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闻报道,一名就读于国际学校二年级的女生背着父母,在校开盘赌大小,“赚到”逾千令吉。
另有一名小女生为了抽到“小礼物”,每次花费4至6令吉(2至3次)在班上玩tikam(随便猜)游戏,并且已开始成瘾,因为即便她拿了20次的“谢谢”(意即:没有礼物)或者没有抽到心仪的礼物,还是要继续花钱抽奖,后来,因为花钱如流水(2周花50令吉在该游戏上),被母亲揭发并向校方举报此事。
ADVERTISEMENT
其实,类似事件在学校里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屡屡发生,只是所涉及的金额,也随着物价上涨,学生零用钱增加,跟着大幅度增加罢了……
贴文底下的留言评论两极化,但多数都是针对那2名涉及“开赌盘”或提供具有赌博性质游戏的小女生,有网民称小女生“有商业头脑”、“孺子可教也”;较清醒及理智的网民则认为要纠正孩子的观念,并灌输正确的金融或生意知识;很少有人提及那些涉赌或玩tikam的学生。
赌博,是指包括在玩牌、掷色子等等地娱乐游戏时,以财物或者拿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做筹码,来决定财物归属,而这种行为有悖于社会道德和法律,也是一种损人利己的犯罪行为。
大人们虽从小教育孩子不能涉赌,却忽略了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潜藏赌博性质或内容的游戏,比如抽奖游戏、捞小黄鸭游戏,或者是价格不菲的盲盒(类似于tikam)皆牵涉到“赌博”机制。
据悉,一个普通甚至手工粗糙的手办在变成盲盒后,价格可以翻好几倍。这种看似无伤大雅的盲盒,对年轻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在同学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甚至出现如“赌徒”般的成瘾性。
或者,那种期待感能缓解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但这种感觉经过不断刺激下,终会成瘾,以至于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并没有专治孩子或青少年赌博问题的对策,教学大纲中,也很少涉及赌博的内容,以至于在上述事件中的小女生,像是根本没有意识到那是严重违规的行为。
家长应该关注这件事,并可从侧面了解孩子们在外的用钱和交友情况、孩子的情绪变化等,防范孩子陷入生活中的那些“赌博陷阱”而不自知,同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以及认清那些潜藏赌博性质的游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