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19am 27/06/2024

公寓

菜园

退休人士

城市农夫

荒地

绿量

开垦

綠量 | 退休人士化身城市農夫 荒地開墾出蔬果寶庫

报道、摄影/刘振仪

皇后灣Gold Coast後方的空地原是一片草叢,一群為主的居民化身城市農夫,不辭勞苦的開墾,多年來用心經營,如今已是綠油油的社區菜園。

這塊土地在過去約10年來逐步發展成面積約2英畝的菜園,如今劃分為3個園區,分別命名為開心園(Happy Garden)、愛心園(Love Garden)和友誼園(Friends Garden),從名字可看出園地對居民的意義。

ADVERTISEMENT

皇后灣Gold Coast公寓後方的這塊空地,如今已是相當有規模的菜園,為社區增添綠意。

3個園區種著各種肥美的蔬菜水果、美麗的有花植物和珍貴的草藥,是菜園也是花園,為城市增添綠意,也宛如城市裡的植物寶庫。

更重要的是,這裡允許一群城市居民退休後繼續發揮各自才能,包括以節能環保的理念經營菜園,成為城市農耕的最佳典範。持續的農耕勞動,得以保持身心與社交活躍,也為他們退休後的生活賦予新意義。

開心 愛心 友誼 3園區各具特色

訪問這一天,記者沒預約即走入菜園,農夫熱情不已,還打電話把其他農夫也喚來。

這一批城市居民善用公寓後的空地耕種,打造城市裡的菜園。圖為譚少發(左一起)、馬念、黃清溪、溫喜芥和沈培春在開心園合影。

在場者是3個園區的農夫,有開心園的黃清溪(72歲)、沈培春(67歲)、溫喜芥(72歲)、譚少發(60歲)和黃芳正(72歲)、愛心園的袁福明(48歲)和友誼園的馬念(71歲)。除了袁福明,其他都是退休人士。

他們談起因菜園結緣的故事,興致勃勃帶記者參觀3個園區,欣賞他們的心血。

“雜草”是珍貴草藥

可見3個園區各有特色,經營最久的開心園最有規模,種植的蔬菜和瓜果類最多,包括番薯葉、毛瓜、守宮木、茄子、莧菜、穿心蓮、木瓜、洛神花等等。這裡有一間小涼亭讓人坐著歇息聊天,還有電供可煮食。

