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灣Gold Coast公寓後方的空地原是一片草叢,一群退休人士為主的居民化身城市農夫,不辭勞苦的開墾,多年來用心經營,荒地如今已是綠油油的社區菜園。
這塊土地在過去約10年來逐步發展成面積約2英畝的菜園,如今劃分為3個園區,分別命名為開心園(Happy Garden)、愛心園(Love Garden)和友誼園(Friends Garden),從名字可看出園地對居民的意義。
ADVERTISEMENT
3個園區種著各種肥美的蔬菜水果、美麗的有花植物和珍貴的草藥,是菜園也是花園,為城市增添綠意,也宛如城市裡的植物寶庫。
更重要的是,這裡允許一群城市居民退休後繼續發揮各自才能,包括以節能環保的理念經營菜園,成為城市農耕的最佳典範。持續的農耕勞動,得以保持身心與社交活躍,也為他們退休後的生活賦予新意義。
開心 愛心 友誼 3園區各具特色
訪問這一天,記者沒預約即走入菜園,農夫熱情不已,還打電話把其他農夫也喚來。
在場者是3個園區的農夫,有開心園的黃清溪(72歲)、沈培春(67歲)、溫喜芥(72歲)、譚少發(60歲)和黃芳正(72歲)、愛心園的袁福明(48歲)和友誼園的馬念(71歲)。除了袁福明,其他都是退休人士。
他們談起因菜園結緣的故事,興致勃勃帶記者參觀3個園區,欣賞他們的心血。
“雜草”是珍貴草藥
可見3個園區各有特色,經營最久的開心園最有規模,種植的蔬菜和瓜果類最多,包括番薯葉、毛瓜、守宮木、茄子、莧菜、穿心蓮、木瓜、洛神花等等。這裡有一間小涼亭讓人坐著歇息聊天,還有電供可煮食。
愛心園種的蔬菜不多,以水果如香蕉為主。但園區前有不同的休閒設施,包括鞦韆,是一個愜意的休閒空間。
友誼園是名符其實的藥草園,由馬念打理。馬念估計這裡約有數十種藥草,他隨手指向一種植物,外行人以為那是一般雜草,其實那是珍貴的野生藥草。
3個園區各有經營方式,農夫們互不干涉,但保持互相交流和學習的做法,互助共存。
退休後閒著 黃清溪先來開墾
最先來開墾的人是黃清溪,大夥兒形容他是菜園的“創辦人”。
黃清溪是Gold Coast公寓的居民,從小販工作退休後待在家中無所事事,發現公寓後方的那一塊空地,2014年開始從一個小小的範圍開始鋤地種菜。
空地旁是著名的皇后灣海岸線跑步道,附近的居民長期前來運動。黃清溪俯身勞作的身影,加上菜園漸漸長出各種茂密的蔬菜,吸引路過者的目光。
沈培春跑步經過“受召喚”加入
沈培春居住在雙溪裡蒙,他是最早受到綠意菜園“召喚”的其中一人。2016年某天,他在皇后灣跑步經過黃清溪的菜園,主動趨前詢問後加入農耕行列。
黃芳正負責美化
黃芳正則是2019年加入,負責菜園的美化工作,包括搭建情人橋、許願井及七星拱月等。
就這樣,居住在附近地區,比如皇后灣、雙溪賴和雙溪裡蒙的其他居民通過口傳、耳聞或目睹的方式,一個一個慕名而來,以不同的角色堆砌出菜園今日的面貌。
行管期偷偷種菜解悶
菜園開發初期,固定前來農耕的居民才幾人。反而是2020年初暴發冠病疫情,政府實施行動管制令期間,帶動菜園的發展。
黃清溪說,行管令待在家“坐牢”那段期間,他實在頂不順,於是獨自一人偷偷來到菜園繼續種菜。
當時也有軍警發現他,但看他獨自一人來種菜,未有阻止。其他居民發現這一個可外出的“通行證”,一併來種菜。
漸漸的,更多居民在行管令期間來到菜園,以農耕之名呼吸自由與新鮮的空氣,打發苦悶時光。
擴大菜園建立感情
行管令引來更多農耕者,菜園範圍不自覺擴大。黃清溪經營的開心園是第一個開發的園區,擴充後出現了愛心園和友誼園,由不同的居民打理。
