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大学槟城校园区内有一片鲜为人知的荒野绿林。那是在理大环球永续研究中心(CGSS)的管理之下,作为保育研究和科普教育用途的一个自然生态园,名为Ecohub。因为一个契机,我有缘认识到Ecohub的负责人莫哈末阿都慕因(Mohd Abdul Muin)。
经过见面攀谈,我了解到慕因是一名野生动物专家,对本地动植物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最重要的是,他不吝赐教,常常乐于分享他所知道的一切。刚好我和另一位研究青蛙的朋友,正在为新一期的 “亲子赏蛙工作坊”寻找地点。这里不就刚好合适吗?
ADVERTISEMENT
我马上去着手筹备,很快就得到了各方的同意,同时也顺利找到一组亲子家庭来参与第一次的试跑活动。在10月中的一个晚上,我和伙伴宏进老师、偕同青蛙科学家戴茜和园方代表慕因,一起带领15位大小朋友们走入大学绿地,探索隐藏其中的夜间大自然。
先给大家上课了解什么是青蛙?为何要认识和保护青蛙?以及如何进行夜间观察等等。之后我们便准备好行装,拿上手电筒跟着老师们出发啦。虽然是第一次在新地点进行夜观和赏蛙,而且环境也略为干燥,但我们还是很幸运地发现到5种蛙类,包括:斑腿泛树蛙、黑框蟾蜍、亚洲绿背蛙、圆舌浮蛙和黑蒙西氏小雨蛙。
赏蛙的路程中,我们还陆续发现闪烁着飞舞的山窗萤、正在觅食花蜜和果子的短耳犬蝠、长得跟枯叶一模一样的拟光蠊,以及带着一只可爱小宝宝在树梢上游荡的椰子猫妈妈!黑暗之中,我们突然看见一道白色飞影。那是什么?第一次走在黑夜里的人不免会胡思乱想,胆战心惊。
来那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是本地一种独特的鸟,名为长尾夜鹰(Caprimulgus macrurus)。由于是夜行性的鸟类,加上经常在墓地附近活动,并会发出tuk tuk的特有叫声,所以为它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马来西亚,长尾夜鹰因此而被惯称为“Burung Tukang Kubur”,即“墓地工匠鸟”。
此外,它拥有另一个有趣的称呼“Burung Malas”,意为“懒惰鸟”。这个名字来源于它不筑巢的习性,而是利用其羽毛的花纹和颜色,在落叶堆或地面上伪装自己,将自己完美地融入周围的环境。夜晚降临时,拥有卓越视力的长尾夜鹰会活跃起来,在黑暗中捕捉飞行中的昆虫,例如:飞蛾、金龟子、蚊子和蟋蟀等。
我们向参加者解释,长尾夜鹰和青蛙的捕虫行为,其实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大家顿时肃然起敬,对长尾夜鹰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场活动结束时,好几位小朋友成功从害怕转变成可以亲手抓起一只青蛙来观察呢!
这一晚很棒,除了青蛙还发现了长尾夜鹰在内的近20种野生动物。期待下一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