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山腳震山閣老佛神務顧問陳明洲,擁有26年修復神像的經驗,他的功夫除了是經驗的累積,能化腐朽為神奇靠的卻是靈感及興趣,經他的巧手修復的神像少說也有上千尊,從最大的12呎高至小至3吋的神像,他都盡最大能力把祂修復,特別是具有歷史價值的神像。


ADVERTISEMENT
修復過大山腳最大伯公像
如今善信及花果山登山客,只要到來位於武拉必甘榜勿剎的震山閣老佛廟及花果山山腳,首先映入眼簾吸引目光的,肯定是該閣入口處及花果山山腳下的鎮山之寶,即大山腳境內最大尊的12呎高戶外南山大伯公像,該大伯公像是一名善士贈予震山閣,並在陳明洲的巧手下屹立在花果山山腳下,供善信膜拜。
陳明洲接受星洲日報《大北馬》社區報記者訪問時說,該尊12呎高的南山大伯公像,是由一名善信贈予震山閣,他接收後即著手修復、上顏色及安座,如今已成為該處的地標及善信祈求大伯公保祐的吉祥地。
他說,該尊南山大伯公像,是大山腳最大尊,並安奉在戶外的大伯公神像,其神像的漆料是採用上乘漆,並進行漆塗層,安座至今日曬雨淋逾3年也沒退色。

修復神像耐性不能少
“我是在中學時代,喜歡上修復神像這門藝術,我覺得修復神像真的就如一門藝術,你必須有靈感有想法才能修復出一尊有靈魂的神像,我也修過小至3吋的鐵柺李神像,少一點耐性都不能成事。一些興都廟的印度神像,也會拿來要求我幫忙修復。”
他說,中學時代上美術課學到的知識,幫他解決了修復神像時遇到的瓶頸,比如該用甚么工具及如何處理精密的棘手工作,一般上修復神像的工具都是木匠會用到的工具,漆料則以車漆為主要原料。
他說,他人生中第一尊上顏色的神像是大聖爺,該尊神像是他父親雕刻的作品,交給他自由發揮上顏色,從此他就喜歡上修復神像及替神像上顏色。
“替神像上金箔是很考功夫的步驟,上了顏色的神像,必須等漆約90%幹了才能貼上金箔,這活兒也考驗耐心和細心,修復神像時,我就當作自己在靜坐靜修,有靈感就一氣呵成從早修到晚,把手中的一尊神像修好。”
陳明洲說,修復神像最難的部分就是神像的臉和眼部,一尊神像臉部的神韻最為重要,因此他都是先修復神像的身體、手腳及做好衣物後,最後階段才修復及為臉部上色。

修復神像須退神才能修復
陳明洲也是馬來西亞道教總會副交際及檳州分會副主席。他說,一般上,農曆12月送神的那個月份,最多人要求協助修復神像,那段時間,一個月內他幫忙修復約200尊神像。
他說,他修復神像時並沒有特別的禁忌,所有修復的神像都已退神,修復的難度也有賴損壞程度。
“當然也有遇過很玄的事,比如一些神像已被邪靈入侵,必須再三退神才能順利修復。”
他說,他修復過最多的神像是大伯公、關公及觀音,一些都有逾80年的歷史。

“當然也有一些神像,我也不知道是甚么神,就如手中正在修復的這一尊,約有60年曆史了,我只知道祂是古代的一名王爺,祂的手中持筆及書是一尊文神,臉部的原裝顏色是藍色,我還不知道祂的真正身份,還在考查中。”
“木製的神像如今已顯得非常珍貴,因此能修復的全力修復,一般上待修復的神像,都必須先清洗乾淨,我修補神像裂痕都使用檀香粉,檀香粉有天然靈氣,神像就是需要靈氣,修復神像的材料,一般上商店都有出售,不過,也有一些‘零件’必須向中國的賣家訂購。”
“人家說,朽木不可雕,有歷史價值的木製神像,必須修復時多數都已是朽木,因此要修復這些神像必須格外小心謹慎,動作必須輕柔,而且必須先強化了這些木製神像再來進行修復。這些神像具有保存歷史,延續神像生命的意義。”
他說,他曾受一個家庭所託,為該家人修復已供奉了5代的廣澤尊王神像,該戶家庭就是要修復有關神像而不願更換一尊新的神像。

木製神像較有修復價值
修復神像不是陳明洲的職業,他說,有機緣的,他會隨緣修復,一些經他修復的舊神像,如果善信有緣要請回去供奉,也是擲筊請示神明後讓善信隨緣請回去供奉。
“至於專門找我要求修復神像,我會依所需材料等,向要求協助者給予合理費用。”

現年41歲的陳明洲,從15歲開始就跟在父親身邊學到修復神像的技巧。他認為,木製的神像特別是雷電劈過的雷木,手工雕刻出來的神像最具天地磁場,手工雕刻的神像每一尊都有不一樣的神韻,不像機器化生產的神像。
“木製神像比較有修復價值,木製神像也比較有靈氣。修復神像也講究靈感,比如如何修補神像的缺陷,一些神像的法器在修復期間,也會不知不覺的被改換掉,一切就好像是祂的意願。”





(林昇春攝)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