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特色专栏

|

雄医解码

发布: 8:00pm 05/04/2024

雄医解码

林本雄

胆结石

雄医解码

林本雄

胆结石

雄医解码 | 林本雄 – 胆结石:小病酿成大病

文/林本雄(耳、鼻、喉、头和颈部专科医生)

去年12月我曾写过一篇专栏文章,题目为:误把当胃疾。内容讲述我的叔叔多年来以为自己只是胃病,入院检查才发现是严重的胆结石,甚至结石堵住了胆总管,并且也立即接受了治疗。

当时候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先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方式将引流管植入胆总管,让阻塞的胆总管能够疏通,几周后取出引流管,再观察一段时间才决定胆囊切除手术的日期。

ADVERTISEMENT

若换作是私人医院,医生会直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但在政府医院,手术的安排必须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

总之,这件事后来往很不幸的方向发展。还没等到胆囊切除手术日期定下来,叔叔在上个星期三突然腹部剧痛,一整天躺着无法起身,甚至连说话都没有力气。于是婶婶在晚上10时再次把叔叔送到急诊室,值班医生做了一些检查后告诉婶婶验血报告一切正常,并且开了止痛药后就让叔叔回家休息。

但回家后叔叔的情况没有好转,他依然是痛得无法动身,完全拒绝进食,还伴随呕吐。他儿子看情况很不妙再次把他送到急诊室,而这一次医生才决定做超声波检查,结果发现情况真的不妙,于是安排了早上直接进行紧急手术。同样是采用内镜的方式照入肝胆后发现胆管已经严重化脓,所以医生做了引流手术。

但是手术后,叔叔的呼吸非常急促、血中细菌感染、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降低、高度血酸中毒、还有肾脏功能衰退、造成他血压降低。所以术后叔叔是在加护病房插管、洗肾、靠着很多药物来平衡血压。他昏迷了5天才逐渐有意识,目前还在加护病房继续观察。

于是证实了叔叔患上的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发病的原因是胆道梗阻及细菌感染。是胆石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胆源性肝脓肿、胆道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发病是非常快的,病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极度不舒服到昏睡,甚至昏迷或死亡。其他症状还包括:体温增高、呕吐、黄疸、烦躁不安、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等。这些症状都表示病情危重。

细菌感染可能来源于胆管阻塞,胆汁囤积,细菌来自肠道、血、或淋巴进入胆道造成感染。

胆管阻塞和细菌感染这两种因素如果同时发生是会使病情更加重一步,若未得到有效的处理或处理不及时,就很可能导致上述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因此,当胆结石病人发生一些明显不舒服的症状一定要立即就医,切勿不可耽搁治疗的黄金时间。

星期三那晚,如果急诊室医生坚持再仔细多做几项检查,坚持把病人留院观察,或许就能提早治疗,或许叔叔的情况就不会像现在那么糟糕吧。但这些都以过去,现在只祈求叔叔能够坚强熬过这一关,尽快恢复健康。

没错,胆结石确实是很普遍的病,治疗方法也很简单。但绝不能因此轻视,因为小病随时都可能成大病。

同时也要提醒家属们,如果您的家人非常不舒服,医生简单的检查后说没事,可以要求医生再多做几项检查,或是要求见专科医生。一天的差别,可能是天渊之别。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3:03pm 07/03/2025
雄医解码 | 林本雄 – 脖子长个包,不一定要开刀!

有位病人站在镜子前整理头发时,突然发现脖子上鼓起了一个小包,吓得立刻上网查资料。结果越查越害怕,脑子里全是“甲状腺肿块=癌症=手术切除=终身吃药”的可怕画面。带着满满的焦虑,她来医院找我检查。

没想到,经过详细评估,她的情况并不严重,只需要切除一侧甲状腺,另一半还能继续工作,不影响生活。手术后,她松了一口气,笑着对我说:“早知道就不自己吓自己了!”她觉得这次经历太值得分享,希望我写下来,让更多人知道,甲状腺结节不一定要整颗切除!

简单来说,甲状腺肿胀是整个甲状腺变大,可能是因为缺碘、炎症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而甲状腺结节则是甲状腺里长出的小块,有的只是普通增生(良性),有的可能是癌变(恶性)。

但别紧张,不是所有甲状腺肿胀都需要治疗,也不是所有结节都要切除。关键要看它是否影响健康,以及它的性质是否可疑。

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并不代表一定要做活检。医生会先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结节的大小、形态和边界。如果结节小于1厘米且外观良性,通常只需定期观察;但如果结节较大,或出现边界不清晰、微钙化等可疑特征,才需要做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进一步检查。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结节都需要‘打针取样’,关键在于它的风险评估。

医生绝对不会在没有足够医学理由的情况下,随便切除整个甲状腺,因为这项手术有一定风险。首先,手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来维持身体正常运作。其次,甲状腺和声带神经非常靠近,手术过程中如果神经受损,可能会导致声音嘶哑甚至永久性声带麻痹。另外,甲状腺旁边还有甲状旁腺,它负责调节体内钙质,如果受影响,可能会引起术后低钙血症,导致手脚麻木或肌肉抽搐。因此,医生会尽可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保留部分甲状腺功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如果甲状腺结节经过细针穿刺活检(FNA)检查后,没有发现癌变的迹象,医生通常只会切除一半的甲状腺。这样,另一半仍能正常工作,患者一般不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

但有时候,手术切下后的组织送去化验后,才发现是癌症,这就是术中的“意外发现”。遇到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再进行一次手术,切除另一半甲状腺,以确保治疗更彻底,并减少癌症复发的可能。

另一种方式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FrozenSection)。如果术前FNA结果可疑,但无法确定是否为癌症,医生可以在手术中取出一小部分甲状腺组织,立即送去病理化验。病理医生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冷冻切片检查,以初步判断结节是否为癌症。如果确诊是癌症,医生会在同一次手术中切除整个甲状腺,避免日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如果结果良性,则只需要切除一侧甲状腺,保留另一半功能。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例如,滤泡型甲状腺癌在快速检查时不容易分辨,需要更详细的病理分析才能确诊。因此,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方法。

其实,即使确诊是甲状腺癌,也不一定要切除整个甲状腺。例如,如果是低风险的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肿瘤很小(通常小于1公分)、没有扩散到淋巴结或远处器官,医生可能只会切除一侧甲状腺,让另一半继续正常工作,病人也不一定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

但如果癌症较大,或者已经扩散到淋巴结,医生通常会建议切除整个甲状腺,并配合“喝电水”(放射性碘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所以,是否需要切除整个甲状腺,取决于癌症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不是有肿块就切。

甲状腺结节不等于癌症,也不等于一定要整颗切除。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最重要的是找专业医生评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决定!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