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潁川小學
創辦年份:1917年
全校人數:55人(2023年統計)
特點:由潁川堂陳公司創辦,起初只供陳氏族人就讀,後來開放才開放給其他姓氏子弟,至今延續校內陳姓學生逢春秋二季到潁川堂祭祖的傳統
檳城現有華文小學當中,其中3所是由姓氏組織創辦,而校名也冠以堂號,本期主角“潁川小學”是其中一所,由陳氏潁川堂創辦。
ADVERTISEMENT
其他兩所是尤氏宗親創辦的卿田小學,以及龍山堂邱公司創辦的新江小學。
潁川小學的前身是陳氏族人於潁川堂祠堂開辦的“陳氏學校”,最初只供陳姓男生免費就讀。實際上,在陳氏學校設立以前,祠堂內已經設有私塾,只是年代不可考。
潁川小學1930年始招收女生及外姓學生
20世紀初,檳城受到中國掀起的改革風潮影響,在革命人士陳新政的倡導下,獲得潁川堂信理支持,於1917年創立採用新學制的陳氏學校,有80人就讀,取代原有的私塾。
隨著社會風氣變化,該校終於在1930年招收女生,但只限11歲女生。自從兼收男女之後,學校人數激增,達200名左右。
1930年代,潁川堂的經濟來源受到市場不景氣的影響而大受打擊,於是開始徵收每月1元的學費以資助辦學,併為家境貧寒生提供半免或全免的福利。正是這個時期,學校開始招收外姓學生,並易名為“潁川學校”。
陳國才:校內陳氏子弟春冬祭祖
潁川小學董事長陳國才說,儘管如今招收的學生已不拘姓氏或背景,不過,於該校就讀的陳氏子弟,每逢春、冬兩季都會到潁川堂參與祭祖慶典。這項傳統已經延續多年。
他聯同副董事長拿督陳來福、董事陳強華及陳榮興、校長林振耀、校友陳明意、家教協會副主席梅美玲、幼兒園園長遊媄茵,接受《大北馬》社區報記者訪問時這麼說。
最輝煌逾千人就讀 開雙班制
潁川小學目前坐落在六條路的3層樓校舍,是1959年才從潁川堂遷至此。小小的校園在最輝煌的時期,曾開辦上、下午班,全校學生人數逾千。
政府在1952年頒佈教育新條例,為了符合當時的新薪津制條件,辦校者發起新建校舍。此外,當時位於祠堂的校舍也逐漸不敷使用,報名的人數也持續增加。
一年建成新校舍
翌年,潁川堂信理員在時任主席陳深炎的領帶下,召開陳氏宗團代表大會,議決由潁川堂陳公司、陳氏宗義社、陳氏校友會、陳氏潮塘社、宗盟社陳氏宗祠及威省陳氏潁川堂的代表組成的“潁川學校建築校舍籌備委員會”,共同推動建校工作。
六條路的校舍是在檳島、威省、霹靂、吉打、吉隆坡等地的陳氏族人的支持下,耗資30萬元,於1957年動工,第二年就落成了。在1958年落成後,學校正式獲批為全津貼學校,成為國民型華文小學,校務委員會也改為學校董事會。
1959年遷入新校舍時約600人,在極盛時期,全校人數連續14年維持在1000人以上,截至1970年代末仍有上千名學生。
該校於1990年代學生人數介於200至300人左右,2010年至今,則穩定維持在60人左右。
喬治市人口外移 生源減少
位於喬治市的學校如今面對的共同命運是隨著地方發展及人口變化,而導致學生來源減少。
在潁川小學一帶,以過港仔橫街為界,方圓1公里內就有5所學校,即:六條路潁川學校,五條路麗澤A校、B校及分校,而四條路則有三民學校。
在2012年之前,還有跟潁川學校僅隔著1條港仔橫街的明德正校。該校如今已遷至大山腳百利鎮。
陳來福:檳政府預測人口迴流
潁川學校董事部也曾在2012年前後討論遷校一事。副董事長拿督陳來福說,當時董事部請求檳州政府協助,把學校搬遷到人口增加的地區。
“不過,州政府卻有不同見解,以學校周邊地區將有數箇中、廉價屋發展計劃為理由,預測人口將會隨這些高樓住宅而回流,並扭轉生源困境。所以,我們決定聽取州政府的建議。”
他說,當時董事部的討論包括遷校至西南區或威省,但考量到遷校後未來或許也面對一定的競爭,因此就擱置了此想法,繼續留駐在六條路原址,讓周邊居民就讀。
他認為,除了丹絨區人口外遷,生育率下降、鄰近地區華小多也是導致生源減少的因素。此外,華文小學及中學當前也面對國際學校的競爭。
幼兒園直升小學將歸還學費
董事部做出各項努力,以便吸引學生前來就讀,包括提升學校設備,贈送書包、校服等開學用品給新生,也曾開辦免費補習班及電腦班。董事和校友也曾挨家挨戶拜訪居民,鼓勵家長送孩子到該校就讀。
“我們在1995年開辦幼兒園,收費低廉,以便吸引跟多學生直升小學。現在幼兒園學費每個月100令吉,若是畢業後報讀潁川小學,將歸還兩年學費,等於全免,費用由董事部承擔。”
此外,董事部也為一年級學生提供免費餐,給予各類學術比賽獎勵金等。
三機構強力完善教學設施
潁川小學雖然是微型小學,但有學校三大機構成為強大後盾,讓學生在環境良好的校園成長。
林振耀形容,該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了有認真辦學的董事部,還有很活躍的校友會,經常自發美化校園,為學生舉辦各類活動。該校也是州級環保或綠色比賽的常勝軍。
他說,該校備有學生課室、精明課室、電腦室、圖書館、科藝室、美術室、輔導室等,設施完備。2023年度共開始6班,共有55名學生、11名教師(包括校長)及7名職員。
“2023年畢業的學生有7人,2024年度則有9人入學就讀。”
他說,雖然學校設備已十分完善,但也不時依據需求而提升。目前該校計劃籌募6臺智能一體機,用於各班級的日常教學,提升學習素質。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