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專欄寫了公眾不分富貴貧賤,搶著買1令吉白米的事。沒想到2個星期後,突然看到有“白旗”重現的畫面。
這一面白旗,是在冠病疫情爆發後,一些人面對生計問題後,有人發起在家門前豎起白旗求助的舉措。
ADVERTISEMENT
原本以為這種情景在疫情過去,各個領域全面開放,全世界再次投入正常運作的時候,不會再看到這樣的一幕,可是它卻實實在在擺在眼前,玻璃市的某一個角落就有這樣的一面白旗在某一間住家前飄揚著。
玻璃市州務大臣特別助理接到團隊的通知後,立即登門送物資,想要順便了解真實狀況,可惜屋主恰巧外出,她也問不出個所以然,只能留下物資,擇日再上門進行家訪。
她在電訪中向我提到,團隊當時只從求助男子的口中得知,妻子患有三高,身體不適,他要照顧妻子,2人都沒法找工養家的困境,不過她因未見到屋主,暫時只能轉告她所掌握的基本資料給我。
新聞刊出後,就有各種聲音出現,當中不乏正面的鼓勵和意見,當然更少不了一些網民的質疑,為什麼患三高就不能工作?為什麼面對這樣的困境了,家中還有車子?種種質疑的聲音出現……
我理解大家的質疑,可是在我們還未了解、掌握這個家庭的真正狀況之前,請先別當鍵盤俠或網絡評論家來猜測、判斷他人。坦白說,若是生活過得去,有誰會願意把自己的難處剝開,擺在他人的眼皮底下呢?正因為過得實在太無助了,求助者才會硬著頭皮把白旗掛上,希望政府、善心人能給予援手。
我們更該正視的是,正當國家面臨通貨膨脹,經濟緊縮的時刻,政府所應採取的政策,是如何為民解困,讓人民渡過生活難關。
正如網民在上述新聞底下的回應:與其抱著人道主義的想法,撥出1000萬令吉捐給受到以巴衝突摧毀家園的巴勒斯坦人民,不如把這筆錢留下來,通過正確的管道發放給有需要金錢援助的國人身上。
自家都有失火處了,還拿門前水去救遠火,引起人民的議論自有它的道理。
(作者為本報高級記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