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说起“天气很热”这四字,相信很多人都赞同:“是” 、“是”,真的很热,热到很多人都不想外出,更别说户外活动,只想天天待在冷气房。
每逢假日都会和朋友出外走走,透透气,享受美食,放松下。但近期,若是没有冷气设备的餐馆,真的不想去,尤其是中午,宁愿在家(虽然也是热),但至少不用出外看见大太阳,眼睛都睁不开。
ADVERTISEMENT
早前就有新闻报导,吉打波各先那县热浪来袭,有居民一天洗澡6次,甚至半夜也洗澡!也有居民指把衣服晒在户外,不到1小时已晒干。
热,真的让人很不舒服,容易出汗,人的心情也变得暴躁些,更不敢吃煎炸的食物,总感觉容易生病。
气象局已发布多个地区进入炎热天气一级警戒(至少连续3天的最高温度在摄氏35至37摄氏度之间),并提醒民众多加注意,预防中暑的情况。
卫生部日前也证实,今年起至今因热浪来袭造成的中暑相关疾病累计有13宗。
虽然我们不至于中暑,但想想必须顶着大太阳工作的建筑工友或在户外工作的人士,真的要做好防范,包括如卫生部提醒的,每天保持至少8杯水的饮水量,以维持身体水分。
卫生部也提醒这段炎热时期要减少饮用甜饮、含咖啡因和碳酸饮料,这不利身体维持水分。
最近身边的朋友都说,不想出外午餐,宁愿早上先打包,或午餐时选择点外卖在公司内用餐,避免外出又得挥汗如雨。
这种情况下,冷气几乎成了每天都要打开的必需品,哪怕是在下午休息时在家里也不例外。尽管开冷气会增加电费支出,但在这样的天气下,人们更愿意先享受凉爽,再考虑电费的问题。
所幸这一次8%的SST,水电费没有被征收,否则人人家里肯定需要付更贵的水费、电费。
虽然大部分(大马半岛)85%相等于700万电用户没有被征收,但每月用电量超过600千瓦时(kWh)的住宅用户,将会被征收8%服务税(商业用户不受影响)。
用电量600千瓦时相等于219令吉80仙的电费,这意味着,如果每月的电费超过219令吉80仙,就是被征税的对象。
无论如何,钱财是身外物,这个炎热的天气,能开冷气就先开了,不然日子真的很难挨,电费贵不贵就别想了,凉了再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跟着一群人挤上一辆双条车,踏上前往仰光的旅程。
双条车上挤满人,还有他们带上车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就连转身伸腿的空隙都没有,而车顶更是堆满了货物。
一路上会有人拦截双条车,为了乘搭这一程车,在没有多余的空隙下,他们只能一只脚踩在车沿,半个身体悬挂在外面。如果沿途上车的乘客身材瘦小,司机就会干脆直接让他们爬到车顶去。
路途颠簸,我紧紧抱着胸前的背包,半蹲半坐在狭窄的长板凳上,目光落在对面那一户祖孙三代的缅甸家庭。
一家人衣着朴素,沿途分着饼干充饥,老奶奶不时会递上零食,安抚着乘车不耐烦的小孙子,然后时而低头查看脚边那些大大小小的包裹。从他们一举一动不难看出,这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
几个小时后,我在目的地下车,那一家人再继续他们的路途。夜晚的仰光依旧热闹繁华,当下不禁感慨,我有机会以旅人的视角去体验这片土地上的日常,可对这一家人来说,可能一辈子就连出国的机会都没有。
9年过去,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深埋在心底。
缅甸因神秘而美丽。无论是走在蒲甘、仰光、曼德勒等城市的街头,还是到乌本桥、茵莱湖等著名景点,这片土地总是带有黄褐尘土色调,充满著强烈的沧桑美和一股质朴气息,令人难忘。
一些当地人的物质或许不富裕,但他们大多都是友善待人,朴实真诚,对于陌生脸孔不会过度的热情,但也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然而,长年的社会动荡,让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缅甸,无法真正发展起来,带来更多的是贫困、冲突、资源流失,可以感受到的是大家只能各自为了生活求生,而近年来更因诈骗园区的猖狂,现在的缅甸已经令人闻之色变。
如今一场强震重创了缅甸,相信无数人可能已经被推向绝境。就像当年双条车上的那一家人,如果他们不幸遭遇了地震的苦难,那他们的命运是否还会有翻身的可能?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祈愿这个美丽的国度能够在废墟中重新站起来,早日重生。
(另:祝愿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泄露爆炸事故伤者早日康复,愿大家都能保持坚强,渡过难关。)
(作者为本报记者)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