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8:05pm 07/09/2023

华小

细述

明新学校

爱心教育

华小

细述

明新学校

爱心教育

細述‧華小 | 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明新學校提倡愛心教育

报道/刘雯诗
摄影/刘雯诗、明新学校官方网站及脸书
學校:明新學校
學生人數:680人(2023年)
成立年份:1936年
特色:不一味地追求卓越的學術成績,而是提倡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愛心教育。無論是董事部的辦學方針,師長的言行身教,還是愛心家長的凝聚力,都灌注了對學生的愛心。

愛心家長維持交通秩序

每個上學日,天未亮起的時候,路過擁堵的敦阿旺醫生路都可以看到穿著熒光背心,在明新學校附近路段指揮交通的身影。他們不是由校方聘僱,也不一定是家教協會成員,而是一群為了紓緩學校周邊交通,以及維護學生安全而自發站崗的愛心家長。

ADVERTISEMENT

位於湖內的校舍2004年啟用,從此該校學生人數日益增加。

明新學校董事會總務方森源說,該校是州內早期發起成立愛心家長團的學校之一,如今每天有接近10名家長義務幫忙維持交通秩序。

“有的愛心家長在孩子升上中學後,仍舊到來站崗,也主動幫忙校內的其他事情,非常熱心。這足見學校家長的凝聚力及其對學生無私的奉獻。”

家長自發組成愛心家長團,義務維持學校周邊的交通秩序。

全校上下有很強凝聚力

他說,這所學校共有680名學生、36名教職人員及3名非教職人員。雖然比不上大型學校的規模,但學生人數也不算少,全校上下卻有著很強的凝聚力。

“大家都擁有共同的目標,就是以學生的利益為優先。例如在校內許多場合,嘉賓和師長都坐在學生後方,而不是臺上。因為學生才是主角。”

頂樓的空中花園充滿綠意,令人放鬆心情。

他說,該校提倡愛心教育,以學生為本,比起學術成績,更加重視學生品行、透過課外活動培養各項能力和快樂成長。換言之,是讓學生沒有壓力的全人教育,透過言行身教讓他們瞭解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樂趣。

方森源:不應放棄後進學生

在方森源看來,把程度D的學生變成為C的成就,比起把程度A的學生變成A+的成就來得高,也更有意義。因為後進學生,更不應該被放棄。

方森源(左起)和周永福細述明新學校的點點滴滴。

“辦學是教育,不是做生意。其實學校在採取單班制的情況下,可容納超過700名學生,若是採全天制(上、下午班),規模更大。湖內校舍啟用後,我們就實施單班制,讓學生上午上課,下午課外活動。”

他認為把人數控制在700人以內最舒適,因為校舍不該被課室佔滿,學生需有充足的活動空間。該校一度招收超過700人,2019年全校共有720名學生,每班超過40人。如今控制在每班35人左右。

延續愛心教育理念

提及該校貫徹的愛心教育,主要跟2005年官方提倡的“愛心學校計劃”以及明新學校前身是微型小學有關。

繪有可愛圖樣的輔導室,營造溫馨的氣氛。

2005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韓春錦發動“一個不能少”的調查運動後,產生了“愛心學校計劃”。最初的宗旨是協助參與的華小,讓後進生打好基礎,以便順利升上中學,減少華小畢業生輟學率。藉由環境、文化、服務、管理及教書育人的方式,為學生擬出系列輔導計劃。

方森源說,該校最初曾積極參與相關活動和培訓,由於後來的推行方式有所改變,該校不再積極參與其中。但在校內卻延續著愛心教育的理念。

教員辦公室外設有架子,供學生放置要交的作業。

他說,愛心學校計劃的宗旨十分契合明新的辦校理念,早在遷校前,該校面臨學生來源的困境,在學校規模小的時候,師生和家長有著緊密的聯繫,有很多為學校盡心盡力的愛心家長。

重視人文科學教育

明新學校目前位於湖內的校舍在2004年啟用以後,邁向另一階段發展,也是辦校以來規模最大的階段。這所1936年由明新社開辦的學校曾先後位於祥德路、借用中路65號的檳華女校以及在中路67號(現為光明日報總社及星洲檳島辦事處)上課。

