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協助檳城精武體育會撰寫百年簡史和特刊文章,我接觸了該會幾名當年打擂臺長勝軍的成員,包括其中最著名的黑馬。
這些上世紀70至80年代在擂臺上叱吒風雲的精武人,都是當年被稱為螳螂仔的七星螳螂拳師父黃錦洪師父門下的弟子。黃錦洪是早年上海三大拳師之一羅光玉宗師的弟子,19歲便在廣西擂臺奪冠,一舉成名。
ADVERTISEMENT
羅光玉這一系七星螳螂拳的中國精武人都是打擂長勝軍高手。他們把為中華民族東亞病夫正名的精武人勇敢打擂精神,從中國上海帶到廣東,再傳到香港和中國海外的檳城華人武術界。
眾所周知,精武創始人霍元甲宗師在上海擂臺嚇走西洋大力士奧皮音,洗脫中華民族東亞病夫辱名,中國海內外華人世界民情洶湧,各地華僑紛紛響應強國強民的精武精神成立了精武體育會。
在一百年前的1924年,尚是英殖民地的檳城,便同時成立了兩個精武體育會,即檳城精武體育會和檳城女子精武體育會。
早年的上海灘洋人租界林立,那時與各國洋人近水樓臺的上海各派中國武術界人士與洋人力士和日本武士頻頻交鋒,早已熟悉西洋拳訓練法,中華武林人士把洋人的訓練法融入本身的技擊訓練體習。
中華武術傳承固有的技擊訓練法,比較普通的有全身和手腳綁沙袋負重法,以及舉石擔的筋力鍛鍊法。這些傳統訓練法與洋人的訓練法比較,對於加強擂臺上揮拳踢腿所需的身體各部位肌肉力,針對性不強。
而,真正中華武術秘傳的內功和發勁法不適合現代擂臺賽。武術界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現代體育競技訓練半年十個月就要見到顯著功效,長時間的備戰太浪費時間和財力。
絕大部分的中華武術師父十分保守,寧可門人被打敗也不願意輕易傳授秘傳技法,以免徒弟學會了欺師滅祖,公眾學會了打破了他們的神話和飯碗。
據傳,當年擊敗匈牙利籍世界輕量級拳擊冠軍拳手英格的中國武聖王薌齋,所創的北方無敵大成拳練法,摻有當代的西洋拳訓練法,因為中華武術的顏面,早年不公開。
一些武術愛好者拿出了王薌齋照片,以他粗壯的三角形背部強調,這是類似西洋拳拳手的身材。
被視為檳城武術界打擂驕傲的檳城精武螳螂仔黑馬譚關城,曾經在擂臺上擊敗泰拳手,後來奪得東南亞武術擂臺賽冠軍。
他在我採訪時透露奪冠秘訣,就是以啞鈴練成重拳,又快又狠的打敵手臉部。
當年的東南亞武術擂臺賽規則不允許打臉,可是每個選手都拼命的打對手臉部,務求對手重傷失去戰鬥力獲勝,什麼中華武術拳理都拋諸腦後!
檳城精武螳螂仔能夠揚威擂臺,就是掌握了當年上海擂臺的豐富經驗,配合精湛的螳螂拳法致勝。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