80家豬農。後來,養豬業式微、經歷立百病毒事件的打擊等,到了2008年只剩10家豬農。

文開小學全體師生1973年在萬腳蘭校址留下最後的合照。學校在翌年就遷至峇都茅新路。

政府後來基於養豬異味、為養豬業而建的3個汙水過濾所在地售出作為工業地等各種因素,下令結束當地養豬業。如今大家熟知峇都茅是工業區,極盛一時的養豬業的遺蹟也逐一消逝,而文開小學不僅見證它的興衰,也可以說參與了這段歷史的一環。

賣一頭豬捐一元 撐起學校

1938年創校之初是在首任董事長陳如意的貨倉上課。董事部成立後,當地居民合資在現在蛇廟右側的山坡上籌建一座亞答屋校舍。初期校舍簡陋,缺乏設備,學生不足百人。在未接受政府津貼之前,學校董事部向贊助人徵收月捐維持學校的開支。

學校綠油油的操場和跑道。

豬農每賣一頭豬就捐1元給學校,這筆捐款被稱為豬捐。再加上各方的支持,才得以維繫學校的財務狀態,不至於關閉。1958年,該校董事會接受政府建議,文開成為政府半津貼學校。

1965年,政府撥款6000元作學校建2間課室的經費,但是新地點卻是在擬議中的理大校園內而無法興建。1970年第2學期,文開改為5天制。建校計劃仍在擬議中,卻捎來政府要把原校址一帶發展為工業區的消息。

校園內設有文開小學校史看板,讓到學生及訪者瞭解學校發展。

當時,董事會和家長站在同一陣線,堅持無論搬到哪,都把孩子留在文開就讀。為此,董事會每月津貼每名學生3元車費直到遷校為止,以維持學生人數。

政府最終在1973年答應讓文開遷至現址,由政府撥地並支付3萬4000元、檳州發展機構支付3萬元資助建校經費,學校則籌得11萬元。設有10間課室、食堂、廁所及腳車棚的校舍在1974年落成,開課學生人數是221人。

文開小學多年來的辦學有賴於地方領袖和校友的支持,才能有今天的蓬勃發展。左一起是吳文欽、陳振嘉、吳鑅富、鍾鎔懃、塗彩甡及王錦春在校史看板前話說從前,分享關於文開及地方發展的各種回憶。

隨後歷屆董事在華社的支持下,不斷因應時代需求而增設校舍及設施。

鍾鎔懃:家裡四代文開人

四代都是文開人的董事會財政鍾鎔懃,其祖父鍾財利是創校人之一。他本身曾在萬腳蘭的舊校舍就讀,後來在峇都茅新路校舍畢業。

文開小學計劃在慶祝88週年校慶時籌款提升籃球場,建設有蓋籃球場。

他告訴《大北馬》社區報記者,由於豬農大多是一家大小住一起,養豬的極盛時期人口也最多,大概在1990年代達到高峰,學生人數亦然。

友族也搬來聚居甘榜納蘭

他本身也繼承家業成為豬農,是峇都茅新路的第一代居民,初到時這裡是一片沼澤地。當時,非豬農被分配到峇都蠻,但仍有一些與華人為鄰的友族也選擇一起遷到峇都茅,主要聚集在甘榜納蘭(Kampung Naran)。

隨著養豬業者一起遷至峇都茅新路的文開小學,見證行業及地方發展的興衰,在養豬業走入歷史後,仍屹立原地,面向新興的工業區,繼續春風化雨。

他說,學校生源都是來自附近一帶的居民,以往的學生主要來自豬農家庭。養豬業被工業及小型工業取代之後,現在的學生家長則大多在工廠上班。他本身的孩子也是。

吳鑅富:力推精明教學

文開學校董事會主席拿督斯里吳鑅富深知,未來屬於高科技與數字化世界,因此,位於檳島工業區內唯一的華小也朝向此趨勢發展,大力推動該校的精明教學。

峇都茅新路在80年代是檳城最大的養豬集中區,如今已由小型工業取代。

他希望學生即使處於比較郊區,也該與城市的學生具備同等優勢,有機會掌握科技。

文開學校2015年獲得熱心人士募資把課室改為14間智能課室和1間多媒體課室,進行電子化教學。

學校禮堂設備齊全,光線充足,也設有球場,空間被善用。

“在2017年80週年校慶時,本校籌款提升電腦、精明設備,與時俱進。我們將在88週年校慶再籌款提升各種設施。”

他雖然接受英文教育,但非常支持華小,更在2009年領導重建委員會,為當時已遭白蟻蛀、殘舊、破損及地陷的校舍進行重建。

校友義務當教練 籃球州手輩出

文開是籃球州手的搖籃,至今培育數十名州手,靠的是校友多年來義務回到母校當教練,不只把經驗傳承給學弟妹,還自掏腰包為籃球隊印製球衣,以及贊助有經濟負擔的選手往返集訓的費用。

文開小學2024年的籃球州手哈士(左一)及(右一),以及疊杯州手邱玫錡(左二起)和黃柔嘉在各自的領域有傑出表現,為校爭光。

2024年就有1男1女被選為州手。女州手塗巧璇的父親就是家協主席兼籃球教練塗友仁,他是校友,也曾代表檳州出征大馬運動會。

塗友仁:外出參賽打經驗

塗友仁說,文開籃球隊在州內數一數二活躍,經常外出參賽吸取經驗,成績不錯。在2024年全檳12歲以下學聯籃球賽奪得男子組檳島冠軍、全檳打入8強,以及女子組檳島亞軍及全檳季軍。

文開學校是籃球州手的搖籃,州手校友代代傳承經驗,義務回到母校當教練。現任教練及家協主席塗友仁(後排左二)也是校友州手,經常帶隊到各地參賽,累積經驗。

“閉門造車訓練再多都沒用,場上經驗才重要,學生在三、四年級就開始積極外出交流和參賽,五、六年級時已經驗豐富,可打出佳績。”

曾在萬腳蘭蛇廟前空地訓練

文開籃球隊歷史悠久,可追溯到萬腳蘭校址,位於蛇廟前面的公共籃球場就是他們的訓練場所。後來,文開校友會也成立籃球隊,至今十分活躍。

課室旁的空地種了各種花草蔬果,綠意無限,十分涼快舒適。

校友會主席塗彩甡也是檳州西南區籃總分會主席,成為該校籃球隊的光榮。

該校計劃在2026年慶祝88週年校慶時,籌募60萬令吉,把現有籃球場提升為有蓋籃球場。

校園內的壁畫裝點了溫馨的氣氛。
陳振嘉:與外校友族生競賽交流

校長陳振嘉曾在1994至2004年於文開小學任教,2022年回來掌校。他自稱是“回孃家”,對學校感情深厚。他說,20年前和如今的學生人數相差不大,學校生源穩定。

學校後方原本有河,每逢河水氾濫都會導致泥濘滿處,後來河流疏導成溝,也建成堅固的牆面,不再飽受困擾。

他說,學校除了推動精明教學,在籃球有優良傳統,也儘量將教學資源多元化,以便發掘學生在各領域的潛能。他認為讓學生從小與各族交流很重要,文開、峇都毛國中及附近2所國小從2022年起不定期聯辦“峇都茅聚會”,至今已舉辦球類、繪畫比賽等8場活動,讓平時少有機會接觸的各族學生打成一片。

訪問進行當天,出席者尚有文開學校董事會副總務吳文欽及董事王錦春。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