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2:31am 20/09/2024

华小

峇都茅

猪农

细述

文开学校

华小

峇都茅

猪农

细述

文开学校

细述·华小 | 让路发展迁至峇都茅新路 猪农领头 保住 文开学校

报道、摄影/刘雯诗
部分照片/校方提供

于1970年代随着让路给工业发展,一起迁到现址新路,峇都茅的养猪业2008年走入历史,文开小学至今仍屹立在当地春风化雨,培育人才。

ADVERTISEMENT

文开学校1938年创校于万脚兰(蛇庙一带),主要由当地从事种菜、养猪及从商者共同创办。1970年代,槟州政府因为发展峇六拜工业区征地,要求万脚兰的猪农迁至峇都茅新路,非猪农则迁至峇都蛮。当时,学校一度面临被关闭的危机。

文开小学于1970年代因让路给工业发展而随同当地猪农搬迁至峇都茅新路,成为当地第一代居民把孩子送去学习的学校。
原计划文开学校学生转读中山小学

时任槟州首席部长敦林苍祐原本不同意让文开迁校,而要求学生转到附近的中山小学就读,但以猪农为首的居民为了保住学校,他们以“文开不迁,居民不走”为条件坚持保校,最终让首长答应。

峇都茅在80年代曾是槟城最大的养猪集中区,万脚兰之后,过山和双溪里蒙的猪农后来也迁至此,最高峰时聚集超过80家猪农。后来,养猪业式微、经历立百病毒事件的打击等,到了2008年只剩10家猪农。

文开小学全体师生1973年在万脚兰校址留下最后的合照。学校在翌年就迁至峇都茅新路。

政府后来基于养猪异味、为养猪业而建的3个污水过滤所在地售出作为工业地等各种因素,下令结束当地养猪业。如今大家熟知峇都茅是工业区,极盛一时的养猪业的遗迹也逐一消逝,而文开小学不仅见证它的兴衰,也可以说参与了这段历史的一环。

卖一头猪捐一元 撑起学校

1938年创校之初是在首任董事长陈如意的货仓上课。董事部成立后,当地居民合资在现在蛇庙右侧的山坡上筹建一座亚答屋校舍。初期校舍简陋,缺乏设备,学生不足百人。在未接受政府津贴之前,学校董事部向赞助人征收月捐维持学校的开支。

学校绿油油的操场和跑道。

猪农每卖一头猪就捐1元给学校,这笔捐款被称为猪捐。再加上各方的支持,才得以维系学校的财务状态,不至于关闭。1958年,该校董事会接受政府建议,文开成为政府半津贴学校。

1965年,政府拨款6000元作学校建2间课室的经费,但是新地点却是在拟议中的理大校园内而无法兴建。1970年第2学期,文开改为5天制。建校计划仍在拟议中,却捎来政府要把原校址一带发展为工业区的消息。

校园内设有文开小学校史看板,让到学生及访者了解学校发展。

当时,董事会和家长站在同一阵线,坚持无论搬到哪,都把孩子留在文开就读。为此,董事会每月津贴每名学生3元车费直到迁校为止,以维持学生人数。

政府最终在1973年答应让文开迁至现址,由政府拨地并支付3万4000元、槟州发展机构支付3万元资助建校经费,学校则筹得11万元。设有10间课室、食堂、厕所及脚车棚的校舍在1974年落成,开课学生人数是221人。

文开小学多年来的办学有赖于地方领袖和校友的支持,才能有今天的蓬勃发展。左一起是吴文钦、陈振嘉、吴鑅富、锺镕懃、涂彩甡及王锦春在校史看板前话说从前,分享关于文开及地方发展的各种回忆。

随后历届董事在华社的支持下,不断因应时代需求而增设校舍及设施。

锺镕懃:家里四代文开人

四代都是文开人的董事会财政锺镕懃,其祖父锺财利是创校人之一。他本身曾在万脚兰的旧校舍就读,后来在峇都茅新路校舍毕业。

文开小学计划在庆祝88周年校庆时筹款提升篮球场,建设有盖篮球场。

他告诉《大北马》社区报记者,由于猪农大多是一家大小住一起,养猪的极盛时期人口也最多,大概在1990年代达到高峰,学生人数亦然。

友族也搬来聚居甘榜纳兰

他本身也继承家业成为猪农,是峇都茅新路的第一代居民,初到时这里是一片沼泽地。当时,非猪农被分配到峇都蛮,但仍有一些与华人为邻的友族也选择一起迁到峇都茅,主要聚集在甘榜纳兰(Kampung Naran)。

