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大新聞筆

發佈: 2:36pm 04/08/2024 544点阅

有效溝通

有效溝通

劉振儀 | 有效的溝通

最近一次完成專訪後聽回錄音,從第三者的角度重聽訪談過程,始終發現自己的問題。

有幾次聽到受訪者談到重要的內容,會忍不住打岔,針對這部分內容進一步細問。或許是擔心自己忘了這段內容的下意識做法。

ADVERTISEMENT

這是一段溝通裡很不好的做法,首先是顯得沒有禮貌。再來,我也因為專注在進一步提問有關重要內容,反而忽略了受訪者原本要述說的事件。

我提醒自己,必須找到一個方式避免這個問題。畢竟我所在的工作需要頻密地與其他人溝通,若意識到溝通的過程出現問題,就要設法解決。

溝通是生活裡重要的元素,除非你是一個人住在森林裡,否則,無論在一般生活場景、社交場合或職場上與其他人交涉時,溝通都是必要的。

我們每日都在使用文字、口語、肢體語言等跟他人溝通,但我們有沒想過,我們是否使用著有效的溝通方式?

唯有有效的溝通方式,才能明確地傳達訊息,達到我們所想要的目的。這也是為何,市面上那樣多書籍或所謂專家,都在傳授各種“有效的溝通技巧”。

但我發現,在生活場景上見證的多數的溝通都是無效的。除了語言、理解和組織能力的不足,個人無法掌握溝通內容,還有其他原因導致溝通失效。

就如我在那段訪談中的打岔行為,那是沒有耐性聆聽的展現,導致受訪者無法完成原本想陳述一段內容。聆聽也是溝通裡重要的一點,那是理解對方的一扇門。唯有理解對方想表達的內容,談話才可以繼續。

更常見的問題是,一個人說話傳達訊息時“不清不楚”。這個“不清不楚”,或許不是個人能力導致,而是某種群體的文化塑造出所謂說話的藝術,把委婉的話語當成溝通寶典。這一類委婉在職場上很常見,是個人視為可避開衝突的說話技巧。

另一個原因是,說話的這個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於是在凌亂的思緒中傳達不明確的訊息,接受訊息的人只能從不清不楚的談話中捕捉實質內容。

面對不一樣的人或群體時,溝通技巧或方式或因人而異,直接或委婉都好,最重要的是,這必須是明確的溝通。

以後跟其他人溝通,發現對方眼睜睜露一頭霧水的神情時,不妨想一想:“我有沒有把話說清楚?”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844点阅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