蝶豆花(俗稱藍花)在園地隨處可見,曬乾之後的用途可多了。

愛心園種的蔬菜不多,以水果如香蕉為主。但園區前有不同的休閒設施,包括鞦韆,是一個愜意的休閒空間。

友誼園是名符其實的藥草園,由馬念打理。馬念估計這裡約有數十種藥草,他隨手指向一種植物,外行人以為那是一般雜草,其實那是珍貴的野生藥草。

3個園區各有經營方式,農夫們互不干涉,但保持互相交流和學習的做法,互助共存。

退休後閒著 黃清溪先來開墾

最先來開墾的人是黃清溪,大夥兒形容他是菜園的“創辦人”。

黃清溪是Gold Coast公寓的居民,從小販工作退休後待在家中無所事事,發現公寓後方的那一塊空地,2014年開始從一個小小的範圍開始鋤地種菜。

黃清溪是菜園的創辦人,約10年來在菜園埋頭農耕,他的用心經營也吸引志同道合的居民加入。

空地旁是著名的皇后灣海岸線跑步道,附近的居民長期前來運動。黃清溪俯身勞作的身影,加上菜園漸漸長出各種茂密的蔬菜,吸引路過者的目光。

沈培春跑步經過“受召喚”加入

沈培春居住在雙溪裡蒙,他是最早受到綠意菜園“召喚”的其中一人。2016年某天,他在皇后灣跑步經過黃清溪的菜園,主動趨前詢問後加入農耕行列。

黃芳正負責美化

黃芳正則是2019年加入,負責菜園的美化工作,包括搭建情人橋、許願井及七星拱月等。

開心園區做了不少美化工程,包括設立許願井。

就這樣,居住在附近地區,比如皇后灣、雙溪賴和雙溪裡蒙的其他居民通過口傳、耳聞或目睹的方式,一個一個慕名而來,以不同的角色堆砌出菜園今日的面貌。

行管期偷偷種菜解悶

菜園開發初期,固定前來農耕的居民才幾人。反而是2020年初暴發冠病疫情,政府實施行動管制令期間,帶動菜園的發展。

黃清溪說,行管令待在家“坐牢”那段期間,他實在頂不順,於是獨自一人偷偷來到菜園繼續種菜。

看到地上的這個心型,就是來到愛心園的範圍。

當時也有軍警發現他,但看他獨自一人來種菜,未有阻止。其他居民發現這一個可外出的“通行證”,一併來種菜。

漸漸的,更多居民在行管令期間來到菜園,以農耕之名呼吸自由與新鮮的空氣,打發苦悶時光。

擴大菜園建立感情

行管令引來更多農耕者,菜園範圍不自覺擴大。黃清溪經營的開心園是第一個開發的園區,擴充後出現了愛心園和友誼園,由不同的居民打理。

菜園分為3個園區,首個出現的是開心園。

行管令結束後迴歸正常生活時,前來農耕的人也少了。即便有人來了也走了,但一些居民已與其他農夫和菜園建立起感情,始終沒離開。

一些人比如溫喜芥,即使已搬到北海居住,也會定時回來與老朋友聊天。

裝太陽能電板 自動化澆水省力

這一片園地可謂“臥虎藏龍”,各懷技能的農夫為菜園出一分力,尤其在節省資源這一塊。

在此之前,農夫發現園地旁的溝渠流著乾淨的水源,那是公寓泳池排出的淨水,農夫則以傳統的手動方式從水溝取水澆菜。

沈培春是在園地打造太陽能系統的幕後功臣之一,讓菜園有電供來泵水。

沈培春是退休工程師,他擅長為問題找到解決方案。農夫以勞力澆水時,他想出自動化方案。

園地在冠病時期擴充後需要更多資源,他想到裝置太陽能系統的方案,並把這個想法告訴另一名居民,對方表示願意贊助一半經費。

在城市裡隨時採摘蔬菜回家烹煮是很難得的,有了城市菜園,就可隨時為居民提供新鮮蔬菜。

加上其他居民出錢出力,大夥兒群策群力,最後只花了1500令吉,為開心園完成裝置太陽能電板並開始輸電。

如今太陽能電板每日採集電源儲藏在電池裡,只要扭動電源開關便啟動輸水系統,可自動澆水,也把水源輸送至園地各個角落的水桶收藏,讓農夫省下走去溝渠取水的腳力。

菜園前的海岸空地上有太陽能發電的電燈,照明當地。

後來,愛心園也學習這個做法,花了逾2000令吉裝置太陽能電板,電源主要供應給電燈。

一次性花費的投資是正確的,農夫們笑說,這也是為何,菜園多年來有水澆菜也有燈光照明時,他們無需繳付任何水電費。

珍貴草藥要保密怕被偷 馬念迴歸大自然身體健康

友誼園的珍貴藥草在城市裡屬於罕見。因此,馬念特別交代記者說:“不要把植物的名字寫出來,不然很多人來偷!”

記者答應他不列出藥草名字,聽他逐一解釋各種植物的功能。

這是馬念打理的友誼園,以藥草為主。

馬念自學藥草多年,他知道各種植物的藥效,處理藥草的方式則包括烹煮、清洗後生吃或泡茶等。

他說,許多人前來向他討藥草,他的原則是“必須向對方解釋清楚,教會對方怎樣使用”,才把草藥送給對方。還有人把藥草搭種在他的菜園,他免費替對方種植,待植物長大後交給對方。

訪客若到訪菜園,記得不要亂丟垃圾,免得毀掉居民們努力經營的心血。

馬念是他的暱稱,也是大夥兒叫他的名字,他的真名是巴峇爾,Summerton公寓的居民。

馬念每日早上8時踏腳車來到菜園一直勞作至中午,傍晚再來逗留約2小時,一天下來把約6小時花在菜園。

但他自豪說,迴歸大自然和持續的勞作,是他多年來保持健康體魄,無需看醫生的秘訣。

要蔬菜 先問一問 週日市集可樂捐買菜

開放的菜園沒圍上籬笆,隨時有人經過走進內看看,有人不問自取是無法避免的事。

不過,這群農夫對於“不問自取”這回事看得很開。馬念和沈培春都說:“這裡那麼多菜,我們也吃不完,要拿就拿吧”。

訪問這天巧遇顧客上門買菜,獲得農夫們熱情招待,大夥兒聚集在開心園的涼亭內閒聊。

這不代表他們鼓勵“不問自取”,反之,他們希望民眾保持文明的做法,若要蔬菜,至少先問一問,不要直接採摘拿走。

開心園的做法是,允許民眾直接走入菜園以樂捐方式買菜。其次,該園的農夫每週定時收成農作物並舉辦市集。

所以,民眾若想吃新鮮的蔬菜,不妨在在每週日早上7時至10時之間,到開心園舉辦的“週日市集”樂捐買菜。樂捐所得的收入將成為開心園的營運資金。

農夫珍惜種菜時光 接受地主隨時收回發展

沈培春不諱言地說,菜園地段屬於檳州發展機構,居民此前是擅自在該地段上農耕。

他說,在申請之後,該機構最近終於發出批准信,允許居民使用該地,每年付費10令吉即可。換言之,居民不再是非法在該地耕種。

這是園地出產,新鮮摘下的毛瓜。

他估計,該地段約有4英畝,目前約2英畝範圍已被開發為菜園。

但這塊土地畢竟落在寸土如金的城市地區,未來迎來發展也不足為奇。沈培春說,農夫們也知道,發展的列車遲早開到,屆時他們會欣然接受這個現實。

訪談進行約2小時,農夫們已在園地涼亭煮出一鍋新鮮番薯糖水,邀請記者一起享用。

他說:“他們要收回(土地)的話,就收回去吧。”

所以,這群農夫十分珍惜這一段可繼續種菜的時光,也歡迎有興趣的人士,可直接來到菜園,拿起鋤頭,加入城市農耕行列。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