随着养猪业者一起迁至峇都茅新路的文开小学,见证行业及地方发展的兴衰,在养猪业走入历史后,仍屹立原地,面向新兴的工业区,继续春风化雨。

他说,学校生源都是来自附近一带的居民,以往的学生主要来自猪农家庭。养猪业被工业及小型工业取代之后,现在的学生家长则大多在工厂上班。他本身的孩子也是。

吴鑅富:力推精明教学

文开学校董事会主席拿督斯里吴鑅富深知,未来属于高科技与数字化世界,因此,位于槟岛工业区内唯一的也朝向此趋势发展,大力推动该校的精明教学。

峇都茅新路在80年代是槟城最大的养猪集中区,如今已由小型工业取代。

他希望学生即使处于比较郊区,也该与城市的学生具备同等优势,有机会掌握科技。

文开学校2015年获得热心人士募资把课室改为14间智能课室和1间多媒体课室,进行电子化教学。

学校礼堂设备齐全,光线充足,也设有球场,空间被善用。

“在2017年80周年校庆时,本校筹款提升电脑、精明设备,与时俱进。我们将在88周年校庆再筹款提升各种设施。”

他虽然接受英文教育,但非常支持华小,更在2009年领导重建委员会,为当时已遭白蚁蛀、残旧、破损及地陷的校舍进行重建。

校友义务当教练 篮球州手辈出

文开是篮球州手的摇篮,至今培育数十名州手,靠的是校友多年来义务回到母校当教练,不只把经验传承给学弟妹,还自掏腰包为篮球队印制球衣,以及赞助有经济负担的选手往返集训的费用。

文开小学2024年的篮球州手哈士(左一)及(右一),以及叠杯州手邱玫锜(左二起)和黄柔嘉在各自的领域有杰出表现,为校争光。

2024年就有1男1女被选为州手。女州手涂巧璇的父亲就是家协主席兼篮球教练涂友仁,他是校友,也曾代表槟州出征大马运动会。

涂友仁:外出参赛打经验

涂友仁说,文开篮球队在州内数一数二活跃,经常外出参赛吸取经验,成绩不错。在2024年全槟12岁以下学联篮球赛夺得男子组槟岛冠军、全槟打入8强,以及女子组槟岛亚军及全槟季军。

文开学校是篮球州手的摇篮,州手校友代代传承经验,义务回到母校当教练。现任教练及家协主席涂友仁(后排左二)也是校友州手,经常带队到各地参赛,累积经验。

“闭门造车训练再多都没用,场上经验才重要,学生在三、四年级就开始积极外出交流和参赛,五、六年级时已经验丰富,可打出佳绩。”

曾在万脚兰蛇庙前空地训练

文开篮球队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万脚兰校址,位于蛇庙前面的公共篮球场就是他们的训练场所。后来,文开校友会也成立篮球队,至今十分活跃。

课室旁的空地种了各种花草蔬果,绿意无限,十分凉快舒适。

校友会主席涂彩甡也是槟州西南区篮总分会主席,成为该校篮球队的光荣。

该校计划在2026年庆祝88周年校庆时,筹募60万令吉,把现有篮球场提升为有盖篮球场。

校园内的壁画装点了温馨的气氛。
陈振嘉:与外校友族生竞赛交流

校长陈振嘉曾在1994至2004年于文开小学任教,2022年回来掌校。他自称是“回娘家”,对学校感情深厚。他说,20年前和如今的学生人数相差不大,学校生源稳定。

学校后方原本有河,每逢河水泛滥都会导致泥泞满处,后来河流疏导成沟,也建成坚固的墙面,不再饱受困扰。

他说,学校除了推动精明教学,在篮球有优良传统,也尽量将教学资源多元化,以便发掘学生在各领域的潜能。他认为让学生从小与各族交流很重要,文开、峇都毛国中及附近2所国小从2022年起不定期联办“峇都茅聚会”,至今已举办球类、绘画比赛等8场活动,让平时少有机会接触的各族学生打成一片。

访问进行当天,出席者尚有文开学校董事会副总务吴文钦及董事王锦春。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