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優管看到一名太極拳洋人高手老朋友亞當的身影,不禁懷念20多年前經常與洋人推手的經歷。現在這一切猶如曾經燦爛的過眼雲煙,只能成為追億。
年輕時沒有得到明師的點指,買了大量的太極拳書籍,也是言之不詳,言之未盡,令我如同掉進雲裡霧裡。可是,更叫身高約6呎、體重九十多公斤大漢,一身蠻力的我如痴如狂,樂此不疲到處與人推手。
ADVERTISEMENT
那時的檳城還是世界各國洋人深造太極拳推手的寶地,不斷的有洋人前來檳城取經。本地也不乏道地的太極拳高手,可以充當令這些洋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年年千里迢迢拜見師父。
這些洋人,少數有世界性的武術組織指引,比如各國精武體育會,或屬於檳城少林的歐洲少林武術聯盟。不過,他們大多數在自己的國家學了鄭子太極拳,知道所學鄭子太極拳師承出於檳城,追尋而來。
檳城鄭子太極拳傳自臺灣的五絕老人鄭曼青宗師一系。由於這裡是曾經輝煌的英殖民地,許多鄭子太極拳徒子徒孫到外國留學、工作、經商或移民,把鄭子太極拳藝散播出去。洋人學了想要再進一步,或嚮往師傳祖地,便拳專程到檳城尋根。
大多數洋人沒有檳城的太極拳人際聯繫,只能到公園探訪太極拳練功群。他們在公園裡見到的多數是強身健體的太極拳,不過練功群中不乏懂得推手的愛好者,後者與洋人愛好者交上朋友,會熱情的帶洋人拜訪本地太極拳高手,多數引見的是他們的師友。
洋人在本地找到了太極拳老師,會老老實實的努力學習,回國之後再來,一而再,再而三的往返。一些洋人甚至在本地或本區域地區,如泰國定居下來,來檳城拜師學藝的次數更多了。
一般上本地人學太極拳不注重推手,本地老師教洋弟子不能提供足夠的陪練者,像我這樣的“散修”便受邀陪練。這是我過去經常在植物園與打石街公園與洋人推手的原因。
我很佩服這些洋人的。他們對待中國武術的觀點跟一般本地華人不同。本地華人迷信傳統武術能打,更迷信老師父能打,並且認為學了能打的武術才是好武術,學了不能打的武術就不是好武術。洋人可不管太極拳能不能夠打,只要他們喜歡就可以了,練不出超強的武值還是忠心耿耿的終身不渝,追求到底。
他們和我推手不會使盡一身蠻力,而是儘量遵守鬆柔聽勁發勁的法則,能夠做到甚麼程度便是甚麼程度。如果不是這樣,他們只要在一身蠻力和所學柔道技法上,配合懂得的皮毛太極拳藝,便能贏我。
這些洋人許多學過柔道、合氣道、劍道、拳擊,少數是槍械愛好者,卻寧可被人打敗,也要尊重太極拳藝,令我佩服不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练武一定要能打吗?我的答案是:“一定要!”
不管是哪一国家哪一流派的武术,如果不能打,那他们的武术不是姓武,而是姓舞!毫无疑问,姓舞的是挂羊头卖狗肉。
话说回来,我们打羽球没必要胜过羽球一哥李宗伟,练武未必须胜过专门打擂台的武者。
我属于业余武术好爱者,喜欢看人家怎么打,看擂台上谁胜谁负。这就好像羽球爱好者看到李宗伟上球场就热血沸腾,他们对羽球的热情会被赛况催谷另一个高峰,却不会一定要拿起球拍打败李宗伟。
如果你把武术看成一种运动竞技项目,照理应该如羽球爱好者一样的表现,没有传武须上擂台打赢擂台手的想法。
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废,他们不懂得什么是业余,什么是专业,一定要把两个不是同一回事的东西套在一起。
不过,羽球爱好者拿起球拍站在羽球场,不应该连发球须过网、不把球打出线等最基本的东西也不懂,那是乱套了。
有一个中国内家拳名家在槟城少林教拳,我目睹他向练空手道的学员示范八卦掌技击法,踩起典型的八卦步转圈,在没有多拉近一些距离的情况下,躲过来拳绕到对方身后发起一连串的攻击。
对方似乎被下套般的任中国老师攻击,中国老师喜不自胜的获取学员的惊叹。这时很突兀的响起少林总教练的声音:“你这样转会被人打死!”
少林总教练是雇主,每月给中国老师1000令吉,学员上交的些许学费也属于中国老师。那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中国老师是来槟城赚钱的,唯有默默的接受雇主恶评。
几年后,一名北京尹氏八卦掌名家到槟城东方武术学院教拳,我为了得到他的好东西,每天买一包价格7令吉的香烟孝敬他。
他教我的八卦掌技击法就不一样,是贴身而进,不管是接手还是步对步,都是贴身而上,让对手难以出手出腿,贴身是全面的紧贴,不让对手有反击的发力空隙。
练过目前流行的综合拳法者应该知道,在双方倒地施展地上技时,贴住对方的位置须不留下任何空隙,不给对方反抗的机会。
这是一名巴西武术名家在槟城开提高班时所强调的。我采访他的课程,图文并茂的描述了他的技法。
我喜欢写武术新闻,见闻多了,不再像少小时那样喜欢看武打戏。我学得戏里的武打很假,生死之战哪能绕着敌方比手划脚的乱转圈,敌方不费力的在圆心原地转身,动作会比在圈外开大步乱转者省力,并且反应更快。
还有,电影中的日字冲拳,快速的拳拳到肉打了敌方那么多拳,敌方仍有反击之力。难道寸劲是这么废的吗?
传武若是这么戏剧化,永远只能沦为敛财的姓舞工具。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