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30日訊)直落巴巷海域水面呈紅色並出現大量魚只死亡的現象,檳州漁業局指出,初步分析顯示,此紅潮現象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造成,此藻類無毒對人類無害,但密度很高,導致魚排內的氧氣下降,魚只死亡。
漁業局辦公室發文告指出,屬於浮游植物的夜光藻,其細胞密度達每公升100至500萬細胞,引發此次的紅潮現象。
ADVERTISEMENT
“這類浮游植物的高細胞密度導致魚只死亡,特別是魚排內,因為氧氣下降,而夜光藻的覆蓋導致魚只無法取得氧氣。霹靂州瓜拉牛拉也曾在2016年發生紅潮現象,導致當地水域呈現粉紅色,魚排內的魚只死亡。”
文告說,該局將定期採集樣本,以監督夜光藻的密度,至達到安全水平。
“漁業局也向魚排業者建議數項緩解措施,包括馬上收成該些已達到市場規格的魚只。同時,若魚排內的魚只出現窒息或死亡的情況,必須把魚只轉移至其他魚排,減低魚排的密度,監督氧氣水平並增加氧氣以拯救活魚。”
文告強調,直落巴巷海域於本月27日出現紅潮後,該局非常關注紅潮導致魚只死亡的情情況,並通過縣屬漁業局和漁業生物安全分局展開調查。
“漁業局已在同日派遣官員聯絡直落巴巷魚排養殖業者,也在上午10是和下午1時到魚排採集海水樣本,並送往峇都茅漁業研究機構化驗。根據現場觀察,紅潮已在當日下午3時左右消失,或許已重新漂浮到海中央。”
文告說,直落巴巷6名魚排業者受到此次紅潮現象的影響,而其中一名業者方莫育(譯音)受影響最大。根據方先生轉述,有關紅潮在當日早上9是30分左右非常嚴重,導致該區魚排的魚只相繼死亡。
文告補充,檳州農業技術於糧食安全委員會主席法米、檳州漁業局主任扎麗娜和漁業研究機構官員諾阿茲曼,已在昨日(29日)到方莫育的魚排視察情況。
“根據彙報,方先生的魚排約15公噸魚只死亡,導致約50萬令吉損失。他已儘量收成魚只或提高氧氣水平,但無法救回該些已達到市場規格的石斑魚、水鯧魚和金目鱸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