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采访商业新闻,由于我一如既往地问公司历史和老板的出身,受访者立刻提醒我,他不要讲历史,只要新闻突出公司的亮点就行了。
我感到为难,因为这篇新闻有一定字数的要求,如果只写亮点,字数不够就难以交差。
ADVERTISEMENT
后来想到,我曾经反对整版刊出的图文并茂系列报道,还加上一句“死性不改”的评语。可是,我这个写了廿多年彩色全版系列报道的受害记者,自己也是死性不改。
我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上司给了我许多系列报道的任务,一度很长一段时间个人每星期有2个全版系列在跑,另外还要应付每周一篇的专栏文章。我写惯了,虽然压力大,多年以来都从容交差。
总之,不管写得好还是不好,写大篇幅的系列报道已成为我的习惯,而一些读者朋友也习惯了“看”我的系列报道,即使是没有读完全篇的眼睛一掠而过。
有一次,一个几乎每天和我在一起喝茶的读者朋友对我说:“报纸的版位很珍贵,你写一个人就用了整版,不是浪费版位吗?”
说实在的,写整版的系列报道虽然压力大,可是刊登之后我内心会有一种“有成就感”的喜悦。如果看到受访者把剪报挂在墙上,我更会沾沾自喜,平时到曾经作过系列报道的商家那里,眼睛会寻找自己的新闻剪报。
我写过许多全版的医疗保健系列报道,每次到私人医院采访,我都会留意专科医生诊病室外悬挂的“剪报大作”。
有一个医生,曾有许多年每年都寄贺年卡给我。有一个商家每年中秋节和农历新年都送我节庆礼物,甚至是亲自送来。
其实,我很喜欢写大篇幅的报道。这让我能够广结善缘,而报道的篇幅越大,受访者越是感激。
有一年榴梿季节,我到一个榴梿山下的老档口采访,新档主认得我,知道我曾经以一版的篇幅报道他父亲种桔子,过后送我的榴梿几乎摩哆都载不下。
古老石山的老旧头脑会一味的要求大篇幅报道,要求文字长长,照片多多的刊登。
现在的精明商家习惯了社交媒体松散,却简明生动,引人注目的“标题党呈现”,了解新时代的人们没耐心阅读长篇累牍的文字,故作出只须文字醒目点出亮点的要求,至于一图胜千言的新闻图片,也不必刊登那么多,精彩的图片放大就很吸引人了。
如果我能够满足这名商家的要求,想必又会结一次叫人感激我的善缘。
(作者为本报特约记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