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特色专栏

|

才道三四

发布: 8:00pm 28/03/2024

媒体

地位

邱武才

才道三四

媒体

地位

邱武才

才道三四

才道三四 | 邱武才 – 媒体的地位

文/邱武才(星洲媒体北马区业务经理)

众所周知,传统是靠广告营收来维持生计,但随时代变迁,网络媒体的崛起,让传统媒体多了一个竞争对手,惟我们会好好逐一克服。

身为在北马星洲媒体的业务主管,我觉得无论是网络发达,还是人工智能(AI)的趋势来袭,传统媒体并不容易被取代。记得前主管曾跟我说过,媒体是记录者,在一个小镇上,记者用心去记录每一条大街小巷的人文故事。

ADVERTISEMENT

人工智能确实能用最短时间整理最完整的报告,但新闻并不是报告那么简单,而是记录一些资讯后,再由人脑用情感和个人经历来填补,从调查报道、同理心和故事讲述方面,人工智能还是没办法取代的。

报馆作为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往往企业需要有关新闻宣传,以在国外分享本身企业的大小故事,这方面网络媒体不一定能做得比传统媒体好。

毕竟,并不是投资在网络媒体,就可以在国外赢得认可,因为只要有资金,就可在网络媒体占据一席位,但传统媒体在报道职责上,了解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一切都是公信力的条件。

作为业务部主管,我时常也会接到相关单位的邀约,寻求报馆成为活动媒体伙伴或协办单位。我的责任就是筛选,过滤活动性质以及考量其效益后,再与主办方沟通。

这些单位邀请报馆合作主要有2个重点,第一需要有大篇幅的版位,第二则是通过拥有公信力的报章宣传,他们可以通过这平台征求更多的经费赞助。

因为一旦获得馆方的同意成为主办方的合作伙伴,对方就可以运用报馆的标志,放在活动海报及宣传上,从中可以让更多人知晓有关活动获得报馆的配合,具有一定的公信力。

有次同事无意中发现有个单位的活动海报出现报馆的标志,就向我确定报馆是否是有关活动的媒体伙伴。我看了海报后,很肯定报馆没有接到任何合作通知,也进一步联系总社询问是否有代为接下有关合作,答案也是没有。

后来得知,主办方以为之前的预告活动,报馆有委派记者采访,就等同于合作媒体。我们便向对方解释,在未经得到报馆同意或授权下,把报馆列为合作媒体或协办单位,并把标志印在活动海报上,是可构成追究法律责任的。

在这事件上,也确实让主办方学会与媒体交涉,以避免引起追究法律责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1:36am 28/03/2025
才华启航 | 华团,不能只是“吃吃喝喝” ∕ 邱武才

在社团服务多年,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华团文化,真的只是吃吃喝喝吗?”

确实,我们常见到华团举办各式各样的宴会、庆典,特别是有人赞助桌席时,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寒暄、敬酒,场面热闹非凡。但当一次又一次的宴会变成例行公事,甚至成为某些人参与华团的唯一动力时,我们不禁要问:“华团的价值,仅限于此吗?”

有时候,社团之间为了“应酬”而互相买桌,结果抵消之下,完全没有实际收益。更甚者,宴会上台致词的贵宾仍是千篇一律的老调重弹,缺乏新意和实质内容,导致这些活动逐渐变成例行公事,失去了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

引述前阵子广东暨汀州会馆团拜上,该会会长说,会馆若要传承下去,不能只靠“吃吃喝喝”的活动。自他上任后一直强调改革,会馆不能够一味只是举办春祭和秋祭文化活动,也不能只靠老人家参与。

他强调,会馆总有一天会“不见”的,就如广汀会馆以前有19个属会,后来失去了花县会馆,如今只有18个,所以若会馆懂得与时并进,举办更多元的活动吸引更多人加入,就不会青黄不接。

要让华团摆脱一成不变的模式,关键在于创新活动内容、提升组织价值,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为此,可以考虑以下几项建议。

例如,应减少形式化的宴会,增加更具实际效益的活动。即使需要举办宴会,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家或社会领袖,共同进行深度研讨与对话,让参与者真正有所收获。

宴会也可以有多方向去设计,比如让慈善与公益结合,将宴会改为募款餐会、义卖晚宴等形式,让社团活动更具社会意义,展现华团对社会的贡献。

当然,改革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更不能单靠会长一人去推动,而是需要整个团队前进及互相扶持,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至于要避免青黄不接,可以成立青年团。而既然要成立,就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与发挥空间。如果处处设限、畏首畏尾,那倒不如不成立。

此外,无论所参与的组织是百年家庙还是其他单位,我们可以顺应时代变迁,融合新时代青年的思维,举办更具现代感的活动,如中秋或冬至文化嘉年华、专题讲座、跨行业交流等,让年轻人感受到社团的价值,从而提升他们的参与意愿。

同时,也可以推出导师制度,让资深前辈与年轻一代结对交流,传承经验、分享资源,而不是仅仅在饭桌上认识、喝酒应酬。

一名社团领袖曾与我分享,华社要实现更大进步,必须加强跨界合作,打破华团内部的“内循环”。所谓“内循环”,指的是许多华团活动往往仅局限于华社内部,缺乏与其他族群、政府机构、企业界甚至国际社群建立联系,导致影响力受限,难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和社会资源的支持。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例行公事化”,例如周年庆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主题缺乏创新。若要推动改革,不必拘泥于每年举办周年庆,而是可以改为三年或五年一次,以减少资源消耗。

此外,华团可以联合不同籍贯的团体,共同推动文化活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应局限自己在一个小圈子,而应主动走出去,借力打力地创造更多共享平台及资源的机会。

传统华团往往局限于自身圈子,然而,要提升影响力,华团应主动与其他族群、政府机构及企业界合作,推动多元交流,提升华团的社会价值。

因此,华团的核心价值不应仅停留在“吃吃喝喝”,而是要成为凝聚华社、团结华人、支持华校,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

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及让前辈们接受与支持,这种积极求变的行为肯定可以为华团打破传统框架,展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迎来更具活力的未来。

当然,说到最后,华团的领导者有没有这种勇气去放手一搏呢?

(作者为星洲媒体北马业务经理)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