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4:51pm 29/11/2023 1313点阅

背包旅行

庄健民

Aimpactz

宣扬环保

背包旅行

庄健民

Aimpactz

宣扬环保

庄健民背包游15国确立志向 创社企Aimpactz宣扬环保

报道/杨淑茱
照片/受访者提供

专注于废物资源化、永续教育及倡导社会企业的社会企业www.aimpactz.com)创办人博士,虽然一直以来都对环保课题感兴趣,但是一次更快促使了他创立的公司。

他在2018年时用了200天时间,独自从槟城出发到欧洲,以陆路公交方式旅游15个国家(其中只有缅甸飞印度),再从欧洲飞回大马。他沿途看到各个国家面对各种环境问题,促使他回来后创立与环境有关的社会企业。

ADVERTISEMENT

庄健民讲课。

庄健民说,他从沙巴大学念完食物科技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到理科大学念商业管理博士时发现,理科大学原来在全球50名对环境有影响力的大学名单排行榜里,榜上有名。

他上的第一堂行销课谈到3P“盈利、人类、地球”,这让他很耳目一新,也跟他后来成立的社会企业概念很吻合。

以铝箔包装袋编成篮子或时尚的包包。

他本身成为素食者,除了为不杀生,也跟环保有关,也曾凭着策划“以再循环垃圾设计最大的拼贴”,被列入《马来西亚纪录大全》。他虽然一直以来都关注环保问题,但是之前边工作边念书时并不是做着环保类的工作,而当念博士及200天背包旅游时却开始更清楚自己的方向。

在缅甸见过垃圾河洗衣 意识环保工作不能等

庄健民说,其中在印度时有个地方每天有个告示牌,记录每天人口的更动,一天增加的人口近6万5000人,一年半以后就是一个大马人口。

庄健民在印度发现,有个地方每天有个告示牌记录每天人口的更动,1天增加的人口近6万5000人。

“庞大的人数增长让我们意识到环保工作不可再拖延。在缅甸见过妇女在充满垃圾的河边洗衣;印度的一些街上堆满垃圾,人们视若无睹的来来往往。”

他在一家农场打工换宿时,厕所是人在上面大解,下面有个桶收集粪便,而他的工作就是收集粪便,再做成堆肥。

旅途中多遇好人

走过这么多国家,让庄健民体会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其中他在出国之前其实也有一些担心,比如他可能被昏迷醒来后少一个肾,但是他还是出走。

在旅途中,他遇到很多好人,大家都互相信赖。例如他有18天时间是搭顺风车经过5个国家,对他或车主都是风险,但一些车主还载他去家里留宿。他也遇到一对印尼和荷兰籍情侣,把他们用不完等值250欧元的匈牙利币送给他,因为他正在前往该国途中,对方告诉他,当他们到槟城时再跟他换回所需钱币,结果后来他们真的来槟城找他。

他从巴斯基坦过境到伊朗时,由于边境很长而用了4天时间,一路上有坐坦克车、在警局过夜及坐公共巴士时有军官陪同的经验,宛如贵宾,因为巴斯基坦政府是为了确保游客安全离开他们的国家,过境到伊朗。

从巴斯基坦过境到伊朗时,庄健民在坦克车里跟阿兵哥一起吃冰淇淋。

“这跟我们以为的巴斯基坦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甚至是旅途中觉得最友善的国家。”

联合槟政府办世界清洁日 铝箔编成篮子时尚包包

庄健民在博士毕业典礼前回到槟城,过后就在第二年成立了社会企业,当年也跟槟州政府合作推行世界清洁日,召集了近800人的自愿人士,在全槟21点包括海滩及公园等公共地方捡拾垃圾的收集了1吨垃圾。

与槟州政府合作推行世界清洁日,近800人在全槟21地点捡拾了1公吨垃圾。

他说,各种垃圾类里,铝箔包装在东南亚目前是无法再循环的东西,因此他就想到把这些东西编成篮子或时尚的包包。

他说,做这包包基本上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一个,因为编制的低收入妇女白天有工作,是工余时间才进行的,只能作为第二收入来源,因为这工作如果长时间做,手会疼痛,所以产量不多。

铝箔包装无法再循环,向公众收集它来制作包包和篮子。

他们也有做以报纸做成的包包,不过产量更少,因为报纸是可以再回收的东西,就不着重于做这些。这项目虽然属于他的公司的项目,但是有自己的品牌即Aisuka.Life(www.aisuka.life)。

致力推广社企概念 利润限30% 半数回馈社会

庄健民指出,为推广社会企业的成立,他的公司也会推出成立社会企业的讲解会。社会企业的概念在大马还很新,很多人对于这概念还是很模糊,来自商界、工厂及一向对外筹款的慈善机构,都可成立社会企业或在组织和公司里设一个这样的小部门。

