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3日訊)位於華蓋街的聖芳濟中學校園內,設有對外開放的聖芳濟學院文物館(SXI Heritage Centre)。走入其中彷彿穿越170年的歷史長廊,讓人一窺這所教會學校的歷史軌跡。
館內不僅展示從1850年以來的時間軸,還陳列了珍貴的文物,重現舊日時光之際,成為連接古今的橋樑,讓今人重探歷史。
ADVERTISEMENT
這所19世紀中期由喇沙會的修士會(La Salle brothers)創辦的學校,2022年迎來170週年校慶,文物館即是配合慶典而設。
文物館設有4展示區塊
館內的展示區塊分成4大部分,即:聖芳濟學校歷史、喇沙會的修士會旗下學校、彈性展覽空間及名人堂。
館內地時間軸始於1850年,印在展示板上的,還有對照特定年份在世界各地發生的大事件,讓人瞭解校史的同時也掌握當時的世界氛圍。
除了有圖文並茂的校史、修士會學校及聞人校友展示板,館內也陳列了制服、實驗室儀器、校徽、椅子、校刊、獎盃等。雖然是小小的文物館,處處是精心佈置的巧思,為訪客增添趣味。這個空間也是為各類短期展覽預留的彈性展覽區塊,曾經舉辦過畫展。
為了不影響學校上課,文物館只是每逢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1時開放,免費參觀,可自由樂捐。
校董:整理檔案室 意外發現手寫史料
聖芳濟學校董事傑森布萊齊修士提及文物館的緣起時說,2020年政府實施行動管制令期間,他因閒來無事整理學校的檔案室,卻意外發現沒有註明內容的箱子,裡頭收藏了1871至1925年期間的手寫歷史記錄。
他說,其中有的文件殘破不堪,為了保存資料,他們抄寫出來並存下電子檔。他把這些歷史記錄彙編起來,由該校校友檳城研究院院長黃基明編輯,已出本成冊。
保存紙本文件充滿挑戰,團隊也逐一掃描或抄寫紙本內容,以電子化的方式存檔。除了手寫的歷史記錄,校刊也被上載至網頁供人翻閱。
部分文件躲過二戰戰火
不少建築在二戰期間被日軍轟炸,該校亦未能倖免,部分建築也在當時被炸燬。幸運的是,該校仍有一些文件得以躲過戰火,保存至今。
“學校有那麼久遠的歷史,應該加以珍視和保存。於是整個團隊展開1年半的時間設立文物館。”
他接受《大北馬》社區報記者訪問時分享,在設館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少“驚喜”。例如館內展示的刻印1888年捐獻者名錄的大理石紀念碑、修士董事專用木桌和校鍾等,都是校友及前教師在得知學校設文物館而獻出。
他說,館內設有“名人堂”列舉包括王室、政治、企業、慈善及教育家等各領域傑出校友。同時在文物館入口處設有“感恩堂”,列出1876年至今所有校友名字,總數超過3萬5000人,計劃未來每10年更新一次。
藏有2時間膠囊 一已出土一待揭曉
文物館藏有兩個時間膠囊,1個已在2022年慶祝170週年校慶時被打開,“出土”的報道、文件和紀念幣,揭開了20世紀中期留下的信息。
那是在重建遭日軍炸燬的建築時埋下的時間膠囊,取出來的過程不簡單。後來團隊再細讀指示,挖得深一些才成功取出。
“另個時間膠囊是在2023年被封起來,就掛在文物館牆面,後人不必挖得那麼辛苦了。”
時間膠囊將於2052年被打開,裡頭究竟藏了什麼?只能留待後人分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