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央8日讯)泰国商人疑在吉州多地采购1公斤装津贴食油,分别藏在环保袋及背包,并放在客车后座,企图瞒天过海离境,不过在路障被警方截查,人赃并获。
巴东勿刹警区主任索克里说,警方昨早约8时30分,在巴东勿刹多条路段设路障,23岁泰国商人独自驾车,开往巴东勿刹移民、关税、检疫及安全大厦(ICQS)方向,途经路障时,因行径可疑被检查。
ADVERTISEMENT

他说,警方在后座查到1个背包及6个环保袋,打开发现里头装满1公斤包装津贴食油,初步问话证实司机到吉打多地采购食油,企图卖到邻国。
他说,青年无合法准证私藏津贴食油,因此违反1961年供应管制法令第21条文,警方充公总额150令吉的60包1公斤装食油,以及价值约9万令吉的客车。
案件已交由内贸局进一步调查,嫌犯一旦罪成,将会被罚款最高100万令吉,或监禁不超过3年,或两者兼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大山脚14日讯)不法份子疑抓紧穆斯林于晚间的开斋时间,暗中从事重新包装津贴食油勾当,但执法员丝毫不鬆懈,终于捣破非法运作的储油库。
国内贸易及生活费部槟州执法组在这座非法储油库起获约1万3750公斤津贴食油,加上所充公的车辆和作案工具,总值接近13万令吉,也是槟州开年以来最大的非法包装津贴食油案。

执法组是一个月前接到民众举报后立即展开调查,并于两个星期侦察相关集团的举动,昨晚8时成功跟踪一辆可疑的摩托车前往一座位于威南县的储藏库,终于发现上述没有运作准证的储油库。
槟州内贸局局長杰根说,6名正在储油库内工作的20岁至40岁男性当场被扣留,执法组不排除这个集团认为执法员会前往开斋,就让工人投入包装津贴食油的工作。

他说,执法员在现场点算后,只发现4个牌子的津贴食油,其中3家位于槟州,最后一家来自吉打。
“我们还无法确定不法份子是通过哪一个管道购买津贴食油,可以是生产商,批发商或零售商。但是,以对方购入大量食油的举动来推测,生产商或批发商的嫌疑最大。”

他说,现场有很多食油已被装入中型散装容器(IBC)内,总重量约9500公斤,最大容量为200公斤的蓝色塑料桶中有750公斤,另外1200公斤在一辆罗里上,现场还有2300公斤折封的贴津食。
杰根说,执法员很幸运地在储油库里人赃并获,倘若食油装入桶后才载送出门,执法员很难证明对方是把津贴食油拆封后倒入桶里。

“储藏食油需要内贸部发出的准证,运输食油则不受管制,因为有的餐饮业者需要采购大量食油,是需要供应商把车辆开到店里输油。”
脱手价或介于3令吉50仙
同时,内贸部暂无法确定不法份子购入大量津贴食油的目的。食油的市价每公斤为5令吉,回锅油的回收价是每公斤3令吉50仙,无论是卖给食品生产商、餐饮业者或回锅油收购商,都能从中获得暴利。

杰根说,不法份子有很多选择,通常是价高者得,价钱也肯定比每公斤5令吉来得便宜。
他欣慰这起案件有公众举报,否则,不法份子将继续滥用政府提供的津贴,导致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由于食油是在同一个地点被发现,即使无法在滥用统制品的条文下入罪,同样可以提控对方非法囤藏统制品。”

案件将根据1961年统制品法令和1974年统制品条例第3(1)条进行调查。
在相关条文下罪成的初犯者将面临最高100万令吉罚款或3年监禁,或两者兼施;重犯者将面对最高300万令吉罚款或5年监禁,或两者兼施。对于机构或企业,初犯者将面临最高200万令吉罚款,重犯将面临最高500万令吉罚款。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