庄健民与槟州政府联办的认识社会企业论坛。

他的公司与槟州政府联办“认识社会企业论坛”,就吸引了约200名参加者。

他说,随着越来越多社会企业的出现,社会企业应该拿出多少来回馈社会或该赚多少,一直是模糊的。虽然政府不会有取缔行动,但会订下一个指南,如果一个自称社会企业的公司呈上已审计并符合政府指南的账目,还可以获得大马企业发展与合作社部发出认证证书。

编制包包的低收入妇女白天有工作,是工余时间才进行的,只能作为第二收入来源。

他指出,根据指南,如果自称社会企业,获取的利润不可超过30%,至于要获得认证就要把这30%里的一半用于回馈社会。

他说,很多社会上的传统慈善组织,以前都以筹款为导向的来维持营运,但开设一个社会企业小组,可以为他们开启另一条路来维持营运。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0:37am 15/07/2024 5.0千点阅
带孩子出游去!上一堂好玩的成长课

“小孩子不会记得的啦!”当家长提及要带孩子出门旅游时,相信或多或少听过类似的言论,冼忠俊和蓝心伶夫妻也不例外。

家有幼儿的父母,出门的阵仗每每大得堪比搬家,旅程尚未开始就已满身疲惫,更遑论旅途中的劳累奔波,应对幼儿不那么合时宜的情绪,光是想像就令人身心俱疲,这一切种种亦曾是他们经历过的“痛苦”记忆,无数次自问为什么自讨苦吃?然而,眼见孩子在一次次旅行中成长,学会自立互助,亲子间的记忆积累越来越丰沛,于是,过去的“自讨苦吃”成了他们最正确的决定。

亲子一起背包旅游,既是冼忠俊、蓝心伶给自己创造回忆,也为孩子留下回忆。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黄玲玲、受访者提供

与冼忠俊、蓝心伶见面时,他们方带着8岁的长子冼政勲,6岁的幼子冼柏岑赶在开学前从西藏回马。

此次的西藏之旅,其实本应是2020年的出行计划,疫情骤然而至只能将计划延后至2024年才启程。

“幸好延迟了,当时他们太小了,也会很担心会不会出现高反。”冼忠俊说。

虽然此前他们已经去过2次西藏,对于孩童能否适应当地等等一系列问题已有判断,确定孩童的身体承受度比成人来得好,但还是禁不住担忧,即使刚结束的第3次西藏行也证实他原本的判断是正确的。

那为什么非去西藏不可呢?原来这背后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与藏族小孩相遇 心态有了转变

冼忠俊、蓝心伶是资深背包客,没有计划的旅行是他们的日常,热爱自由无拘无束的他们原是丁克一族,“生育”从未出现在他们的人生蓝图里,对于“小孩”一直抱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到“非常讨厌”的程度。

直到冼忠俊遇到一个小女孩,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2011年时,他们因故没去成西藏,却在半途暂住在一户藏族家庭,户主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短短的4天时间,让他们从极为抗拒小孩到亲热拥抱不舍。

“小女孩不怎么冲凉,身上的味道很重,也不懂普通话,但是到最后我们可以跟她抱在一起,离别的时候我们不舍得,我开始觉得我们可以尝试接受孩子。”

“我们决定要小孩子的时候,(是觉得)我们两个人一起去背包旅行已经玩够了,”蓝心伶笑着补充道,“起码我们是可以接受他们(孩子)的存在。”

到了2015年,也就是在他们结婚7周年这一年,终于来到西藏并且祈愿求子。那年的旅程实际上算不上顺利,因为冼忠俊在西藏摔伤导致手部骨折,之后在尼泊尔遭遇大地震,堪称屋漏偏逢连夜雨,雪上加霜不过如此。

但是,运气也许是守恒的,夫妻俩在尼泊尔地震劫后余生,返马3个月后,好消息便不期而来,蓝心伶怀上了长子冼政勲。

或许是巧合,又或是西藏真与他们结缘极深,当他们带着长子到西藏还愿回国,不久又怀上了次子冼柏岑,于是又促成了他们第3次的西藏之旅。

缘分,就如此妙不可言。

2015年,在结婚7周年这一年,他们终于来到了西藏,并且祈愿求子。 冼忠俊(左)在西藏摔伤导致手部骨折,之后在尼泊尔遭遇大地震,但是运气也许是守恒的,夫妻俩劫后返马3个月后,好消息便不期而来。
这次西藏之旅,亦是另一次还原之旅。

亲子背包旅行 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的旅程

尽管蓝心伶笑称想要孩子是因为“玩够了”,但在生下长子后,既不忍心留下孩子在家,也想要继续挥动自由的翅膀,因此决定带上满周岁的冼政勲一起背包游看世界,次子冼柏岑更是在5个月大时就已经跟父母、兄长一起乘搭飞机周游列国。

“唯一辛苦的就是机票等开销变成双倍了。不过还好啦,看你要什么咯。我们基本上对生活要求很低,就是希望常常去旅行,拍拍照什么的。”

夫妻俩经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组团旅游的活动,与来自各方志同道合的同好们一起出游,每年平均出国2次,走过日本、泰国、印尼峇厘岛、埃及、中国的元阳梯田、北越的沙坝、丝绸之路等等。

