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前,中国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制造或销售冥币纸钱、纸扎品等,有些地方也被设下烧纸钱禁令,违规者将遭到法律惩罚。
这些多年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突然遭到中国当局套上“封建迷信”的说词,难怪在中国很多人都对这样的宣布不买账。
ADVERTISEMENT
虽然这些禁令并没有出现在大马,也不至于被视为封建迷信,但多年来每逢清明节到来时,多少都会被挑起焚烧冥币纸钱、纸扎品对社会、环境构成的问题与影响,有些人的内心甚至是不认同的。
但试想想,为什么这个习俗能够历久不衰呢?
活人趁着清明节为故人扫墓祭奠,是思念、缅怀、感恩故人的一种表现,那烧钱纸扎这个“仪式“何尝不也是同样如此吗?
从旁观者角度来看,我们也许不知道一些人过去遭遇过什么,或因为某个原因亏欠或辜负了谁。但现在的他们,或许已经拥有这个能力去弥补人生中的遗憾。
比如,身为子女者在当年的经济状况,无法负担起一辆豪车,直到双亲离世后,经济状况改善变好了,但子欲养而亲不待。
如今想要弥补无法及时行孝的遗憾,但总不能要求人家买或烧一辆真车给不在人世间的父母,那么纸扎豪车的存在,不就是替代品吗?
当这些子女去寻找购买想要“送”给已故亲人的东西时,这个过程除了能够让他们寄托哀思,其实也是重心意的一种表现和形式。
清明扫墓时拜祭烧纸扎,说白了都是消费者对自我的安抚,去弥补自己对故人生前不足的一面。这也是为什么商家能够顺应市场需求,制造各式纸扎品,推出仿真度极高,犹如真品的商品,去满足一众有相关需求的消费者。
时代不停推前改变,我也知道很多人开始追求绿色环保,如今连清明节也不例外,外国开始提倡文明祭祀,应用鲜花或其他物品,或方式来拜祭离开的先人,而不是让封建迷信持续燃烧。
这不尽然是错,关爱父母确实要及时,只是多年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信仰,是需要一段长时间还有教育宣导的配合,才能让改变奏效,总不能一刀切断。如果真能如此,在清明节时期,神料店就不会大排长龙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跟着一群人挤上一辆双条车,踏上前往仰光的旅程。
双条车上挤满人,还有他们带上车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就连转身伸腿的空隙都没有,而车顶更是堆满了货物。
一路上会有人拦截双条车,为了乘搭这一程车,在没有多余的空隙下,他们只能一只脚踩在车沿,半个身体悬挂在外面。如果沿途上车的乘客身材瘦小,司机就会干脆直接让他们爬到车顶去。
路途颠簸,我紧紧抱着胸前的背包,半蹲半坐在狭窄的长板凳上,目光落在对面那一户祖孙三代的缅甸家庭。
一家人衣着朴素,沿途分着饼干充饥,老奶奶不时会递上零食,安抚着乘车不耐烦的小孙子,然后时而低头查看脚边那些大大小小的包裹。从他们一举一动不难看出,这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
几个小时后,我在目的地下车,那一家人再继续他们的路途。夜晚的仰光依旧热闹繁华,当下不禁感慨,我有机会以旅人的视角去体验这片土地上的日常,可对这一家人来说,可能一辈子就连出国的机会都没有。
9年过去,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深埋在心底。
缅甸因神秘而美丽。无论是走在蒲甘、仰光、曼德勒等城市的街头,还是到乌本桥、茵莱湖等著名景点,这片土地总是带有黄褐尘土色调,充满著强烈的沧桑美和一股质朴气息,令人难忘。
一些当地人的物质或许不富裕,但他们大多都是友善待人,朴实真诚,对于陌生脸孔不会过度的热情,但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然而,长年的社会动荡,让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缅甸,无法真正发展起来,带来更多的是贫困、冲突、资源流失,可以感受到的是大家只能各自为了生活求生,而近年来更因诈骗园区的猖狂,现在的缅甸已经令人闻之色变。
如今一场强震重创了缅甸,相信无数人可能已经被推向绝境。就像当年双条车上的那一家人,如果他们不幸遭遇了地震的苦难,那他们的命运是否还会有翻身的可能?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祈愿这个美丽的国度能够在废墟中重新站起来,早日重生。
(另:祝愿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泄露爆炸事故伤者早日康复,愿大家都能保持坚强,渡过难关。)
(作者为本报记者)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