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0:58pm 01/12/2023

擂茶

传承者

李木裕

擂茶

传承者

李木裕

传承者 | 李木裕传承母亲饮食文化 分享擂茶解乡愁

报道/刘雯诗
图/受访者提供

在霹雳以北的州属,要吃一顿饭真不容易。雪隆、霹雳,或是东马的古晋,擂茶是在小贩中心或茶室就能吃到的寻常美食,十分普遍。在北马,要一解擂茶的馋,大多只能往蔬食或素食馆去找,要不然就只能自己动手做了。

ADVERTISEMENT

来自高渊的(32岁)和母亲黄永香(53岁),最初也是为了解馋而在家制作擂茶,没想到后来却因此误打误撞,开始卖起了擂茶,为自己也为他人一解味蕾上的乡愁。

擂茶的吃法各异,最常见的是把汤倒入泡饭吃。

“我们的客人只有20%是槟城人,其余的都是寻找家乡味的人,当中来自古晋的也不少。他们大多是通过网络搜索擂茶找到我们。”

李木裕出生于高渊,父亲是潮州人,母亲是来自古晋的河婆客家人。他自小每年都会跟随母亲到古晋探望外婆,那是他吃擂茶最早的记忆,而这个记忆还夹带着“苦”。

东马擂茶偏苦

擂茶在国内各地发展出不同的特色,东马、西马自然也有所差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差别大概就是“苦”了。东马的擂茶偏苦,有些档口还会标示“小苦”、“中苦”、“大苦”任君选择。

不过,李木裕经营的“东马萍妈客家擂茶”在母亲的手艺“西渡”以后,就把“苦”一点一点去掉了。

擂茶的配料以青色系为主,卖相吸引人。

“古晋是我国河婆人的聚集点之一,擂茶很普遍,但跟西马不太一样,汤的颜色偏黑,味道偏苦,草药味也比较浓。我刚开始卖的时候,照母亲和外婆的做法,放了苦粒心和艾草,这两样草药是苦味的来源。”

后来,因为客人不太习惯这些苦味,他才改良成符合本地人的口味,拿掉这两样原料。

形容擂茶类似榴梿 有点极端

说起吃“苦”的记忆,最初来自李木裕的童年。当然,那也不全然是苦味,而是由各种草药搭配之下奇妙的滋味。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擂茶,因为这组合入口着难以形容的味道,不属于一入口就能讨好味蕾的食物。

一份又一份擂茶饭送到客人的手里,为人们解馋,也解了一些人的乡愁。

据说,早期南来客家人因在太阳底下曝晒劳作,为了补充盐分而口味偏咸,而加入的苦粒心(苦刺)、守宫木(俗称马尼菜)等则是为了解热消暑。那些由苦粒心、艾草、九层塔等带给舌尖的苦涩,也被提炼为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象征。

虽然没有被长辈逼着吃,但吃着吃着就习惯了。他形容擂茶是类似榴梿那样的食物,有点极端,味蕾不太适应的时会有所排斥,一旦跨越了某个界点,就会对它欲罢不能,爱极了。到了那时候,咀嚼的每一口都能品味出香气来。

他个人无论是苦或不苦的版本都喜爱,没有特别偏爱哪个。

品尝各州擂茶味道不断改良

他开始卖擂茶,也是搭上了行动管制令时期兴起的网卖潮流。

“2020年,政府实施行动管制令,那年不能回外婆家,母亲想念家乡,煮了外婆教会她的擂茶。因为分量太多,我们分送给邻居,大家都赞好,我们很开心。”

李木裕在行管令期间误打误撞,开始卖起擂茶。

因为邻居“可以开摊卖了!”的赞许,他和母亲萌起了不如试试看的念头。一开始,他只是母亲的助手,制作过程中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从旁学习慢慢上手,后来决定辞去物流业的工作,全职投入。

“我的邻居也是那时候跟祖辈学习爪哇面秘方,现在每天到槟岛的小贩中心卖爪哇面。”