从无拘无束的背包二人组,如今变成四人组。(左起)冼忠俊、冼柏岑、冼政勲和蓝心伶。
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在出行前,他们也会和孩子一起做好准备,比如到元阳梯田之前,他们每日早晨5时起床爬楼梯预习,而由于长期与父母背包旅行,他们早已习惯强度大的旅行模式,扛得住烈日暴晒或零下寒冬,和他们一家人同行的旅伴们纷纷赞叹不已。

孩子亦会自行收拾行李、托运、办理登机、过海关,甚至帮忙父母亲处理事务;骑马、骑骆驼已经视为等闲事;学会怎么与同行的陌生人相处;因为长期的户外活动,孩子看似瘦削的身体实际上很健康;情绪也比同龄人稳定等等。

冼柏岑、冼政勲年纪小小,却在一次次的旅行中自行收拾行李、托运、办理登机、过海关,甚至帮忙父母亲处理事务。

但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到达这般懂事又自立的美好之前,夫妻俩还得经历几年痛苦,以及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旅游方式。

“不浪漫了哈哈哈!”冼忠俊指着蓝心伶道,“以前她跟我一样是拿相机拍照的,我们两个可以从街头分开走,然后街尾再次相遇。”

“我们各自的相机里会有不同的画面和不同的故事,如今没有了。”

蓝心伶的双手放下了相机,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的小手。当她或小朋友感到疲惫时,她就会带着他们随意找个餐厅休息,他便领着团友们继续行程、采风摄影。

曾喜欢摄影的蓝心伶,如今双手放下了相机,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的小手。
从“说走就走”到“做好规划”

从前是说走就走,从不提前预定住宿、不策划行程,喜欢收获惊喜的背包客,如今则需要做好规划,稍微提高食宿标准。

虽然孩子们不挑食、不抱怨住宿条件,全程配合父母的行程,哪怕在丝绸之路天天吃沙子亦不埋怨,但是父母也会考虑到孩子的喜好。

比如到了西藏仍会选择有一顿饭在快餐店用餐;相比起过去的穷游,行程里会加上食宿更为舒适的邮轮;选择较舒适的行动方式等等。

“我们会照样计划行程,只是出行方式不同,像一些景点可以选择徒步和骑马,我和孩子们就会选比较轻松的骑马或环保车。”蓝心伶解释道。

而更倾向于用步伐丈量世界,笑称自己“老派”(old school)的冼忠俊,和其他同样喜欢摄影的团友则会选择徒步。

“也不可以每天都这么辛苦,小孩子会不耐烦的。”冼忠俊说。

冼忠俊说,当他看到冼柏岑、冼政勲兄弟俩在旅途中手牵手互相扶持的背影,深深被触动,于是及时拍下这一幕留念。

最痛苦的莫过于刚开始带幼儿出远门时,每天要花上1小时给他洗澡,要煲粥给他吃;晚上宝宝不适夜啼;行李中多了尿片、奶瓶、奶粉、婴幼儿食物等负重增加,种种麻烦令他们不禁自我怀疑。

“有时会自问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辛苦?在家不就好了吗?其实是我们自己在做功课。”

“刚开始时我都不能拍照,孩子要我陪他,直到MCO以后我才重拾相机,现在可以找回旅途上的自己。”

此外,闹情绪是无可避免的,比如身处于海拔五千多公尺的地方,老大闹情绪时,冼忠俊最担忧的是连带自己的情绪也随着崩溃,进而导致高山反应,所以他得控制自己。

“当时,他在我们所有人要进去坐环保车去景点时,他的情绪就来了,全团人走了,就剩下我跟他,我真的很想把他丢掉了。”
“但是不能,所以要哄他,也不能让他情绪崩溃,我也怕他出事。两个人一老一小在这么高的地方是很不容易的。”

与孩子一起背包行是他们另一种修行的开始,由此学习怎么做“好父母”;怎么跟孩子交涉以化解负面情绪……全都是新的功课。

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还有父母。

为自己也为孩子创造回忆

冼忠俊坦承和孩子一起旅行,其实是他们作为父母的,想给自己创造回忆。

“这个是我的愿望,毕竟我的年纪有点大了,而他们还小。他们未必喜欢这些地方,但是在我能力范围以内,我希望能带他们一起去,其实这些记忆更多是给爸爸妈妈的。”

他也知道这点点滴滴在年幼的孩子心里可能很快船过水无痕,但是依旧想给他们留下一些日后可供回忆的念想。

“当我们走了以后,他们看到照片会回忆起来。”

冼忠俊坦承和孩子一起旅行,其实是他们作为父母的,想给自己创造回忆。

有人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想,冼政勲和冼柏岑无异于是幸运的人。

更多相关文章:
出发吧!家族旅行

更多【家庭】文章:
孩子发展迟缓怎么办?早期干预与感统训练是关键
穷养还是富养? 培养逆商最重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