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林27日訊)馬華吉打州聯委會主席蔡通易挑戰團結政府,以身作則宣佈所有今屆中選的國州議員,無論有無官職或受政治委任要職,成為公積金取代退休金的先行者。
他今日發文告說,行動黨元老林吉祥除了有國會議員退休金,還有檳城及馬六甲的州議員退休金。該黨也有多位領袖曾出任國州議員、州行政議員、首長及部長。
ADVERTISEMENT
“首相的高級政治秘書三蘇依斯干達,曾任副部長和國會議員,即使上屆大選失利,還能繼續受委首相高級政治秘書。另一名政治秘書曾敏凱,曾任霹靂和玻璃市州議員,再任亞羅士打國會議員。他們以後沒在政府擔任要職,每月能領多少錢退休金?不造成國庫吃緊才怪!”
基層公務員退休金微薄
他說,反觀一名Gred 11的低階公務員,每個月基薪只有1216令吉,若沒特別跳級或大幅度調薪,在公共服務領域工作30年後,最高基薪只有2983令吉。60歲退休,一個月只領1492令吉50仙的退休金,若與1名只服務36個月的州議員享有的退休金相比,根本是天淵之別。
他說,公務員要等到55、58,或60歲退休後,才享有微薄退休金,政治人物只要符合條件,50歲一到就有退休金可拿。
“首先應檢討並調整的是國州議員的退休金,不是一生勞勞碌碌的公務員。一名政治人物無論曾擔任多少屆國會議員,出任幾個州屬的州議員,應拿最高職位的那一份退休金就足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洛杉矶9日综合电)人们为了退休生活而辛勤储蓄,然而,美国企业家帕金斯提醒,如果临终时仍有大笔财富没用到,岂不遗憾?他强调,存钱没错,但是不该为了过度存钱而牺牲当下渴望的事,与错失体验人生的机会。
帕金斯在2020年推出话题之作《别把你的钱留到死:懂得花钱,是最好的投资——理想人生的9大财务思维》(Die with Zero: Getting All You Can from Your Money and Your Life),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主张在退休后将所有财产花光光,颠覆过去传统的想法。
他以前拚命存钱为了退休,如今转念后反而渴望在退休后将积蓄用于丰富自身经历或支持子女发展,不想留一大笔钱当遗产。
帕金斯的观点挑战了传统的退休规划模式,他观察到许多人为了存钱而牺牲了当下的生活品质,甚至错过了许多独特的体验。他认为,适度将金钱花费在生前体验上,即使会减少未来的储蓄,也并非不值得。
帕金斯认为,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庞大的退休金,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1) 退休后净资产通常会继续增加
令人意外的是,退休后净资产往往并非减少,反而持续累积。所谓净资产,指的是总资产减去负债。根据帕金斯的研究,约有三分之一的退休者净资产不减反增。美国联准会2016年的资料更具体指出,75岁以上退休族群的净资产中位数(28.16万美元)和平均值,皆高于65至74岁族群(中位数23.76万美元),说明尽管存在花光积蓄的个案,可是对大多数人而言,退休后的净资产仍呈现稳定的成长态势。
2)最糟情况下的高额医疗费,储蓄根本无法负担
退休后的医疗费用往往是令人咋舌的开销,让许多为老年生活储蓄的人感到忧虑。然而,帕金斯认为,过度担忧并无必要。像是动辄数百万美元的癌症治疗或一晚高达数万美元的住院费用,几乎是个人储蓄难以负担的天价。与其为了那种最坏的情况拚命存钱,不如将重心放在年轻时的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这才是更聪明的做法。
3)老后的支出其实很容易减少
退休后,生活型态的转变往往伴随着日常开销的缩减,进而降低整体支出,因此大多数退休人士并无过度花费的疑虑。家庭收入与支出的中位数比例约为1:1,说明支出与收入同步变化,虽然医疗费用可能上升,但是衣着、娱乐在内的其他开销的显著减少,往往能抵消这部分增长,使总支出呈现下降趋势。
4)多数人只会花掉一小部分储蓄
他透过广泛收集的退休预算数据来佐证这个论点。数据显示,退休前拥有50万美元(224.27万令吉)以上储蓄的人,在长达20年的退休期间或直至过世,平均仅动用了11.5%的存款。即使是退休前储蓄不足20万美元(89.71万令吉)的人,在退休后的18年里,平均也才花掉四分之一的存款。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