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19am 27/06/2024

公寓

菜园

退休人士

城市农夫

荒地

绿量

开垦

绿量 | 退休人士化身城市农夫 荒地开垦出蔬果宝库

报道、摄影/刘振仪

皇后湾Gold Coast后方的空地原是一片草丛,一群为主的居民化身,不辞劳苦的,多年来用心经营,如今已是绿油油的社区

这块土地在过去约10年来逐步发展成面积约2英亩的菜园,如今划分为3个园区,分别命名为开心园(Happy Garden)、爱心园(Love Garden)和友谊园(Friends Garden),从名字可看出园地对居民的意义。

ADVERTISEMENT

皇后湾Gold Coast公寓后方的这块空地,如今已是相当有规模的菜园,为社区增添绿意。

3个园区种着各种肥美的蔬菜水果、美丽的有花植物和珍贵的草药,是菜园也是花园,为城市增添绿意,也宛如城市里的植物宝库。

更重要的是,这里允许一群城市居民退休后继续发挥各自才能,包括以节能环保的理念经营菜园,成为城市农耕的最佳典范。持续的农耕劳动,得以保持身心与社交活跃,也为他们退休后的生活赋予新意义。

开心 爱心 友谊 3园区各具特色

访问这一天,记者没预约即走入菜园,农夫热情不已,还打电话把其他农夫也唤来。

这一批城市居民善用公寓后的空地耕种,打造城市里的菜园。图为谭少发(左一起)、马念、黄清溪、温喜芥和沈培春在开心园合影。

在场者是3个园区的农夫,有开心园的黄清溪(72岁)、沈培春(67岁)、温喜芥(72岁)、谭少发(60岁)和黄芳正(72岁)、爱心园的袁福明(48岁)和友谊园的马念(71岁)。除了袁福明,其他都是退休人士。

他们谈起因菜园结缘的故事,兴致勃勃带记者参观3个园区,欣赏他们的心血。

“杂草”是珍贵草药

可见3个园区各有特色,经营最久的开心园最有规模,种植的蔬菜和瓜果类最多,包括番薯叶、毛瓜、守宫木、茄子、苋菜、穿心莲、木瓜、洛神花等等。这里有一间小凉亭让人坐着歇息聊天,还有电供可煮食。

蝶豆花(俗称蓝花)在园地随处可见,晒干之后的用途可多了。

爱心园种的蔬菜不多,以水果如香蕉为主。但园区前有不同的休闲设施,包括秋千,是一个惬意的休闲空间。

友谊园是名符其实的药草园,由马念打理。马念估计这里约有数十种药草,他随手指向一种植物,外行人以为那是一般杂草,其实那是珍贵的野生药草。

3个园区各有经营方式,农夫们互不干涉,但保持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做法,互助共存。

