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林世界中,谁才是他真正的角色扮演?
ADVERTISEMENT
金庸小说从1955年在《新晚报》开始连载,其后出版多册的作品集。1972年的第一版(旧版)之后,他用了10年完成修订,并于1998年出版新修版,在这超过半个世纪的作品中,经过多次修修补补,同样的武侠世界,展现不同的金庸观。
专注于研究金庸小说文本和文创现象的邱健恩博士,将深入探讨和研究金庸多次修改到最后定稿,8年过程中行进的思维和观点变化。
金庸小说第一篇文章到今天已有69个年头,当年出生的婴孩今也已是六旬老头。小说故事的内容,可能有衔接问题或出现矛盾,也许金庸对于小说主角的观点也有所改变,从而对著作进行了各种修改。
邱健恩出书揭金庸小说新修版面纱
邱健恩形容,金庸是热爱写作的作家,且从不停滞,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把本身的想法和时代的变化,重新融入小说人物中,让整个小说变化为更迎合现代,更能引起当代人共鸣的层次。
现在的金庸小说的新修版为最后修改版本,进行研究的邱健恩也有机会与出版社合作,预计明年年底出版《百炼成金:金庸小说新修版的前世今生》,与专家视角读者分享金庸小说之路,揭开金庸新修版改正过程中的神秘面纱,让读者知道更多不为人知的金庸另一面。
他说,金庸用了8年时间超过六七次的修改后,读者看到的新修版小说是终极版,但很少人知道从1999年至2006年这8年期间,金庸对小说修改了无数次,出版社都保留了所有修改的手稿。
40箱手稿窥修改全程
他说,这40箱的手稿,是他与出版社合作,从手稿中窥探出金庸从第一次修改到六七次的最后情况,根据修改过程中金庸的想法和改变,做出这方面的研究,揭开金庸不为人知的面纱。
“我希望可以从手稿中看到金庸的变化、挣扎和矛盾。其中一个12张的手稿中,为了一个武林秘籍找作者,他修改了几次,但后来发现新创作的故事与原来故事有冲突,出现了矛盾点,最后新改的部分没有取用。”
降龙十八掌 少了2招!
不同年份的金庸小说,也会有不一样的内容。
邱健恩分享说,他发现在1985年前和后修订版本的同一页,降龙十八掌在之后的版本中少了2招。
有一天,他好奇降龙十八掌究竟是哪十八掌,于是乎就与台湾朋友逐页数一数,结果发现两人看着同一本《射雕英雄传》,但结果不一样。
“我们一页一页看,一掌一掌数,结果就在1109页时发现,他少了2招,我的多了2招,这就是金庸没有告诉读者的‘秘密’。”
这也引起他对新修版成品过程,金庸到底历经了什么大感兴趣。很多人看到的是最后的成品,而邱博士就是想要研究,到底在这个成品是如何形成的。
新修版出版年份是2003年至2006年,而出版社收到手稿是1999年,金庸修改内容的年份可能更早一些,也许是1998年改的。
获金庸借出珍藏
邱健恩自认不是金庸迷,他是于2000年修读博士时,为了博士论文才开始研究金庸。
但,真正深入了解金庸是9年后的事,同时也得到金庸本尊的认同,曾获得与对方共餐的机会,也得到金庸借出珍藏。
他曾在“金庸小说版本展”中展出逾300件旧版金庸小说文献,并为筹建“金庸馆”而借出逾1800件藏品。
他说,当时,在流行文学中可以被学界接受的作家,大概也只有金庸,就顺理成章成了论文的对象,也开启了研究金庸的路。
“我是漫画迷,而第一次接触金庸,也是从金庸小说漫画开始,之后才慢慢接触金庸小说。”
持续修改千锤百炼
中文系毕业的邱健恩形容,本身对于故事的要求在于文字的敏感,而金庸故事的精彩恰好也在于文字的千锤百炼。
“金庸驾驭文字的能力非常好,而金庸给予我最大的意义是,小说不是一次写完就算,而是持续修改、不断修改,让小说更千锤百炼,足让不同年代的人阅读。”
他最欣赏金庸不放弃的精神,认为任何伟大的东西,都是经过不同的修改而成,创作也一样。
“我是比较注重文献的人,尤其是漫画或是通俗小说,不一定有实在或高雅的文化价值,但从我的角度,每个年代从事流行文化工作的人,必须被记录下来。
“这些人必定帮助或带领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做出贡献,帮助我们度过苦闷的童年或成长的过程,这些从业员都付出过一份力,我一直都是从这个角度来做这事。”
每个年代不同阅读经验
每一个年代、每一个国度,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阅读经验。
50年代至70年代的金庸小说连载,必须每天期待着下一篇故事的进展。以前的人每天只能从报章上阅读1000字,需要等到翌日待续;现在的人,只要从书店买成册,就可直接翻阅所有内容,这就是不同时代的阅读经验。
再来,从香港到马来西亚,看着同样的港漫,但经历和感受却是不一样的事。
邱健恩在接触各个不同地方的书友,他们回馈的感受和经验都大不相同。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国度、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会产生不一样的东西,也让他有不一样的收获。
但,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他并不希望这些“古物”流失,他始终认为保留下来的资料,都值得后人去研究和发现不一样的故事。
“我不是文学评论家,我更像是一个图书馆人员。”
认购200本香港七八十年代小说
首次到马来西亚的邱健恩,这趟专程到来的5天4夜,主要任务是收藏和挖掘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漫画和小说。
他也到槟城联系了一名收藏家,一口气认购了200本香港在七八十年代的小说。
“其实那年代的小说并不是特别有价值,但以前的小说都是在报纸上连载,之后再出版成册。”
未来,他正打算重新研究当代香港流行文化、小说流传的情况,毕竟当时候一般大众的娱乐消遣方式,大概也只有港漫或小说。而除了香港,东南亚尤其是马来西亚就是海外最大的市场。
“香港的收藏不多,也很零碎,反而大马的漫画或小说迷收藏品更多。”
大马“床底下”永远能挖到藏品
邱健恩形容:“大马是永远探索不了的宝库”,床底下永远都可以找到东西,挖出许多的宝藏。
他这次到来也不虚此行,获得来自吉打,同是漫画收藏家的许建丰接待,分享自己的收藏品。
两人是因为热爱漫画,成为脸书上的好友。
邱健恩此次大马行更希望将流传到海外的“古物”,从大马带回香港,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娱乐文化,确实在大马保留得很好。
他说:“香港在保留古物情况不乐观,因为地方小,很多东西都流到外边,反而近20年来,这些古物才从大马回流到香港。”
邱健恩简介:
毕业于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过后在香港浸会大修得哲学硕士学位、苏州大学完成文学博士论文。
他曾于2009年举办“金庸小说版本展”,展出逾300件旧版金庸小说文献,是华人地区首创。2010年,发表《自力在轮回——寻找金庸小说经典化的原始光谱》,根据多年收藏的旧版小说,厘清金庸小说从连载到单行本的文献系统与相关问题。
2013年至2023年间,他曾多次获香港文化博物馆委任为特约研究员,并为筹建“金庸馆”借出逾1800件藏品。
他的著作有《漫笔金心——金庸小说漫画大系》、《何以金庸:金学入门六大派》、《流金岁月:金庸小说的原始光谱》、《寻金探本:流金岁月番外篇》(与邝启东合著)、《何以金庸2:人物情节快闪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