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指从今年7月1日,重启“从源头分类垃圾”政策,无法履行的住宅和商业单位业主,将面对被槟威两地市政厅执法员开罚单的风险,最高可面对500令吉罚款。
针对这个几天后即将强制实施的政策,问了身边很多朋友,他们说有看到相关报道,但对于实际的效用有所保留。甚至有人说,公寓管理层连回收桶都未放置,那在家里做好分类后,该怎么丢啊?
ADVERTISEMENT
很多时候,别说做垃圾分类,就连如何好好丢垃圾,也做得不好。
最常看到的,一些居民甚至没把垃圾包在垃圾袋,而是提着一桶油漆桶装着的垃圾而来。倒进大垃圾桶时,还溢出如隔夜的臭虾壳这般臭的垃圾水,若刚好走在旁边的你来不及把脚闪开,分分钟“中招”。
我家楼下以前是设有回收垃圾桶的,说好听是回收垃圾,但常常都会装满各种各样垃圾,因为回收桶就放在垃圾站外面,很多居民贪图方便,嫌打开垃圾房的门把后得去洗手,所以有时就直接把厨余垃圾扔在回收垃圾桶,令人摇头。这也导致公寓管理层之后就不再设置回收垃圾桶。
话说回来,相信很多人到日本旅游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垃圾分类做得极好的国家。就算租住民宿,业者都千交待万交代一定要做好垃圾分类后才能丢垃圾,不然会被罚款。来自马来西亚的我们到了日本,也都能根据业者交代的指示,做好垃圾分类,就连厨余分类工作也不敢怠慢。
在日本旅游时,也很难在街上找到垃圾桶,所以那时就算吃了糖果要丢垃圾,都是乖乖先放在背包,回到酒店了再扔。多好啊,态度正确。但是 ,回到自己的国家,仿佛一切打回原形。
其实只要我们开始做好自己的本分,一切都不会太迟,但基本设施一定要准备好。地方政府除了宣导如何垃圾源头分类,执行罚款,也可考虑让高楼的公寓管理层,各个都得准备好回收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塑料、纸张、铝罐,也可回收电子废料。
不说远的,我家现在就不再设有回收垃圾桶,也问过管理层原因,只草草获得一句“没人配合”的回应。所以,这段时间,就算做好纸章分类,拿到楼下丢弃时,也只能统统丢在一个大垃圾桶。就因为与其他垃圾参杂了,好好的纸皮被垃圾水弄湿了,我分类了也徒劳。
槟州人民向来都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好比槟州“无免费塑料袋运动”自2016年推行以来,如今塑料袋使用率已减少81%。我们不也是从以前破口大骂、没提供塑料袋如何啊,直到现在人人车上、手提袋相信都会备好环保袋了。
万事起头难,但日子久了就会习惯了,和当年的我们一样,开始了“无免费塑料袋”,如今我们也可试试“从源头分类垃圾”,不是怕罚款,是真的为这个地球做些好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跟着一群人挤上一辆双条车,踏上前往仰光的旅程。
双条车上挤满人,还有他们带上车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就连转身伸腿的空隙都没有,而车顶更是堆满了货物。
一路上会有人拦截双条车,为了乘搭这一程车,在没有多余的空隙下,他们只能一只脚踩在车沿,半个身体悬挂在外面。如果沿途上车的乘客身材瘦小,司机就会干脆直接让他们爬到车顶去。
路途颠簸,我紧紧抱着胸前的背包,半蹲半坐在狭窄的长板凳上,目光落在对面那一户祖孙三代的缅甸家庭。
一家人衣着朴素,沿途分着饼干充饥,老奶奶不时会递上零食,安抚着乘车不耐烦的小孙子,然后时而低头查看脚边那些大大小小的包裹。从他们一举一动不难看出,这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
几个小时后,我在目的地下车,那一家人再继续他们的路途。夜晚的仰光依旧热闹繁华,当下不禁感慨,我有机会以旅人的视角去体验这片土地上的日常,可对这一家人来说,可能一辈子就连出国的机会都没有。
9年过去,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深埋在心底。
缅甸因神秘而美丽。无论是走在蒲甘、仰光、曼德勒等城市的街头,还是到乌本桥、茵莱湖等著名景点,这片土地总是带有黄褐尘土色调,充满著强烈的沧桑美和一股质朴气息,令人难忘。
一些当地人的物质或许不富裕,但他们大多都是友善待人,朴实真诚,对于陌生脸孔不会过度的热情,但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然而,长年的社会动荡,让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缅甸,无法真正发展起来,带来更多的是贫困、冲突、资源流失,可以感受到的是大家只能各自为了生活求生,而近年来更因诈骗园区的猖狂,现在的缅甸已经令人闻之色变。
如今一场强震重创了缅甸,相信无数人可能已经被推向绝境。就像当年双条车上的那一家人,如果他们不幸遭遇了地震的苦难,那他们的命运是否还会有翻身的可能?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祈愿这个美丽的国度能够在废墟中重新站起来,早日重生。
(另:祝愿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泄露爆炸事故伤者早日康复,愿大家都能保持坚强,渡过难关。)
(作者为本报记者)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