退休后闲着 黄清溪先来开垦

最先来开垦的人是黄清溪,大伙儿形容他是菜园的“创办人”。

黄清溪是Gold Coast公寓的居民,从小贩工作退休后待在家中无所事事,发现公寓后方的那一块空地,2014年开始从一个小小的范围开始锄地种菜。

黄清溪是菜园的创办人,约10年来在菜园埋头农耕,他的用心经营也吸引志同道合的居民加入。

空地旁是著名的皇后湾海岸线跑步道,附近的居民长期前来运动。黄清溪俯身劳作的身影,加上菜园渐渐长出各种茂密的蔬菜,吸引路过者的目光。

沈培春跑步经过“受召唤”加入

沈培春居住在双溪里蒙,他是最早受到绿意菜园“召唤”的其中一人。2016年某天,他在皇后湾跑步经过黄清溪的菜园,主动趋前询问后加入农耕行列。

黄芳正负责美化

黄芳正则是2019年加入,负责菜园的美化工作,包括搭建情人桥、许愿井及七星拱月等。

开心园区做了不少美化工程,包括设立许愿井。

就这样,居住在附近地区,比如皇后湾、双溪赖和双溪里蒙的其他居民通过口传、耳闻或目睹的方式,一个一个慕名而来,以不同的角色堆砌出菜园今日的面貌。

行管期偷偷种菜解闷

菜园开发初期,固定前来农耕的居民才几人。反而是2020年初暴发冠病疫情,政府实施行动管制令期间,带动菜园的发展。

黄清溪说,行管令待在家“坐牢”那段期间,他实在顶不顺,于是独自一人偷偷来到菜园继续种菜。

看到地上的这个心型,就是来到爱心园的范围。

当时也有军警发现他,但看他独自一人来种菜,未有阻止。其他居民发现这一个可外出的“通行证”,一并来种菜。

渐渐的,更多居民在行管令期间来到菜园,以农耕之名呼吸自由与新鲜的空气,打发苦闷时光。

扩大菜园建立感情

行管令引来更多农耕者,菜园范围不自觉扩大。黄清溪经营的开心园是第一个开发的园区,扩充后出现了爱心园和友谊园,由不同的居民打理。

菜园分为3个园区,首个出现的是开心园。

行管令结束后回归正常生活时,前来农耕的人也少了。即便有人来了也走了,但一些居民已与其他农夫和菜园建立起感情,始终没离开。

一些人比如温喜芥,即使已搬到北海居住,也会定时回来与老朋友聊天。

装太阳能电板 自动化浇水省力

这一片园地可谓“卧虎藏龙”,各怀技能的农夫为菜园出一分力,尤其在节省资源这一块。

在此之前,农夫发现园地旁的沟渠流着干净的水源,那是公寓泳池排出的净水,农夫则以传统的手动方式从水沟取水浇菜。

沈培春是在园地打造太阳能系统的幕后功臣之一,让菜园有电供来泵水。

沈培春是退休工程师,他擅长为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农夫以劳力浇水时,他想出自动化方案。

园地在冠病时期扩充后需要更多资源,他想到装置太阳能系统的方案,并把这个想法告诉另一名居民,对方表示愿意赞助一半经费。

在城市里随时采摘蔬菜回家烹煮是很难得的,有了城市菜园,就可随时为居民提供新鲜蔬菜。

加上其他居民出钱出力,大伙儿群策群力,最后只花了1500令吉,为开心园完成装置太阳能电板并开始输电。

如今太阳能电板每日采集电源储藏在电池里,只要扭动电源开关便启动输水系统,可自动浇水,也把水源输送至园地各个角落的水桶收藏,让农夫省下走去沟渠取水的脚力。

菜园前的海岸空地上有太阳能发电的电灯,照明当地。

后来,爱心园也学习这个做法,花了逾2000令吉装置太阳能电板,电源主要供应给电灯。

一次性花费的投资是正确的,农夫们笑说,这也是为何,菜园多年来有水浇菜也有灯光照明时,他们无需缴付任何水电费。

珍贵草药要保密怕被偷 马念回归大自然身体健康

友谊园的珍贵药草在城市里属于罕见。因此,马念特别交代记者说:“不要把植物的名字写出来,不然很多人来偷!”

记者答应他不列出药草名字,听他逐一解释各种植物的功能。

这是马念打理的友谊园,以药草为主。

马念自学药草多年,他知道各种植物的药效,处理药草的方式则包括烹煮、清洗后生吃或泡茶等。

他说,许多人前来向他讨药草,他的原则是“必须向对方解释清楚,教会对方怎样使用”,才把草药送给对方。还有人把药草搭种在他的菜园,他免费替对方种植,待植物长大后交给对方。

访客若到访菜园,记得不要乱丢垃圾,免得毁掉居民们努力经营的心血。

马念是他的昵称,也是大伙儿叫他的名字,他的真名是巴峇尔,Summerton公寓的居民。

马念每日早上8时踏脚车来到菜园一直劳作至中午,傍晚再来逗留约2小时,一天下来把约6小时花在菜园。

但他自豪说,回归大自然和持续的劳作,是他多年来保持健康体魄,无需看医生的秘诀。

要蔬菜 先问一问 周日市集可乐捐买菜

开放的菜园没围上篱笆,随时有人经过走进内看看,有人不问自取是无法避免的事。

不过,这群农夫对于“不问自取”这回事看得很开。马念和沈培春都说:“这里那么多菜,我们也吃不完,要拿就拿吧”。

访问这天巧遇顾客上门买菜,获得农夫们热情招待,大伙儿聚集在开心园的凉亭内闲聊。

这不代表他们鼓励“不问自取”,反之,他们希望民众保持文明的做法,若要蔬菜,至少先问一问,不要直接采摘拿走。

开心园的做法是,允许民众直接走入菜园以乐捐方式买菜。其次,该园的农夫每周定时收成农作物并举办市集。

所以,民众若想吃新鲜的蔬菜,不妨在在每周日早上7时至10时之间,到开心园举办的“周日市集”乐捐买菜。乐捐所得的收入将成为开心园的营运资金。

农夫珍惜种菜时光 接受地主随时收回发展

沈培春不讳言地说,菜园地段属于槟州发展机构,居民此前是擅自在该地段上农耕。

他说,在申请之后,该机构最近终于发出批准信,允许居民使用该地,每年付费10令吉即可。换言之,居民不再是非法在该地耕种。

这是园地出产,新鲜摘下的毛瓜。

他估计,该地段约有4英亩,目前约2英亩范围已被开发为菜园。

但这块土地毕竟落在寸土如金的城市地区,未来迎来发展也不足为奇。沈培春说,农夫们也知道,发展的列车迟早开到,届时他们会欣然接受这个现实。

访谈进行约2小时,农夫们已在园地凉亭煮出一锅新鲜番薯糖水,邀请记者一起享用。

他说:“他们要收回(土地)的话,就收回去吧。”

所以,这群农夫十分珍惜这一段可继续种菜的时光,也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可直接来到菜园,拿起锄头,加入城市农耕行列。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