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網民留言,曾有過被霸凌的經歷,因此非常理解被霸凌者的心情。
新科美姐冠軍被爆曾在校內霸凌同學,此事件令整個社會譁然,甚至受到不少網民關注及參與討論。有人認為,美姐劣跡直接影響選美活動的聲譽,應取消其冠軍頭銜。隨著實名舉報者紛紛湧現,社會輿論聲音越來越大,以致相關單位不得不重視並啟動調查。
ADVERTISEMENT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8年發佈的《學校暴力和欺凌:全球現狀和趨勢,驅動因素和後果》摘要報告,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曾在校園遭受霸凌。
這一樁樁暴露在公共視野的霸凌事件,再度引起眾人對校園霸凌的關注。
比如近日,某高中傳出有學生被群毆、拍裸照等霸凌事件,校方事後按慣例,嚴懲了施暴者,並在集會中以此事件警示學生,讓孩子們能夠認識到對他人施暴的嚴重後果,以及教育孩子不做施暴者。
校方更傾向於用“情”的角度去解決類似問題。然而所謂告誡、教育,效果微乎其微,甚至不起作用。學生的真實反饋:只記得部分他們感興趣的關鍵詞(比如群毆、拍裸照),至於校方剛說過的話,轉頭就忘。
予我而言,要將校園霸凌現象“連根拔起”,就得先讓校園霸凌問題被“放大”,被“看見”。不管是施暴者,還是受害者,他們的不良思想行為如不及時進行矯正,未來可能會成為社會的一顆“隱形炸彈”。
當然,所謂的“放大”和“看見”並不是將霸凌事件公諸於眾,而是教育部、校方、老師、家長、甚至整個社會等,多方各司其職,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變化,從發現到將校園霸凌的苗頭扼殺在搖籃裡。
不管是校方或家長,對霸凌行為必須有個清晰的界定,不能將其視作孩子們的玩鬧。在對孩子平時的教育中,校方更是不能“重教輕育”,忽視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素養,家長也應教導孩子與人為善。教育部對校園霸凌問題必須重拳出擊,避免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縱容”是對受害者的最大傷害,如果證實該美姐就是那個霸凌者,我認同取消她的冠軍頭銜,這也是對所有霸凌者的一個警示。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