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月底至下月初的發薪期,線上購物平臺總有大促銷,這是慣用手法,要剛拿到薪水的人買東西消費。
這個7月初,看到平臺上一家堅果公司的某個商品有近半價的折扣,我二話不說,馬上下單購買。雖然家裡的堅果存量還足以吃一個月,但我還是下單買了新一批堅果,就是“反正平時有吃,趁有便宜先買來收也無妨”的那種心態。
ADVERTISEMENT
看到好康,當然馬上通知朋友們購買,大家也一窩蜂下單了。於是我開始想,我到底是與朋友分享好康的益友,還是設下消費陷阱給朋友的損友?
朋友們不要誤會,“只是趁優惠買幾包堅果而已”的這個話題,當然不是這樣嚴肅的。我這麼說是想提醒自己,畢竟在不停消費或購物的背後,還是有一個需要認真看待的現象。
消費主義橫行下,我們趨向怎樣的消費行為?“趁便宜先買來收”到底是精明消費,還是不自覺掉入消費陷阱後找來的藉口?消費主義已成為社會行為時,我們作為個人,能否意識到自己的消費行為?
好幾次,我在家中找到幾樣從未開封或從未使用的網購商品,有些物件甚至是忘了幾時購買,以及為何購買。這某個程度印證了“多數人購買一樣商品時花不到一秒的時間”的說法。
生活中盡是各種誘惑你去消費的“陷阱”。從一張經過修圖激發慾望的商品照片,到各個時期的優惠活動、誇大的產品成效宣傳、吹捧“品味生活”的市場行銷手段,還有各種各樣的分期付款配套等等,這些鋪天蓋地的資訊,都在刺激消費的慾望。
當慾望被挑起時,多數人不會設法抵擋,反而是順應慾望以獲得愉悅感,畢竟彈指間就可下單購買,是現代快速滿足慾望的方式。但是,這種愉悅感會驅使人們不斷購物,倘若沒有意識地控制這行為,就會陷入無止境的購買。
物質豐富的現代,消費的行為也追求社會地位的展現。所以,我們購買的物品早已超出必需品的範圍。除了需求和慾望,消費的過程中也參雜虛榮心、存在感、安全感等等。
多數人很難以個人的意志力來打敗消費主義文化的滲透,甚至不停購買經濟上不能負擔的商品。
喜歡消費不一定是病態的購物成癮,但若有一天,你發現自己不停消費來換取愉悅感或展現社會地位,導致卡債一滾再滾甚至借貸,陷入無止境的還債時,即便不是患病,也要多加註意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