配菜要切得很细,否则影响口感。

由于他的母亲近期需要经常到古晋照顾外婆,今年5月起,他开始一手包办采购、煮食、接单和外送。除了母亲传授,他也上网找资料参考,有机会就品尝各州属擂茶的味道,不断改良。

擂茶工序繁杂 最大挑战是耐心

擂茶工序繁杂,最大的挑战是耐心。李木裕一周7天不是在采购、备料,就是在煮食送餐,擂茶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擂茶需要的食材可不少,主要分为酱料和菜饭两个部分。制作酱料的食材是九层塔、芹菜、薄荷、白芝麻和花生,而配饭的料需要守宫木、包菜、花生、菜脯、长豆、菜心、蒜仔炒豆干。

薄荷叶。

“九层塔和守宫木最难找了,偏偏这两样又是不可替代!我尝试自己种,但来不及长出来就用完了。”

守宫木不容易找

在槟城一些地区,守宫木不容易找,除了擂茶,一些板面也以杏菜之类的菜叶类代替。但李木裕坚持不能用其他菜叶取代,除非真的没办法。

守宫木市场上比较少见,要取得也不容易。

他的买菜路线以威南住家附近为起点,跑遍威中、威北和槟岛,有时候还需到霹雳一趟。送货路线则是从威南及威省一带,并依据订单量不定期到槟岛。

对他来说,守宫木跟古晋外婆家的记忆相连,在那里无论是餐厅或小贩中心都有守宫木,几乎成了必要元素。

食材炒过放到搅拌机打成酱

采购完毕,他开始选菜,以免菜叶影响酱料颜色,一做就是整天的工夫。接着处理酱料所需食材,大部分需个别炒过才放到搅拌机打成酱。

要保持酱料够青,除了从挑选菜叶着手,处理菜叶的方法也是关键。

传统的做法是把食材逐一倒入陶钵,用番石榴棍把食材磨成酱,这就是所谓的“擂”。但这这么做费时又耗力,所以大部分以工具代劳。一般认为,用机器做成的酱可磨得比较细,也比较顺滑。

一次过制作大量的酱料后,可先冷冻收藏分批使用。第二部分是配菜,这是在接到订单准备送餐时才开始准备。

花生搅拌之前,先要炒一炒。

首先,要把菜切得很细且均匀,才能有好的口感。切好后就逐一下锅炒。之后,再配上一罐擂茶酱,就可以送货了。

一般要有7样配菜

他说,配菜一般要有7样,他使用守宫木、包菜、花生、菜脯、长豆、菜心、蒜仔炒豆干。市面上也可见搭配不同的配菜。

九层塔是制作酱料的主要食材,他通常要跑遍数地采购所需的量。

他说,把热水泡开酱料变成汤,再倒入配菜和饭泡着吃,是最普遍的吃法。不喜欢泡饭的,可以菜饭和汤分开,等于是吃饭喝汤。

“也有人一口饭菜,加上一匙浓浓的擂茶酱,类似于Sambal配饭。这是比较重口味的吃法。”

他个人认为汤泡饭吃最佳,而配上糙米饭口感更好。

客人赞许是最大满足

他一脚踢很忙,有时只能眼睁睁看订单飘走,但却享受忙碌中的乐趣,而最大的满足莫过于得到客人的反回馈和赞许。有些客人会鼓励他“继续卖下去”,希望能继续在槟城吃到擂茶,他觉得很有动力。

他的擂茶生意取名“东马萍妈”,“阿萍”是母亲的小名,而东马则标记了她的来处。

李木裕(右)经营的“东马萍妈客家擂茶”是以母亲黄永香的小名取名。

每当提及传承籍贯文化时,偶见有人动辄冠以“使命”之名,但在李木裕身上看不见这种沉重的包袱。只是基于自然的情感和个人的家族记忆,让他投入到传承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成为谋生的工具。

擂茶是他传承自母亲的饮食文化,而这也是人类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他希望把擂茶这道美味不限籍贯地分享给更多人,也录制影片教大家推成出新的吃饭,例如擂茶酱沾吐司、炒饭等。

他也搭上养生和茹素的潮流,每月农历初一和十五特别推出素食版,以芹菜取代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