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新亞學校的歷史,你將會發現新亞學校創校初期的一些事蹟,在這個年代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和難以想像的情景。當年在阿兒瑪膠園墾殖之初,董事機構通過凡在該園內所賣的豬,一律應繳豬捐,大豬每頭二角,小豬每頭一角以維持學校經費,這些豬捐讓校務取得發展。
是不是很難想像,先賢當年就是靠著一角二角的豬捐,聚沙成塔的力量,奠下了新亞學校今日的規模。
ADVERTISEMENT
新亞學校創立於1931年,當年只是由陳鍾英主持的私立學校,學生人數只有20多人。1937年,顏錦秀、陳吉春及張亞扁,為了教育發展起見,集資購置房屋修改為校舍,並命名為“新亞學校”。
1940年組織董事機構,張應聲被推選為主席並獲教育局批准註冊,董事機構再度修理校舍並通過豬捐議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校務暫告停頓,光復後實行全免費教育,學生增至200餘人,原有校址已不敷應用,因而借用華僑協會舊址充作校舍,由於學校經濟拮据,第2年再度收費。
1947年,華僑協會舊址已破陋不堪,原有舊校舍也不敷應用,地方人士提出建新校舍併成立建委會,在萬眾一心群策群力下,新校舍遂於1948年初竣工並啟用。
時至今日,不斷發展的新亞學校,已是大山腳最大型的華小,學生分成上下午班制。
馬紳涵:放眼實行單班制
儘管新亞學校設有走在前頭的“電腦科學綜合教學室”(STEM Lab)、創客室(Maker Lab)、有蓋籃球場等設備,不過,新亞學校校長馬紳涵接受星洲日報《大北馬》社區報記者訪問時,不諱言在新亞掌校近7年半來,看到學校不斷蛻變成長,然而最不足的是,學校的設備仍有待提升,一些設備也已不符時代需求,只是進行維修不足以滿足時代需求,因此學校不久前舉辦了十大義演籌建新禮堂和提升學校設備的經費。
他希望近期內學校的圖書館也將獲得提升設備,讓學生有一個更現代化的圖書館及培養和提高閱讀風氣。
“新亞目前的學生總人數約有1400人,分雙班制,新禮堂建竣後,待空間足夠後,或將會實行單班制。”
馬紳涵說,新亞的學生人數近幾年有減少的跡象,他掌校以來學生人數最多時達到約1600人,他認為新亞理想的學生人數為1200人,如此學校就不會顯得太過擁擠。
尋策改善交通
“雖然學生人數眾多,然而近年來交通擁堵的情況已大大改善,校方和三大機構不斷尋找方案解決交通問題,比如增加了出入門口疏散學生,上下課時,10分鐘內就可紓緩交通。”
馬紳涵於2017年1月17日生日那一天,接到出任新亞學校校長的公函,明年的生日將是他退休的日子,建造新禮堂的計劃看來無法在他任期內竣工,但是,他表示將盡全力在任期內確保新禮堂計劃按部就班順利進行。
無鐘聲校園 創造守時風氣
新亞學校在機緣巧合下,並在馬紳涵大膽嘗試和謹慎實踐下,成為“無鐘聲校園”已有約5年的光景。
馬紳涵說,該校是在偶然的機緣下實行“無鐘聲校園”,當時學校的鐘鈴經常損壞和耗費維修,那時他知悉中國和臺灣的一些學校有實行“無鐘聲校園”,因此就萌發讓新亞也實行“無鐘聲校園”的念頭。
他說,守時是一種習慣,學生時代就應該培養,“無鐘聲校園”創造守時好風氣的環境,學生和教師都不必依賴鐘聲,大家都自然而然自己守時上下課。
“5年左右以來,沒有人投訴學校沒有鐘聲,每個教室都有時鐘,學校的鐘聲,有開始,一定也有結束的一天。”
邁向人性化管理
除了新亞學校實行“無鐘聲校園”,不曉得國內是否有其他學校也實行“無鐘聲校園”,或者新亞學校是國內唯一,實行“無鐘聲校園”數十年的海外學校就認為“不要讓沒有人性的鐘聲,來約束有人性的師生”,“無鐘聲校園”就是邁向人性化管理的通道。
馬紳涵語重心長的說,學生皆必須好好自己學習,學生必須懂得靠自己,如果有壞習慣,必須靠自己改變,別人改變不了你的壞習慣。
他說,新亞學生的學術成績不斷增強,課外活動表現也非常標青,從校內走向校外甚至到了國際賽,一些活動也從無到成立短短時間內展現出令人驚歎的表現,比如舞蹈、舞獅和國際象棋。
立銅像緬懷張文忠貢獻
馬紳涵說,新亞學校也是威中唯一在校園內豎立銅像緬懷先賢的華小。
他說,該銅像是新亞學校獻地人張文忠。追溯新亞學校的發展史,不得不對當初肯獻地,並以一元對一元方式支持第二期擴建計劃的張文忠敬禮。張文忠高瞻遠矚的獻地建校精神,成就了新亞學校今日的規模面貌。
他說,只讀過一年書的張文忠,非常羨慕別人有機會上學,他也深知沒有學識的痛苦,因此視開辦學校讓更多人有機會求學為大目標。
“張文忠於1963年捐獻2.9英畝的校地興建校舍,更獨資建禮堂及9間教室,為教育奉獻的精神令人欽佩。”
馬紳涵說,張文忠就是新亞現任董事長張漢霖的父親,父子倆對新亞的愛戴和貢獻,是眾人學習的楷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