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膏”對北馬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叻沙要放蝦膏,羅惹醬、豬腸粉醬、魷魚蕹菜醬、釀豆腐醬等製作也少不了蝦膏,它的鮮蝦鹹香是靈魂,沒了它,醬料出不了場,食物乏味,可見蝦膏的佐料配角相當吃重。
報道/攝影:李發聯
ADVERTISEMENT
“蝦膏”對北馬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叻沙要放蝦膏,羅惹醬、豬腸粉醬、魷魚蕹菜醬、釀豆腐醬等製作也少不了蝦膏,它的鮮蝦鹹香是靈魂,沒了它,醬料出不了場,食物乏味,可見蝦膏的佐料配角相當吃重。
蝦膏醬市場看似不大,但北霹靂瓜拉古樓一家經營製作與批發已超過60年的鴻盛貿易公司卻歷久不衰,第一代由林鴻盛創辦,第二代林瑞發(62歲)接手,第三代林毅斌(33歲)與林毅揚(31歲)兩兄弟協助家業,傳承家族事業朝向更系統化,食品安全規格管理,目前除了國內市場,也出口新加坡。
蝦膏食品製作在我國屬超冷門行業,目前以北馬為主,因此也說是北馬特產,尚在經營的業者不超過10家,而鴻盛貿易公司可說是其中具規模及老字號。
林瑞發:機械化生產衛生增產
林瑞發受訪時說,蝦膏市場不如醬青、辣椒醬大,但在醬料界中也佔一定角色,公司在多年前經採用機械化生產,替代以前的木材生火,前後要花上約20小時,從蝦水煮成原料,再加工成蝦膏,工序繁多產量少,如今不斷的改進以機械化生產,衛生且產量增加,才能把生意維持至今。
提起蝦膏製作起源,也無可考究,但其原料來自蝦水,一定要用海蝦煮過的蝦水,才能作為熬製蝦膏的原料。
林瑞發說,從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許多鄉下地方包括漁村,家家戶戶養雞鴨,而一些鴨農為使鴨蛋變得橙紅,多會用煮過的蝦殼餵養鴨子,鴨子產下的蛋,蛋黃就會是橙紅色。
另一方面,許多漁村在當時已有蝦廠,每天會煮很多蝦,過後的蝦水由業者們回收,收集蝦水熬煮成蝦膏原料。當年,蝦水原料較易取得,後來養鴨人家越來越少,蝦廠也陸續關閉,曾一段時期導致蝦水原料缺貨,後來在泰國、印尼等找到來源,才解決了問題。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蒸氣爐製作鎖住味道精華
鴻盛貿易公司目前是改用蒸氣爐方式製作,把原料加配料一起攪拌排發水份,密封式也把蝦膏獨有的味道精華鎖住,成為獨特的蝦膏味。以前傳統式是以柴火通過人工不停攪拌,但過程的品質不容易 掌控,過程也太繁雜了。
蒸氣爐的溫度較高,品質較可管控,才能把確保上佳品質。而且,加工製作時間縮短,目前約5個小時即可完成,裝桶冷卻約數小時便封裝。
孩子接手開拓更大市場
林瑞發說,父親當年創業前是從事蝦米業,每天也會煮很多蝦,過後獲得朋友的指點,利用煮過的蝦水熬煮成蝦膏原料,再加工一些麵粉、白糖製成真正蝦膏。
當年製作蝦膏業者少,競爭不大,父親過後把蝦米業改為製作蝦膏,慢慢發展起來。林瑞發說,他約16歲就跟隨其父親學習製作,以前真的很辛苦,每天都在火爐旁工作,一做就是一整天 。
他已經營了40多年,現在2名孩子從旁協助接手,要開拓更大的市場,就交給他們去發揮。
擬轉型小型工業發展
協助父業的林毅斌主要負責客戶及市場,弟弟毅揚則負責產品製作,各司其職。
林毅斌說,目前公司雖然保留家庭式製作,但在品質的控制與管理不斷提升,尤其是產品質量安全,經常會進去化驗,確保公司出品的產品是安全的。產品也已進軍新加坡,因此,各方面的清潔、衛生、安全,都要符合新加坡食品單位要求。
他說,公司生產的蝦膏有大桶裝(24公斤)及小瓶裝(240克) ,由於多數是熟客定購,一週會生產5天,寄往國內外客戶。
“公司在考量著未來的潛在市場,計劃從家庭式轉為小型工業方式發展,並遵循清真認證(Halal)申請指南,以獲取認證開拓穆斯林國內外市場。”
他說,公司已有一定的基礎,唯有不斷向前邁進,才能把產品推廣至更大及更遠的市場。
陳麗樺:蝦膏是羅惹醬靈魂
經營串串羅惹的巴里文打“紅鼻羅惹”陳麗樺受訪時說,她的羅惹檔,從父親的時代就已跟鴻盛貿易公司購買蝦膏製作羅惹醬。
“蝦膏是製作羅惹醬料不可或缺的佐料,沒了蝦膏,羅惹醬就沒了靈魂。”
因此,她的串串羅惹幾十年來,味道不變,維持著品質。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