行管令結束後迴歸正常生活時,前來農耕的人也少了。即便有人來了也走了,但一些居民已與其他農夫和菜園建立起感情,始終沒離開。
一些人比如溫喜芥,即使已搬到北海居住,也會定時回來與老朋友聊天。
裝太陽能電板 自動化澆水省力
這一片園地可謂“臥虎藏龍”,各懷技能的農夫為菜園出一分力,尤其在節省資源這一塊。
在此之前,農夫發現園地旁的溝渠流著乾淨的水源,那是公寓泳池排出的淨水,農夫則以傳統的手動方式從水溝取水澆菜。
沈培春是退休工程師,他擅長為問題找到解決方案。農夫以勞力澆水時,他想出自動化方案。
園地在冠病時期擴充後需要更多資源,他想到裝置太陽能系統的方案,並把這個想法告訴另一名居民,對方表示願意贊助一半經費。
加上其他居民出錢出力,大夥兒群策群力,最後只花了1500令吉,為開心園完成裝置太陽能電板並開始輸電。
如今太陽能電板每日採集電源儲藏在電池裡,只要扭動電源開關便啟動輸水系統,可自動澆水,也把水源輸送至園地各個角落的水桶收藏,讓農夫省下走去溝渠取水的腳力。
後來,愛心園也學習這個做法,花了逾2000令吉裝置太陽能電板,電源主要供應給電燈。
一次性花費的投資是正確的,農夫們笑說,這也是為何,菜園多年來有水澆菜也有燈光照明時,他們無需繳付任何水電費。
珍貴草藥要保密怕被偷 馬念迴歸大自然身體健康
友誼園的珍貴藥草在城市裡屬於罕見。因此,馬念特別交代記者說:“不要把植物的名字寫出來,不然很多人來偷!”
記者答應他不列出藥草名字,聽他逐一解釋各種植物的功能。
馬念自學藥草多年,他知道各種植物的藥效,處理藥草的方式則包括烹煮、清洗後生吃或泡茶等。
他說,許多人前來向他討藥草,他的原則是“必須向對方解釋清楚,教會對方怎樣使用”,才把草藥送給對方。還有人把藥草搭種在他的菜園,他免費替對方種植,待植物長大後交給對方。
馬念是他的暱稱,也是大夥兒叫他的名字,他的真名是巴峇爾,Summerton公寓的居民。
馬念每日早上8時踏腳車來到菜園一直勞作至中午,傍晚再來逗留約2小時,一天下來把約6小時花在菜園。
但他自豪說,迴歸大自然和持續的勞作,是他多年來保持健康體魄,無需看醫生的秘訣。
要蔬菜 先問一問 週日市集可樂捐買菜
開放的菜園沒圍上籬笆,隨時有人經過走進內看看,有人不問自取是無法避免的事。
不過,這群農夫對於“不問自取”這回事看得很開。馬念和沈培春都說:“這裡那麼多菜,我們也吃不完,要拿就拿吧”。
這不代表他們鼓勵“不問自取”,反之,他們希望民眾保持文明的做法,若要蔬菜,至少先問一問,不要直接採摘拿走。
開心園的做法是,允許民眾直接走入菜園以樂捐方式買菜。其次,該園的農夫每週定時收成農作物並舉辦市集。
所以,民眾若想吃新鮮的蔬菜,不妨在在每週日早上7時至10時之間,到開心園舉辦的“週日市集”樂捐買菜。樂捐所得的收入將成為開心園的營運資金。
農夫珍惜種菜時光 接受地主隨時收回發展
沈培春不諱言地說,菜園地段屬於檳州發展機構,居民此前是擅自在該地段上農耕。
他說,在申請之後,該機構最近終於發出批准信,允許居民使用該地,每年付費10令吉即可。換言之,居民不再是非法在該地耕種。
他估計,該地段約有4英畝,目前約2英畝範圍已被開發為菜園。
但這塊土地畢竟落在寸土如金的城市地區,未來迎來發展也不足為奇。沈培春說,農夫們也知道,發展的列車遲早開到,屆時他們會欣然接受這個現實。
他說:“他們要收回(土地)的話,就收回去吧。”
所以,這群農夫十分珍惜這一段可繼續種菜的時光,也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可直接來到菜園,拿起鋤頭,加入城市農耕行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