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0日訊)曾自殺不遂的李先生認為,身邊人最沒用的安慰話,就是“不要想太多,看開一點就沒事了”;最有用的話是“我在這裡”,或是純粹地陪伴。
ADVERTISEMENT
他在世界預防自殺日“展現行動,創造希望”分享會上說,他早前申請當實習醫生,準備上班前得了水痘,延遲2周才上班,但同期同學已經過各種訓練,他還是新兵跟不上進度。
李先生:不敢傾訴自我承受
李先生說,他覺得不適應,後來犯錯了,他用了更多時間來審查工作避免重犯,導致精神不濟,壓力越來越大。
“我一大早就出門上班,最遲一個回家,從早到晚都沒看到太陽,身心靈都很累。”
他母親有憂鬱症,他不敢向家人傾訴,只能告訴前女友,但之後反悔了,他覺得很愧疚,漸漸地也自己承受所有問題。
“我一直覺得自己很沒用,這念頭一直在腦海裡循環,很難理智地分析問題,終於,我來到生命十字路口,我也選擇了自殺。”
他獲救後,家人很憤怒地責備他問為何要自殺,但事情過去後,他們也沒有怨言,一直陪伴他走下去。
學會獎勵自己
他接受專業心理輔導,也吃藥控制情緒,自己練習處理情緒,每日設定小目標,如早上起身後折被單,或記錄生活“小確幸”。
他目前已經學會應對壓力,工作回家會吃巧克力來獎勵自己,有空時會去釣魚和看電影。
Rachael:不取悅任何人
感恩弟弟讓我領悟
自殺者遺屬Rachael說,弟弟因為原生家庭的不開心,加上職場被霸凌而自殺,雖然她很痛苦,但也感恩弟弟,讓她看事情更透徹,決定不取悅任何人。
她說,父母冀望弟弟當工程師,所以揹負家庭期望的弟弟出社會後,也到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環境上班,但期間遇到同事的刁難和霸凌,工作壓力很大,一直都睡不好。
後來弟弟自稱要去德國公幹,並將寵物狗送給人;之後在她婚宴上,弟弟表情很不開心。
後來弟弟跟她坦承曾經自殺,她才驚覺弟弟出事情,她也帶弟弟看醫生,但弟弟最後還是輕生了。
她和父母對弟弟做傻事都很憤怒,責怪他用這種方式來傷害家人,讓家裡“紅事變白事”。
分享故事療愈自己
Rachael當時想找朋友傾訴,但朋友知道她情緒很負面,都不敢邀約,所以只能跟家人一起面對這悲傷事。
“我媽媽尋求宗教救贖,爸爸有憂鬱症,我們都陪伴爸爸度過這一切。”
她說,原本父母都不喜歡她到處分享弟弟的經歷,但經過10年的分享,講著講著也變成了分享故事,也療愈了自己。
她和弟弟同樣來自原生家庭,她發現若家人不開心,一家人也都會不開心,她生孩子後回到職場,也面對同事的霸凌,她因此感受到弟弟的感受,她也做出讓自己開心的決定。
“原生家庭讓你不開心,我想要逃離,創造新和開心的家庭,感恩弟弟讓我領悟更多,三觀也變得不一樣。”
丘淑霖:別人小事自己大事
花10個月調適精神壓力
主持人兼電臺直播丘淑霖說,在冠病疫情初期,大家還沒開始打疫苗,她全家人都確診,父親也因此去世,她經歷了長達10個月的精神壓力才找到調適方法,慢慢地走出精神壓抑。
她說,以前工作時身邊人都在上課程班增進自己,但她只對精神及心理健康輔導課程感興趣,原來生命冥冥中自有安排。
她經歷過精神疾病,當時很想找懂自己的人聊天,因此她很佩服李先生和Rachael願意站出來分享故事。
她也說,一些壓力問題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只是一塊小石頭,但對於有精神壓力的人來說,那可能是千斤重的巨石。
陳翠燕:不用解決方案
精神病患者僅需傾聽
《愛生命》自殺防治協會主席陳翠燕說,由於社會對男性較為期待,所以當男性遇到問題時都不敢說出口,她希望大家要去察覺家庭的男性成員,是否出現情緒或行為的轉變。
她說,有精神疾病的人僅需要有人提供耳朵傾聽,不需要解決問題的方案。
“他們需要的是同理,而不是判斷或給答。”
她補充,對於自殺遺屬,家人互相扶持和陪伴很重要,一起分擔悲傷情緒。
出席者尚有該協會副主席鄭友耀、工委會主席鄭鎰智及檳華堂青年團秘書顏明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