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0:31pm 14/03/2024

聋哑人士

手语翻译员

聋哑人士

手语翻译员

如何與無聲群體溝通? 大馬嚴缺手語翻譯員

报道、摄影/刘振仪

手語是聾啞人士與外界溝通的語言,手語翻譯員則是溝通的橋樑,成為無聲群體的傳話人,近年來,儘管我國社會與政府對手語翻譯的意識逐漸提高,但問題在於,我國嚴缺手語翻譯員。

手語翻譯員對聽障者非常重要。聽障者生活中需要溝通的事項上,無論公務或私事,都需要翻譯員協助。若缺少翻譯員作為溝通的橋樑,健聽者與無聲世界之間永遠存在無法跨越的隔閡。

ADVERTISEMENT

西蒂:盼政府社會關注手語翻譯員

專業手語翻譯員西蒂(42歲)深知這行業的困境,她接受本報訪問時點出我國嚴缺手語翻譯員的問題,希望政府乃至社會各界關注此事。

每當進行手語翻譯,西蒂斯文的笑容馬上變得生動。

就她所知,檳城的全職手語翻譯員只有2人,即她本身和另一名翻譯員阿斯瑪,這數目根本不足以應付需求。

手語翻譯員不足的問題不是首次被挑起。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前任部長拿督斯里麗娜哈侖在2021年曾指出,數據顯示,在馬來西亞聽障者聯合會(MFD)下注冊的手語翻譯員只有95人,相較於2020年向社會福利局註冊的4萬389名聽障者,僅覆蓋0.24%。

檳州聽障人協會僅3翻譯員

檳州聽障人協會(PDA)被詢及時說明,我國的手語翻譯員非常不足夠。該會目前只有一名固定任職的手語翻譯員和兩名自由工作者提供服務,這數量根本不足以應付聽障者的需求。

西蒂的這個手語不難猜,正是華族新年期間必講的“恭喜發財”。

該會解釋,在各種事項,比如上法庭、到警局或醫院、婚宴、宗教、教育或體育活動、講座、工作坊、各種關乎政府機構的事務等,聽障者都需要翻譯員的協助,可以是實體隨行或線上進行翻譯的方式。

該會平均每日需處理2項實體和3項線上服務的個案。聽障人若需要手語翻譯服務,可事先向該會申請。

“基於翻譯員不足,一些聽障者會向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求助,這些老師在放學後提供協助。”

越來越多社會單位意識到手語的重要性。今年1月舉行的“我們一起關愛”歡樂跑活動,大會安排手語老師教導基本手語,在場者跟著學習。(檔案照)

福利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國內的聽障者共4萬2652人,檳州的聽障者有2749人,檳州聽障人協會的註冊會員則有1162人。

薪資不高 難吸引更多人加入

西蒂從事手語翻譯行業已22年。她說,手語翻譯員不足主要有2個原因,即一般人認為手語很難學,以及我國社會仍未把手語翻譯視為一門專業,導致這工作的薪資不高,難以吸引更多人加入。

她舉例說,若手語翻譯員全職為非政府組織工作,每月可領取1600令吉固定津貼。因為津貼來自政府,薪酬的增加與否胥視政府政策和決定。另一個方式是私下接其他工作來提高收入。

“我們一起關愛”的活動上,參與者比出“我愛你”的手勢。(檔案照)

西蒂曾在馬來西亞聽障者聯合會和檳州聽障人協會任職,擔任手語翻譯員。她近年轉換為自由工作的手語翻譯員,也是大馬手語翻譯員協會(MyASLI)成員。

當中的分別是,她之前在協會的安排下工作並每月領取固定的津貼,如今是自由接工作和收費。基於手語翻譯員不足,她有時每日要處理3至4宗案件。

籲更多人加入培訓

作為全職翻譯員,她的工作範圍包括成為各類型活動(論壇、演出)或官方場合的翻譯員,並必須根據聽障人的需要,協助處理生活中需要溝通的大小事,如看醫生問診、到警局處理案件、處理銀行事務、上法庭打官司或辦理離婚。

她說,手語逐漸普遍,社會上有許多懂得基本手語的人,但成為全職手語翻譯員的人是少之又少。她希望現有懂得手語的人,比如家中有聽障者而長期使用手語的家屬,接受進一步培訓,這社會就有更多手語翻譯員。

檳州聽障人協會一直與不同單位協辦手語課程,希望讓手語普遍化。(圖:檳州聽障人協會臉書專頁)

她說,要學手語的人可聯繫各州的聽障人協會,檳城則是檳州聽障人協會,以便參與學習手語課程。

國大5月提供手語專業證書

怎樣才算符合資格的手語翻譯員?有純熟技能但沒一紙文憑,算合格嗎?

