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很美,沙灘卻很髒,一群不同身分及背景的“Kaki Clean”為此展開了淨灘活動,致力推動身心健康與環保。
林康妮(舞蹈老師)是創辦人之一,她與莊健民(公司負責人)、蘇彬彬(家庭主婦)及卓慧珊(企業培訓講師)等7人於去年3月創立“Kaki Clean海岸線身心環保運動”,並以每個月一次的頻率,一口氣在GDS騎行公園和卡巴星道辦了9場淨灘及環保教育活動,有自行主辦的,也有與學校、議員辦公室配合舉辦的。
ADVERTISEMENT
林康妮對《大北馬》社區報記者說,Kaki Clean成立主要目的是推動身心健康,因現代人不僅面對環境汙染,更面對許多情緒垃圾的問題,舉辦淨灘活動是想更接地氣的去接觸人群,從而教育人們。
她也坦言,一開始舉辦淨灘活動時的迴響很好,參與者可達到50人,但後來人數逐漸減少,許多參與者只是想“體驗”,來了一次就不再來。因為畢竟拾垃圾是辛苦的,不僅骯髒、臭,還要彎腰、蹲下,腳痠、腰痠,被太陽曬。有些人看到他們在淨灘,也只是告訴他們要加油。
“通過這個淨灘活動,也讓參與者看到沙灘有多骯髒,亂丟垃圾的行為將造成何等的汙染等,這也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愛護環境的種子。”
她笑說,有參與者甚至回饋,現在就算手上紙巾不小心掉落,也會馬上拾起來。
從淨灘接觸人群 今年專注教育環節
Kaki Clean去年專注舉辦淨灘活動接觸人群,今年他們則想更專注在教育的環節,準備通過參觀垃圾轉運站、舉辦講座等,深入地教育人們。
Kaki Clean也在“2023綠意檳城”頒獎禮上獲得表揚,想要關注他們的可以追蹤“KakiClean海岸線身心環保運動”臉書專頁。
宣導“5R”原則
Kaki Clean的淨灘活動,不僅僅是收集垃圾而已,還會進行“垃圾審計”、做垃圾分類。
莊健民說,他們去年共在沙灘收集到761公斤的垃圾,當中包括9311個菸蒂,這顯現了人們亂丟垃圾的習性。
“活動結束時,我們會教育參與者哪種垃圾可以回收、要如何進行分類等。”
他說,他們會宣導減少垃圾的“5R”原則,即Refuse(拒絕)、Reduce(減少)、Reuse(重複使用)、Recycle(回收)、Rot(堆肥)。
“我們要強調的是第一步,即拒絕,比如家裡環保袋已經很多,那我們就要拒絕再拿,否則它最終也會變成垃圾,若我們不需要某樣東西,我們就拒絕。”
此外,林康妮也說,沙灘上的垃圾各式各樣,包括鞋子、頭盔、拖鞋、內衣物、電腦、保麗龍、塑料瓶等都有,她形容人們已把海當成垃圾場。
“沙灘附近就有垃圾桶,為何不要好好地丟垃圾?常去沙灘的都是附近居民,為何不要愛護自己身邊的環境?”
政府為環保教育重要角色
林康妮說,每次淨灘活動開始前都會先舉辦靜坐,讓參與者把心安靜下來,清理本身情緒上的垃圾,同時反思自己是否也曾經亂丟垃圾,思考自己是否在生活中製造過多的垃圾等。
“我們反思,我們真的需要購買某樣東西嗎,是否真正需要這樣東西,而這又會對環境帶來什麼影響?”
她也說,只是淨灘及講座推廣環保教育是不夠的,政府、教育及執法等單位也必須扮演角色。
“政府必須強制執法,因為垃圾根本清不完,這裡清了、那裡又丟。”
不過,她說,學校的環保教育其實做得不錯,小朋友的環保意識都比較高,反觀較年長者可能因過去受的教育不多,因此意識較差,不知道亂丟垃圾對環境帶來的影響和傷害。
另外,蘇彬彬也提到,他們希望人們能以正念的心態去參與淨灘,而非拾了垃圾後,卻去咒罵亂丟垃圾的人。
重複使用淨灘配備
淨灘活動中所穿過的圍裙、手套都會還回給Kaki Clean清洗。
林康妮指出,參與者會在淨灘活動中穿上他們準備的綠色圍裙以及布制手套,除了顯眼,也讓整體參與者更有一致性。
“這些圍裙及手套在活動後,並不會讓參與者帶回家,反而是還回給我們帶回家清洗。”
她認為,若給了參與者,那麼下次活動就要再準備新一批圍裙和手套,這與環保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Kaki Clean也寧願清洗骯髒的手套循環使用,也不派發一次性手套給參與者,因這隻會製造更多垃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