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城19日讯)国家消费人行动议会(MTPN)推介“BIZSECURE”运动,鼓励商家参与,共同维护消费人权利,也为调解商家与消费人之间的纠纷提供平台。
教育商家消费者权利
该会今日配合世界消费者日在光大5楼视听室A推介此活动。国家消费人行动议会槟城分会主席陈造贤说,此项活动从槟城开始,之后将扩展至全国。
ADVERTISEMENT
他说,申请加入此的商家每年须缴付100令吉,该会将提供培训,教育商家有关消费者的8大权利。此外,当消费者与参与的商家产生争议时,当局会居中协调和调查。
可提高消费者信心

“自愿加入此的商家可提高消费者的信心。消费者权益也获得保障,可向该会投诉参与商,该会中立地调查案件,若投诉属实,将视乎消费者的意愿帮忙协调,或带到消费者仲裁庭处理;若是消费者的指控不成立,也能还商家清白。”
他说,该会全国平均每年接获800多宗投诉案,而槟城分会还新,接到的投诉不多。国内有许多部门管辖不同领域,例如关于飞机票的事务就不归国内贸易部管,而消费者往往都向错的对象投诉,导致无法有效处理案件。
目前该组织在全马11州及3个联邦直辖区共有96个分会。
出席者尚有槟州贸易、企业发展及乡村发展委员会主席拉希迪期诺、国家消费人行动议会署理主席马斯鲁迪、槟城分会秘书陈韵如、副主席锺思杰、国内贸易及生活费局槟州主任杰根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槟城13日讯)槟城消费人协会(CAP)呼吁卫生部及国内贸易与生活费部,立即对付未遵守我国食品法令、商品说明法令的进口食品,同时将只有外语标签的食品下架。
槟消协主席莫希丁阿都卡迪说,消协最近调查发现,许多来自中国、泰国、孟加拉、日本、越南及韩国的进口食品,没有遵守1985年食品法令第4章标签条文,以及1972年商品说明法令第11章第6(1)条文。
标签不明恐误食过敏食品
他今日发文告说,这些产品的标签不含进口商及批发商的名字和地址,有些甚至没有说明成分,标签所用的语文,也并非法令规定的国文或英文。

他说,不小心食用有过敏成分的食品,可能导致休克或死亡。如果食品的标签语文,无法令马来西亚人明白,那么标签就失去意义,消费者可能因此而住院或丧命。
“标签是帮助消费人做出明智、安全饮食选择的重要信息。”
他还指出,尽管E编号(E-numbers)在欧盟被广泛接受为食品添加剂的代码,但马来西亚消费者对这些编码并不熟悉。例如,若厂家在标签上标注“E102”而非明确写出“柠檬黄”(tartrazine),一些消费者可能知道“柠檬黄”是一种黄色化合物,却未必了解“E102”代表什么。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摄入可能引发过敏或其他健康问题的添加剂。
“我们必需妥善监管和控制食品进口,以确保所有食品都符合大马的法律。”
他说,槟消协呼吁当局确保将只有外语标签的食品下架,并确保零售商不再出售此类产品。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