西蒂來自吉蘭丹,她中五那年參加一項泛舟活動接觸到聾啞人士開始學手語。她在3個月內熟記A至Z的26個英文字母,能與聽障者做基本溝通,用一年的時間學會手語,於2000年正式成為翻譯員。

她曾在吉蘭丹為當地聽障人協會工作1年,上司看中她的天分把她送到吉隆坡受訓。因為大城市有更多機會,也有機會向前輩學習,她在吉隆坡工作7年間,手語翻譯技巧更為純熟。

為官方活動做手語翻譯,是西蒂(左)的工作範圍之一。(圖:威省市政廳臉書專頁)

但其實,這段期間的她沒有任何手語翻譯的學術認證。直到後來,馬來西亞聽障者聯合會、大馬手語翻譯員協會與Twintech國際大學合作,推出手語翻譯的學術認證文憑(Diploma)課程。

在我國,手語的規範來自馬來西亞聽障者聯合會和大馬手語翻譯員協會。

正式場合須學術認證

西蒂成為純熟翻譯員後的14年,終於在2014年1月領取文憑,成為符合學術資格的翻譯員。所以她不禁反問:“所謂的合格手語翻譯員要怎樣定義?”

她說,在一些正式場合,學術資格是必須的認證,比如在法庭,法官審理案件時完全依賴翻譯員與聽障者溝通。為避免假翻譯員的情況,法官會詢問翻譯員的學術資格。

她解釋,還沒擁有手語翻譯的學術資格時,所幸她是國家翻譯學院(ITBM)的成員,讓她成為法庭的翻譯員。

她說,即便學術機構開辦手語翻譯課程,也會缺乏師資。這些原因導致我國缺乏符合學術資格的手語翻譯員。

“但接下來,馬來西亞聽障者聯合會和大馬手語翻譯員協會將與馬來西亞國立大學(UKM)合作,從今年5月開始提供手語專業證書,希望有興趣者報名參與。”

盼引進電話中繼服務

西蒂說,一些國家也提供電話中繼服務(Telecommunications Relay Service,簡稱TRS),幫助有聽力障礙或言語障礙的人進行電話通信,她希望我國引入這類服務。

“這項服務類似求助熱線,由健聽的手語翻譯員當接線員,聽障者遇到問題,比如在公共場所與他人無法溝通時,可撥電至熱線尋求協助。”

她說,馬來西亞聽障者聯合會曾與馬電訊合作,希望推出這項服務。但因為翻譯員不足,加上我國的網絡信號未臻完善,無法實行。

深色服裝是工作要求

為何手語翻譯員只能穿暗色衣服?

在檳城各大場合上,西蒂這翻譯員已是眾人熟悉的臉孔。若稍加註意,不難發現她每次都身穿黑色或暗色的單色衣服。

原來,深色服裝是手語翻譯員的工作期間的工作要求。基於手語的動作限制在胸前,翻譯員衣著必須端莊,不可暴露。

她說:“試想象,若我穿著花衣翻譯手語,觀眾看著我的手,手後面的圖案也隨著移動,多麼眼花繚亂。”

多年以來,她已習慣以暗色的裝扮出現在各種場合。她笑說:“有時也想買顏色鮮豔的衣服,但最後很少穿到,就不買了。”

表情如語調 生動表達加強溝通

一些手語翻譯員,為何選擇表情誇張的表達方式?

西蒂說,手語屬於無聲的語言,翻譯員的表情有如語調。生動的方式可加強語調和表達情緒,加強與聽障者的溝通。

“比如說,在翻譯‘你很美麗’時,必須帶著笑顏;若在喪禮,你一定不能笑。”

但她說,若表情過度誇張也會引起聽障者的疑惑,讓他們有“真的是這樣嗎?”的疑問。因此,西蒂翻譯時選擇了適中的生動程度。

西蒂在交談期間顯得靦腆,但她現場示範一些手語時,臉部馬上變得生動,彷彿成了另一個人。

她笑說:“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可能做翻譯20多年來,臉部運動也做的多。”

手語沒太多婉轉表達詞彙

“在聾啞家庭長大的孩子說話比較直白,我希望社會人士明白,不要覺得他們沒有禮貌。”

西蒂的丈夫是聽障者,2人育有4名孩子。就是說,他們的孩子也被稱為CODA。

CODA是Child of Deaf Adults的縮寫,即“聾啞家庭中的健全孩子”。CODA是由一位或多位聾啞父母或法定監護人撫養長大的人。

西蒂說,許多聾啞人士的孩子是健聽人士,若健聽孩子長期被聾啞人士撫養,在家中依賴手語溝通,這些孩子的表達方式比較直白。但一般人不會明白,只覺得這些孩子“沒禮貌”。

她解釋,因為手語不如口語,手語沒有太多婉轉的表達詞彙。

直接表達 不是沒禮貌

“比如說,若一般人到他人家中做客,主人家問起要不要吃些東西,健聽者可能覺得不好意思,會遲疑或婉轉的回答。但聽障者的回答很直接,只有‘要’或‘不要’。”

但她欣慰於,這些年來,社會人士對聽障者的歧視已減低。所以,CODA不如以往般被同學欺負嘲笑,也坦然接受來自聾啞家庭的身份。

“這時代,懂得更多語言就是優勢,越來越多人肯學手語。許多CODA在家中學會手語,反而成為額外的強項,他們自己也感到光榮。”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