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寫新聞時用了“女中醫小姐姐”稱呼一名25歲靚女,洋洋得意之餘看到新聞出爐被改成“女中醫”,被潑了一盆冷水。
當時我很希望新聞頭出現“小姐姐”三字,因為這是把網文的用詞搬到實體傳媒的舉動。而“小姐姐”應該用得很正面的貼切。
ADVERTISEMENT
回想30年,我用了“狗皇后”3字形容一名收容了逾百隻流浪狗的愛心女士,被讀者致函辦事處罵個狗血淋頭,套用“小姐姐”的稱呼應該只有被稱讚不會捱罵。我可是認識小姐姐的父母,真的不敢胡亂稱呼。
早在25年前,馬來西亞華文報已開始向中國大陸看齊,在用辭上儘量改為中國的慣用語。當年我們還有了“高跟鞋”和“高坡鞋”的爭論。
我當年的看法是法不責眾,如果已經約定俗了成許多年,我們應該賦予地區性中文慣用辭的使用自由,不必一味的向大陸看齊。不過,我也認為,也可以視情況而定,或隨心所欲有保持原狀和向大陸看齊的自由選擇。
大陸的“小姐姐”稱呼用得很妙,25歲的美貎女中醫,叫她女中醫小姐姐,讀者乍看之下便知道這是一名有點大齡的少女,也會腦補她頗有顏值。
對了,這“大齡”、“腦補”、“顏值”也是網文常用辭,讀者諸君會否覺得中國網友用得很妙。而“讀者諸君”用得很老土,卻不失趣味。
一些網文用辭不適合用在實體的平面媒體,更不適合出現在嚴肅的官方網文上,比如“屌絲”、“牛閉”,那是自我汙穢的低級趣味。
大陸常用的“打臉”、“被和諧”,也適合用在平面媒體上。一位大官似是而非的謊言被人揭穿,那是被打臉了。一段敏感破壞社會和諧的媒體文字被當局強行刪除,那是被和諧了。
只是,網文喜歡製造打臉的情節,讓人覺得這個社會太過畸形,似乎小人物的小日子不好過,經常受到欺壓,非得有一些打臉的情節舒緩壓抑的情緒。
“被和諧”是好事。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國國更難唸的經只有更多,並且是越來越多,絕對不會少。我國只有三大民族,大陸有56個國官承認的民族,還有很多的大國格局矛盾,能夠經常作和諧之事,證明政府有為,好過任由不和諧現象嚴重化的政府。
叫非老太婆的女士小姐姐是很和諧的發明,叫美女靚女是過時的稱呼,叫小姐有潑人汙水指對方是夜店坐檯撈女之嫌,叫阿姨會踩到女人怕老的痛腳,叫人小姐姐自認她比自己小,禮貌得很傳神。
還有,把“老叔”改稱“老哥”,也有把“老姨”改稱“小姐姐”的異曲同工之妙,大陸網友真和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