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11日訊)繼回收廢棄電子產品後,北海佛教會日前再推出家庭食用油回收計劃,確保家庭使用過的油通過回收後得到妥善的處理,避免造成災害。
該回收站在短短兩天內,就收穫了民眾送來的逾60公斤的家庭廢棄食油。
ADVERTISEMENT
北海佛教會福利組主任陳義鳴指出,回鍋油有害健康,因此不鼓勵食用,也不可以隨便的倒入水槽或溝渠,或裝進塑料袋丟進垃圾桶。
“廢棄食油若沒妥善處理,將導致水管堵塞,一旦情況嚴重或下起大雨,溝渠無法及時排水,將導致溝渠水位高漲而溢出路面,引發水災。”
不過,他說,雖然回鍋油損害大自然,它卻是綠色能源的原料,潛能巨大,因此檳州政府大力推動回收回鍋油運動,提高民眾愛護環境的醒覺意識,北海佛教會也將積極參與其中。
送60個家庭食用油回收桶
陳義嗚說,為鼓勵民眾積極響應這項環保活動,該環保隊當天也送出60個家庭食用油回收桶給在場的民眾,歡迎大家一起加入環保行列,把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的功德。
峇眼惹瑪區州議員朱悅權及雙溪浮油區州議員彭心慈受邀為上述活動主持推展禮,見證嘉賓包括前檳州行政議員拿督斯里彭文寶、北海佛教會主席彭文宗、威省市議員黃毓翔、梁凱威及張維宏 。
與此同時,北海佛教會福利部愛心內施隊之慈心捐血組、愛心公共服務隊和愛心環保隊,當天也舉行愛心獻熱血捐血活動及發放病黎醫藥金,共有18人受惠,每人各獲500令吉,總計9000令吉。
捐血運動籌215包血液
至於愛心公共服務隊主辦的“愛心獻熱血捐血運動”,則獲得238人報,總共籌獲215包血液,分發給詩不朗再也醫院135包及檳城鷹閣專科醫院80包 。
陳義鳴說,該部也將在本月30日主辦“慶祝2024世界獻血者日”活動,向捐血英雄們致敬,感謝一直以來支持該會舉辦的捐血運動者。
他說,凡是參與該部於2023年,連續出席3次或以上捐血成功及符合條件者,將受邀請並接受表揚,相關訊息已在5月份發出給受邀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自2020年1月1日成立以来,北海绿悠苑环保协会一直走在环保运动的前沿,不仅屡获殊荣,更是威省首个环保示范社区,至今该社区仍保持着60%至70%的居民参与率,堪称州内名副其实的模范环保社区。
尽管经过了漫长的15年,该环保资源回收中心始终坚持每个月第一个星期日,派出罗里在社区沿户收集资源回收物,几乎风雨无阻。
林志强:居民深刻理解实践
绿悠苑环保协会主席林志强指出,经过多年的教育与宣导,该社区的居民已经深刻理解并践行环保理念,形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
“如今这里的居民,几乎已成为资源分类的能手,他们不仅分类意识强烈,在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之余,还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环保活动。”


居民自动分类垃圾
北海绿悠苑位于峇眼拉浪花园(Taman Bagan Lalang),拥有超过400户家庭,至今仍有约60%至70%的居民依然坚持参与垃圾分类,充分体现了社区对环保理念的坚定承诺。
“目前许多居民已经自动将分类好的回收物送到绿悠苑环保中心,因此我们实际上可以暂停沿户回收服务。然而,我们仍将继续这项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醒大家保持持之以恒的环保习惯。”
林志强指出,由于居民的分类意识很高,沿户回收工作变得更轻松,收集速度也大大加快,整个过程只需在社区内绕一圈即可。
“绿悠宛的居民都非常清楚如何分类,他们很珍惜和爱护环保中心,不会乱抛垃圾和回收物品,偶而看到有人乱抛垃圾,居民也会主动提醒,大家齐心维护社区的整洁。”
林志强坦言,这也是让他和理事深受感动之处,也是他们持续努力推动环保工作的动力来源。
回收盈余捐慈善
他说,目前该中心回收的物品有90%达到回收标准,与成立初期相比,提升了50%。纸类是回收量最多的,其次是电子产品。
“这些回收物品都能找到合适的去处,包括送给需要的人或卖给回收商,回收所得盈利不仅支付环保中心的开销,也拨款一部分用于慈善活动,每年可捐出数千令吉,虽数额不大,但仍能发挥一定的社会价值。”
北海绿悠宛环保协会前主席陈宝强说,每次进行资源回收时,他们总能与当地居民保持联系,这样的互动使得彼此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透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能认识更多社区中的居民,还能互相鼓励、共同学习,为推动社区的环保意识和凝聚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



社区环保要坚持到底!
北海绿悠宛环保协会由陈宝强、林志强、总务王水金、理事梅秀丽及锺振兴等人发心创立,尽管环保工作充满挑战,他们仍坚守在社区环保的最前线。
林志强坦言,要在社区推动环保真的很不容易,必须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若是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很难克服种种挑战,也会轻易放弃。
他强调,做环保必须持之以恒,否则辛苦建立起来的回收站很容易就会变成“垃圾堆”,最终也可能使环保中心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可能进入冬眠或关闭。
“威省有不少环保中心就是无法坚持下去而进入冬眠,一些社区的回收站虽然还在,但因为没有妥善整理,已经形同垃圾站。”


保持回收中心美观整洁
林志强指出,目前北海有不少社区资源回收中心都是绿悠宛环保协会协助设立和推动,包括峇眼惹玛、幸福园、麦曼珍及珍卡花园等,这些回收站至今仍在运作。
“我经常会告诉其他社区居民,做环保一定要坚持不懈,也要尽可能美化环保中心,让它成为社区的一道风景线,不仅增添整体环境的和谐感,也会激起居民的爱护与自豪感。”
他说,一些人以为只要在固定位置设置回收桶就足够,但其实他们忽视了,若缺乏社区宣导与教育,且居民缺乏公德心,回收物品就可能随意丢弃;只有资源回收中心保持美观与整洁,才能达到真正的回收效果。


依兴趣参与不强迫
北海绿悠宛环保中心也是威省面积的环保设施之一,不仅设有资源回收站,也设有盖篮球场、活动中心(礼堂)及种植区。
林志强指出,该协会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使得环保中心的运作实现了系统化,理事和义工不再像初期那样需要投入过多的时间与精力。
“目前理事会只有十多人,我们不会强迫会员必须做这个做那个,只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参与,并共同推动环保事业。”
他说,目前该中心已摆脱过去需要经常接到官方节目的情况,因此理事和义工能够更有效分配时间参与环保工作,也减少了大家不必要的负担。
朝系统化工作目标迈进
为了让环保中心能够更加高效、稳定的运行,也做到参与者更轻松的贡献力量,绿悠宛环保协会绿悠计划将该中心打造成一个集回收、教育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环保中心。
林志强指出,虽然该中心运行已久,但管理体系仍有待完善,因此理事们决定将所有工作系统化,让参观者能够更清楚了解各项环保流程,提高运作效率,最终有效解决社区的环保问题。
他说,这也是该环保中心未来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