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那年,我在理科大學當碩士研究生,在環境生物系裡專門研究關於紅樹林樹種的傳播方式,以及如何通過相關資訊幫助推行更有效的紅樹林保育方案。在日復一日的田野工作當中,我對紅樹林的感受慢慢由陌生和害怕變成了喜愛和熱情。
那些滿汗淋漓的天氣、驅之不盡的蚊蟲、軟爛難行的泥濘、令人害怕的藤曼荊棘等等的紅樹林體驗,並沒有阻礙我想繼續探索的心!臨近畢業之時,我還專程來到霹靂北部的瓜拉牛拉,在那裡的小漁村裡當了好幾個月的自然生態義工。
ADVERTISEMENT
當時我為本地非政府組織Global Environment Centre(GEC)的一項社區紅樹林保育計劃“Sahabat Hutan Bakau”提供服務。我在馬來人漁村裡隨著當地居民們出海考察紅樹林、培養和種植樹苗、舉辦紅樹林課程和工作坊,以及協助推廣生態旅遊。同時我也到華人漁村去收集資料瞭解民情,並在當地的育華小學辦了幾場紅樹林講座和戶外活動。
這趟義務工作讓我重新認識紅樹林。她不再只有科研和數據,更重要的是還有棲息於其中的各種鮮活生命,還有人們賴以維生的各種資源和天然環境。我深深地為紅樹林的美麗和偉大而著迷,並真心希望能夠為守護紅樹林而貢獻更多心力。
在意識到“教育”才是最基礎也是最缺乏的那一塊時,我毅然決然放棄了升學成為博士生的機會,轉而投向教育這條前途未明的道路。我想趁年輕力壯,還經得起跌倒的時候,為夢想奮鬥,不留遺憾。10年後再回想當初的自己,我還是覺得好傻好天真,但一點兒也不後悔。
後來我離開大學,幾經艱難創辦了第一家自然教育平臺“自然教室”。2012年的第一場活動就在浮羅山背,名為“咔嚓!紅樹林”。辦了好幾場活動,反響很不錯,甚至各大報章和媒體朋友都找我進行採訪。我覺得自己走在對的路上,所以決定堅持到底。
從浮羅山背起步,我把紅樹林教育發展到霹靂和雪蘭莪的沿海漁村、新山的海人原住民村、以及最遠的沙巴亞庇溼地公園。但創業難,守業更難。雖然我這一路上獲得許多支持和厚愛,但現實總會不斷地來敲打和試探你的心志。我和團隊長期面對的難題之一,就是缺乏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具。
因此從2015年開始,我們嘗試創作兒童自然圖鑑系列,包括《Penang Hill Nature Trail Companion》、《Penang Coastal Ecosystems》、《Penang Night Animals》,以及去年才出版的《MY Seashore Handbook》。4年前再次自我挑戰,書寫和出版環保故事書《與海人對話》和《The Farmer》。
2022年首次出版人生的第一本科普繪本《十二個月的行道樹地圖》,並取得不錯的成績。今年,我終於在本地出版社Gasing Buku和畫家Aks Kwan的支持下,即將出版一本有關我國紅樹林植物的繪本。多年心血,融匯一書,希望大家喜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小时候,爸爸妈妈会在学校假日期间,带我和妹妹出门游玩。偶尔我们会到海边去度假。那时最开心的,莫过于赤着双脚踩在松软的沙滩上,任由海水一波波地拍打脚踝。
我和妹妹会在沙滩上堆砌梦想的城堡,也会在浪潮之间寻找各种漂亮的贝壳。每一次来到海边,对我来说,都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险。即便先前有再多的课业烦恼和考试压力,在海边遨游时心情都会变得无比轻松。
随着年岁渐长,我那曾经只注意到色彩斑斓小贝壳的眼睛,慢慢开始留意到海滩上的其他东西。我发现,退潮后的沙地上会出现一条长长的、形状不规则的“搁浅带”。随着海岸线延绵的搁浅带不太起眼,却隐藏了各种漂流讯息。
某次我在海边散步,突然在搁浅带之中发现了一颗硕大的种子。它外壳坚硬,上方下尖,如手掌般大,像个四棱的木盒子。我对这个奇特的种子感到很好奇,回家后就马上查询资料。
原来我捡到的,是来自马来西亚海岸一种常见的原生树,名为“棋盘脚”。这些生长在滨海地区的岸边植物,通常会仰赖海水来传播下一代,所以它们会生产适合在海中漂流的种子,统称“海漂种子”。
海漂种子能够随着洋流漂泊几百甚至上千公里。这些种子乘风破浪,大多数会在过程中被动物吃掉或是遭受损毁。只有少数幸运的种子成功落在新的海岸上生根发芽。除了棋盘脚,我国常见的海漂种子也包括可食用的榄仁果、有毒的海檬果,以及来自红树林的胎生苗等等。
其实搁浅带上还有另一种神秘来客 – 漂流木。它们曾经是森林中的一棵树,后来被暴风雨冲入河流,再一路随着水流来到大海。在风浪的打磨下,这些漂流木变得光滑圆润,最后搁浅在沙滩上。
一眼望去,几乎没有两个一摸一样的漂流木。它们个个奇形怪状,在艺术家眼里,绝对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在科学家的眼中,漂流木则是海岸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寄居蟹、螺类贝类和藤壶等的小生物提供栖地。
如今在沙滩上看到的,除了以上所述的大自然馈赠,还掺杂着许多不属于大海的漂流物。相信你也已经猜到了,那就是人类所制造出来的垃圾。海水带来的,不再只是贝壳、漂流木和海漂种子,还有无数的泡沫盒、塑料废品、以及被弃用的渔网和渔具等。
这些垃圾在分解后会变成“塑料微粒”,进入海洋的食物链,最终回到人类的餐桌上。比利时科学家曾在2017年宣布,海鲜爱好者每年可通过海贝摄入多达11,000个塑料微粒!另外,废弃渔网会缠住鱼类、海龟、海鸟等动物,成为无形的杀手。
海洋给予人们无尽的美景与资源,我们却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它。下次去海边,不妨低头看看脚下,也许你会发现一颗远道而来的海漂种子,或是一块有故事的漂流木。或许你也可以随手捡起垃圾,让海边恢复它原本的纯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