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芒魏新邦安拔中華小學走過90餘載,學生人數從輝煌時期的200人,隨著華裔不斷搬離小鎮,華裔學生越來越少,幸在這十餘年裡,友族家長認可華校,紛紛把孩子送到中華小學,讓中華小學維持在50餘人,但友族生也超越了華裔生。
幼兒園逾60%非華裔 中華學校未來靠友族生支撐
同樣把幼兒園設在學校隔鄰的中華幼兒園,目前就讀的華裔學生更少了,友族學生己超出了60%,可以預見中華學校未來的新生人數都要靠友族學生支撐了。
ADVERTISEMENT
中華學校位於新邦安拔小鎮,附近有另外數個小鎮如甘榜柳、舍林星、三鐳渡,以前還有多戶華裔,現今越搬越少,年輕村民更少,就和國內其他郊外小鎮面對同樣問題,學校都降至微型華小。
鍾育文:教師用雙語授課
校長鍾育文說,不論是什麼族裔,來中華報到就是本校學生,教師也會盡最大的努力,教好每個學生。
他說,進入中華小學的學生,多數在中華幼兒園上學,都有一些基礎,在面對友族生多過華裔生的情況下,教師在教導學生也會用雙語教學。
他說,許多友族生的家長較開明,讓孩子接受華文教育是為了讓孩多學一種語文,將來增加就業優勢。
首支華小藤球隊
由於友族生多,該校利用這優勢成立了首支華小藤球隊,由華巫印學生組隊,馬來教師當教練。學生參加吉輦縣小學學聯賽時,其他藤球隊多是來自國小,而該校則是“團結隊”。
其他課外活動方面,該校也有與亞羅邦士華小共組籃球女隊參加學聯賽,通過合作方式也可出隊。該校的學習環境及設備也不斷改善,由於基金有限,還希望校友、熱心民眾多支持。
最近學校獲教育局贊助21臺手提電腦,學校將建設電腦室,讓學生從中學習新知。
王福來:出租閒置稻田校地
中華學校董事長王福來受訪說,該校校地約有6.4英畝,除了2.4英畝地充校舍,另外4英畝稻田則出租,校園周圍環境清幽,不遠處有一座新芒魏山,旁邊則是一大片稻田。
學校小,人數少,但每年都得花費1萬至2萬令吉資助各種活動及維修,董家教在疫情前都會辦教師節晚宴,籌一點錢幫助學校,除了學校,中華幼兒園的開銷也要萬餘令吉,也都需要熱心人士資助。疫情至今,教師節晚宴停辦了,鎮上的人口也一直在流失,董家教等都會盡最大努力找一些基金來幫助學校。
他說,學校小,很少被關注到,他希望一些大企業、熱心商家、校友能多出力,幫助中華建設,該校課室尚未跟上時代安裝精明器材。
陳思媖:教師須承擔多重職務
家協主席陳思媖說,學校雖小,但教師非常盡責,一人擔起多重職務,除了教學,還擔任各重課外活動導師及教練,有時還自掏腰包補貼學生。
“學校要找錢,董家協也常配合學校活動辦義賣會等,籌一點錢。過程雖然辛苦,但只要能幫到學校,做就對了。”
劉雅峇:校舍早前為亞答屋
中華學校前任董事長劉雅峇(晉旨)說,他於上世紀70多年至90多年代曾擔任家協主席及董事長職,學校也是一點點改善設備,當時華裔學生還很多,友族生較少。
他說,以前的校舍為亞答屋建築,後來才改建,劉雅峇是於70年代,從峇眼色海來至新邦安拔從事配齒業,其父親因在當地開了分行,他就來幫忙,後來參與中華學校的活動,先後擔任家協與董事會主席。
他退休後於2000年初搬到檳城定居。
新芒魏中華學校簡史 高峰期學生逾200人
新芒魏中華小學創立於1930年,學生主要來自新芒魏區、新邦安拔區、三鐳度區、新邦知甲舍林星區、甘光柳等5個地區。創校初期,校址位於三鐳渡,後來搬遷至新邦安拔區。當時,學校只有1名老師執教,10名學生就讀。
1946年,地方聞人與一群熱心人士成立了建校委員會。1962年中華小學改名為中華國民型華文學校。
1964年,建校委員會以1萬5000令吉向黃女士購買校地。為支持此項購地計劃,時任董事長徐福義先生捐獻2500令吉。黃女士也捐獻500令吉。此時,學校的學生人數上升至145人。
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董事會為每班提供了足夠的桌椅、風扇、教具及擴音器等。董事會也建設了籃球場。學生人數從之前的100多人增至200多人。
1974年3月2日,家長與教師協會成立。徐福榮先生獲選為中華學校第一任家協主席,劉雅峇則獲選為副主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