該校在1980至90年代期間面臨學生人數減少的困境,為了求生與發展,董事會決定遷校至湖內。1998年,全校人數只有37人,2003年有50人。

創客室的每個角落都是由教師親手佈置。

當時積極參與遷校及籌建工作的方森源說,當時籌款不易,後來在售出原校舍中路67號地段後,才得以解困。經歷10年的籌建及募款,明新學校終於在2003年展開建設,並於1年內建竣。

設戲劇及機械人協會

“位於西南區的校舍啟用後,不少家長仍堅持把孩子載送過來,超過20名學生沒轉校,一直在新校舍唸到畢業為止。當時有些家長住在距離較遠的丹絨武雅,乾脆直接在學校等待孩子放學。日子久了,家長也就自發為學校做一些事情。”

課外活動讓學生習得各種能力。(學校臉書)

他說,明新社在搞戲劇方面有多年經驗,明新也是少見在小學階段就設立戲劇協會的學校。儘管開銷大,也繼續辦下去,還為學生舉辦戲劇生活營。

“除了人文,學校也重視科學教育,機械人協會十分活躍,學生曾經出國參加的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比賽、世界奧林匹克機械人比賽等。”

多用途禮堂是戲劇學會與合唱團練習的場所。在表演時,只需拉開一道玻璃門,就直通外部的空中花園,即可變身為舞臺和觀眾席。

周永富:沒開特殊教育班

明新學校的“愛心教育”聲名遠播,甚至引來了誤解。校長周永富說,曾有幾位特殊生家長經不同的醫生建議後,到該校報讀,誤以為該校提倡的“愛心學校”設有特殊班。

他澄清說,明新雖然也會接受由教育部批准到校的特殊生,但他強調,該校沒有開特殊班,他會跟家長說明,教師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特教訓練,希望家長對此情況能加以斟酌,做出對孩子最好的決定。

指愛心教育不需標榜

另一方面,他認為,愛心教育不需標榜,也無需特意向學生灌輸,而是在日常的教學中身體力行貫徹,自然會形成一種風氣。例如公平對待學生、學生做錯事先給機會,若不改過才處罰。

為高年級(左)和低年級學生訂做不同高度和大小的椅子,體現了辦學者的細膩。

他說,一些人對“愛心教育”有所誤解,以為完全不能責罵或處罰孩子,其實重點是向孩子解釋做錯什麼事和為何被罰,而不是大人沒來由地處罰。

“我們不以成績表現優先,但也不忽略成績,而注重學生品行和全面發展,不少家長因為認同這理念特別把孩子送來這裡。”

明新學校簡史:

·1935年之前,明新社在火車路50號開辦夜校,執委認為校舍只用於夜校未免可惜,決定開辦學校。

·1936年春,明新學校董事會成立,由謝聚輝擔任董事主席,蔣性豪擔任首任校長,同年7月18日正式開學。

走廊牆邊貼著學校歷史。

·1938年因日軍侵略而停辦,並於1947年秋冬復辦。

·位於祥德路70號的校舍是座吊腳樓建築結構,原來就不甚堅固,再加上年代太久,直到1958年形同危樓搖搖欲墜。為安全之際,由謝丕霍擔任發動籌建校的責任,成立建委會。

明新學校遷入湖內校舍前的最後校址是中路67號,現為星洲日報辦事處及光明總社。(學校官網)

·1963年暫借中路65號的檳華女校為臨時校舍,同時購置中路67號地皮為校址,在謝丕霍及董事主席周明道的領導下展開建設。期間曾暫借檳華幼稚園校舍上課。

·中路67號校舍於1964年春落成,1966年1月遷入,當時學生約100人。

學生在教練的指導下,練習跆拳道。

·1967年起學校穩健發展,學生人數增加,1978年時有456名學生,2年後升為B型學校。

·1985年代學生人數日漸減少,被調降為C型學校,董事會決定遷校,並與1993年成立建校委員會,1994年教育局批准遷校。

·1995年該校購置已故丹斯里駱文秀在湖內的一塊地,開始籌募建校基金。

位於校內的明新社資料室及會議室。

·2003年初開始建設湖內校舍,在8個月內建成。

·2004年1月5日學生正式在湖內校舍上課,當時全校共263名學生。自此,該校人數逐年增加,2005年有395名學生,2006年增加至470人,隔年再增至557人。直到2018年,學生人數突破700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