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对50后的大马人来说是陌生的,我们都没经历过二战时期,只是通过历史课文略知一二。即便在过去数十年来,一些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对我们来说也是遥远的事件,只从新闻上得知世界的另一端有发生战争事件,这一端的我们却很难深切体会那种痛苦。
直至爆发俄乌战争后,加上冠病疫情,影响全球产业供应链,贸易路线中断,物流堵塞,导致能源、科技和原材料短缺,进而造成通货膨胀问题,那时人们才间接地感受到战争带来的难处,唯似乎也只停留在经济上的困境。
ADVERTISEMENT
上个月,以巴冲突再次升级,是近50年来最严重的战争,这引发了多国包括大马的穆斯林的不满,谴责以色列的暴行,首相安华更是积极代表穆斯林发声,声援巴勒斯坦。我理解他的做法,毕竟战争所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即便不是在我国发生,站在人道主义立场来看,也理应谴责发动战事的暴行。
但是,遗憾的是,教育部却将以巴冲突事件带入校园去,在单纯的校园内推动“巴勒斯坦团结周”。
我反对战争,受苦的是战争国那些无辜的人民,可是政府因同情巴勒斯坦人民受战争的痛苦,要在全国推动捍卫巴勒斯坦,而把这种情意结深入、渗入校园,是否真的有必要?
我不反对在校园灌输反战争的和平主义,这可以让学生明白战争的祸害,也给他们灌输捍卫和平的重要性,通过战争事故来教育和灌输学生拒绝暴力,也为他们传递爱心社会的观念,尤其是在这个多元种族、宗教的国度,各族互助互爱非常重要。
然而,社交媒体上广传的那段视频—教师头绑“支持巴勒斯坦”头巾,手持玩具枪作状杀敌,学生用印有“支持巴国”的面巾蒙面,再举起玩具枪的动作,显见学生从那些玩起“角色扮演”的教师们的举动上,似乎只接收到“以牙还牙”的讯息,情况令人很不安。
更令人诧异的是,教育部长法丽娜通过脸书专页管理员,要求网民提供任何不允许在校园挥动或悬挂巴勒斯坦国旗的校名和通告,这似有意对付“违抗”校方的举措,是绝对错误的做法!难道校园没有巴勒斯坦国旗飘扬,就不是与巴勒斯坦人民同在了?
回到社会层面,大人们又为了谴责那些所谓给以色列支持的国际连锁公司,如麦当劳、星巴克、雀巢、蚬壳油站等,而展开杯葛行动浪潮,甚至在一些商店的出入口处贴上以色列国旗,让大家践踏,社交媒体上也不乏有大人鼓励小孩踩踏以色列国旗的视频。
我们可以同情巴勒斯坦人民,也可以同声谴责以色列,可是我们更应该要做的是,先教会孩子们爱国精神,以团结大马各族人民为优先,以大马人的生活安稳为前提,才来谈捍卫他国,当他国后盾的立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