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说本地白米短缺,可以使用木薯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替代来源,此新闻一出,引起人们的批评。
木薯怎么能代替白米?人们质问,难道以后吃鸡饭变成吃鸡木薯、椰浆饭变成椰浆木薯?
ADVERTISEMENT
我呢,从来就不先妄下定论,心想高官这么建议肯定有他的理由。高官自己也捍卫本身的言论,说木薯糖分少、更健康。
我先上网找找资料,不过不是查看木薯是否真的健康,而是该怎么料理木薯才好吃,毕竟如果不好吃,说什么都是假。
结果一翻网站,找到木薯三种吃法:
第一种是木薯糕:
先把木薯去皮切成小块,放入搅拌机打碎,取出来后还要继续手动搅拌变得稠糊,这时候可以加入糖稍微调味。
然后上锅蒸煮,煮熟后切块或者用汤匙挖出球粒,沾着椰丝吃。
如果不上蒸锅,也可送入烤箱烤成金黄色,但搅拌的时候就要加入鸡蛋、椰浆、一点木薯粉。烤好冷却脱模就是美味又有弹性的木薯糕。
第二种是炒木薯:
把木薯切成片,放入水中先煮熟,然后和葱、蒜一起翻炒,加点酱油、糖和蚝油调味,即可上桌。或者也可加入腊肠、腊肉,让整道菜口感更佳丰富、更具层次,如果你用猪油,那味道又再升一个档。
第三种是木薯糖水:
这个属最简单,把木薯切成块放入水中,加入红糖或者白糖煮大约一小时就完成,当然也可以放斑斓叶进去增添香气。
煮木薯有一点可注意,木薯剥皮后,切开中间把一根木丝或纤维去除,可避免影响它的口感。同时,木薯有毒,一定一定要煮熟才能吃。中国就曾经发生吃了木薯导致中毒身亡死亡的案件。
木薯虽然好吃,三种煮法一定有一种让人钟意,但要让它替代白米,成为“主食”的话,还是有点距离。
主要是人们的口味习惯白米,难以餐餐使用木薯做替代。更重要的是,木薯的价格其实比本地白米贵。本地白米1公斤2令吉60仙,木薯价格可是每公斤4至5令吉!
高官的原意是好的,本地白米短缺,就去减低人们对它的依赖,但忽略了价格的问题。如果不考量价格问题,本地白米买不到,那不会去吃进口白米吗,价格1公斤“才”3令吉50仙。
吃什么木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跟着一群人挤上一辆双条车,踏上前往仰光的旅程。
双条车上挤满人,还有他们带上车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就连转身伸腿的空隙都没有,而车顶更是堆满了货物。
一路上会有人拦截双条车,为了乘搭这一程车,在没有多余的空隙下,他们只能一只脚踩在车沿,半个身体悬挂在外面。如果沿途上车的乘客身材瘦小,司机就会干脆直接让他们爬到车顶去。
路途颠簸,我紧紧抱着胸前的背包,半蹲半坐在狭窄的长板凳上,目光落在对面那一户祖孙三代的缅甸家庭。
一家人衣着朴素,沿途分着饼干充饥,老奶奶不时会递上零食,安抚着乘车不耐烦的小孙子,然后时而低头查看脚边那些大大小小的包裹。从他们一举一动不难看出,这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
几个小时后,我在目的地下车,那一家人再继续他们的路途。夜晚的仰光依旧热闹繁华,当下不禁感慨,我有机会以旅人的视角去体验这片土地上的日常,可对这一家人来说,可能一辈子就连出国的机会都没有。
9年过去,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深埋在心底。
缅甸因神秘而美丽。无论是走在蒲甘、仰光、曼德勒等城市的街头,还是到乌本桥、茵莱湖等著名景点,这片土地总是带有黄褐尘土色调,充满著强烈的沧桑美和一股质朴气息,令人难忘。
一些当地人的物质或许不富裕,但他们大多都是友善待人,朴实真诚,对于陌生脸孔不会过度的热情,但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然而,长年的社会动荡,让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缅甸,无法真正发展起来,带来更多的是贫困、冲突、资源流失,可以感受到的是大家只能各自为了生活求生,而近年来更因诈骗园区的猖狂,现在的缅甸已经令人闻之色变。
如今一场强震重创了缅甸,相信无数人可能已经被推向绝境。就像当年双条车上的那一家人,如果他们不幸遭遇了地震的苦难,那他们的命运是否还会有翻身的可能?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祈愿这个美丽的国度能够在废墟中重新站起来,早日重生。
(另:祝愿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泄露爆炸事故伤者早日康复,愿大家都能保持坚强,渡过难关。)
(作者为本报记者)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