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7:57pm 14/01/2024

师资

华文教师

报读师范

师资

华文教师

报读师范

苏明合:华小缺教师 鼓励报读师范学院

吉打43所中学报考SPM华文的考生,踊跃参与冲刺营。站者左起是黄吉和、苏明合、林佩芬、李群珍及谢碧凤。(黄惠玲摄)

(亚罗士打14日讯)吉打州教育局学术组助理主任苏明合鼓励学生们,在大马教育文凭(SPM)成绩放榜后,有兴趣者可继续到师范学院申请当华小教师。

他说,现在华小缺少教师,不只是华小,而是其他科目都缺,因此他希望有兴趣当教师的学生,在成绩出炉后,可考虑申请师范学院就读。

ADVERTISEMENT

他说,现阶段的华小华文科主修是饱和点,但有兴趣当老师者,仍可申请华小其他主修科目,录取进入师范学院再副修华文,毕业后再到华小当华文老师。

“华小老师的工作是传承中华文化和维护大马的华文教育。”

苏明合今日出席在吉华华中礼堂举办的2023年SPM华文科冲刺营主持开幕礼上,致词时这么说。这一冲刺营由吉打教育局主办、吉华华文科课委会和吉打州华文课委会联办。

他提醒学生,报考或报读华文并非理所当然的事。如果有兴趣的学生不当老师,那么下一代的孩子,可能就没有机会有华文教师来教导他们。

中学也严缺华文教师

他说,如果学生们想继续完成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在进入大学时,如果还是有兴趣当教师,也可以申请UPSI中文系(教育)课程,就可以成为中学的华文教师。

“学生也可以选择修读中文系,再申请教育文凭(Diploma Pendidikan),也是有机会成为中学的华文教师。”

他说,除了华小,中学也严重缺少华文教师。现在一些中学面对的情况是,必须聘用母语班教师教华文。

“一些学校没有固定的华文教师,学生必须在放学后学习华文,这些都是母语班教师,当局好不容易才聘用教师到学校执教华文,因此学生们不要以为学习华文是理所当然的事。”

别为了拿全A就放弃报考华文

苏明合说,根据以往的记录,100名学生报考SPM华文,有24%的考生拿A,所以不要为了拿全科A就放弃报考华文。

他也希望考生,可以影响学弟妹们一定要报读报考SPM的华文科,不要因为听到说华文难考而放弃。

他说,冲刺营获得吉州43所华中和独中,约1200名学生参与,由吉隆坡甲洞卫星市国中华文与华文文学科主任林佩芬老师和森美兰利民济达哈中学华文科主任张俊荣老师主讲。

出席者还有吉华华中董事部总务黄吉和、校长李群珍、第一副校长谢碧凤。

#

。
考生们为下个月的考试做最后冲刺,希望在华文科方面取得好成绩。(黄惠玲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2:25pm 27/03/2025
黄书琪 | 浅谈华小与国中华文科问题

从师范学院华小组扩大招生、中六华文科课纲改革,到国中或华中华文科师资短缺问题,华文教育问题实际上正在解决的正轨上,但许多不明就里的人士不论是有意或无知,故意混淆视听,根本无助解决华教根本问题。

师范学院华小组是华小师资的来源。长期以来,华小的华文老师有短缺问题,但师范学院华小组的华文科招聘就是没有增加名额,原因是教育部统计华小华文科师资充裕,为什么数据不反映现实?原来,长期以来,所有在华小执教的老师都自动被标签为“华文”老师。

当华小的数学、科学、美术老师都是“华文”老师,无怪乎负责招聘的部门错误认知华小华文科师资充裕,不需要开放更多名额。为纠正这个长期以来存在的技术错误,连续两任副教育部长必须跑遍全国,召集每一州的华小校长更正校内所有老师执教的科目标签。

这个问题如此简单却麻烦,但过去没有更正的结果就是,总要有人花时间与耐力执行到底。2025年,师范学院华小组华文科招生名额从去年的30人,以250%幅度增长至105人。

中六华文科长期以来乏人问津,一翻开硬邦邦的中国文学史,更是吓跑了一票热爱华文,但还没有做好准备全心投入文学史的同学。关心华文科的教育专家学者改革了课纲,把中国文学史化整为零,融入新的课纲,对文学要有兴趣,才能够进一步赏析其精髓。

这是教育专家学者的建议,也跟上了其他华文使用地区的教学改革,但看在根本就不懂语言教育的政治人物眼里,就变成了忘本,为了捞政治利益而反对,令人啼笑皆非。

国中或华中的华文科师资短缺问题,根本不是一日之寒,过去廿年来,许多国中老师苦撑。当老师们撑不下去了,大马教育文凭华文科报考人数连三年以1000人的数字下降,华社终于意识到,国中生不愿报考华文,最后影响华小师资来源。

因此现任副教育部长黄家和特别洽商两所大学的中文系提高招生名额,找拨款给华中紧急应聘临教,解决燃眉之急;与此同时,立即规划五年内的师资培训,但我们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年轻华社子弟愿意投身华文教师行业,有超出需要数量的应征者,才可能聘得足够、符合资格的老师。

聘用老师不能滥竽充数,为了填满名额而降低标准,因此推广老师作为一门专业,尊重师资,尊重教育这门专业,重新鼓励年轻一代投身教职,是华社的当务之急。

推动改革的政治意愿与民间合流,我们才能重新看到充沛的华小与国中华文科师资生源。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