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腳27日訊)大山腳福德正神會探討在日新A、B校,為其中一所學校遷校的可行性。
該會理事長拿督王德恭列出未來的發展計劃,日新小學AB校其中一所學校遷校成為內部探討的項目之一。
ADVERTISEMENT
他昨晚在該會的腦力激盪工作營閉幕致詞時說,日新小學AB校學生近年來人數日漸下降,如果把其中一所學校搬到威中區人口稠密的地方,相信會提供更多的學額,造福更多學子。
福德正神會將增大專貸學金
王德恭表示,大山腳福德正神會其他的未來計劃還有全新綜合殯儀館、冢山5年發展大計、啟動公益骨灰閣位計劃、增設大學貸學金、實行獨中教師培訓計劃、逐步翻新旗下產業、打造文化節、強化青年團及婦女組。
“我們將增設大專貸學金,協助威中區有經濟困難的華裔子弟在國內外大學完成本科或碩士或博士學位。
“福德正神會過去有收到獨中生要求資助他們臺灣深造的詢問,當中不乏優秀生,因此我們相信大專貸學金的推行,可以惠及許多華裔子弟,尤其是獨中生。”
每年資助獨中教師深造
另外,他透露,福德正神會將每年資助固定配額的獨中教師,在國內或到國外深造。
“這項計劃的細節將與獨中董事會及校方商議。培訓計劃的細節內容和詳情由獨中全權制定,福德正神會不會干涉董事會和校方的決策。”
為此,王德恭說,新屆理事一致決定把先賢留下的產業取得倍數增值,讓協助華教及慈善公益事業方面,發揮更大效益。
“革新將貫徹6大目標:(一)團隊領導、集體負責、(二)組織制理、(三)決策透明、(四)行政系統化、科學化、(五)資產管理透明化、(六)職權鮮明。”
打造全新綜合殯儀館
他表示,考慮到福德正神會未來可持續性發展,也決定保留儲備金用在冢山發展、冢山維修、產業發展及教育基金。
“我們接下來將打造全新綜合殯儀館;同時,會實行冢山5年發展大計,包括改善冢山交通規劃、美化冢山,打造出親民的景觀休閒墓園;將啟動公益骨灰閣位計劃,讓貧苦喪家申請免費骨灰閣。”
日新小學A、B校創校簡史
日新學校創立於1918年,由福德正神理事會於1895年所創辦的義學堂改製為新式學校,日新校名有“日新其德,持之以恆”之勉勵。
1916年,大山腳閱書報社先賢與福德正神理事會協議,將本埠巴剎街原有義學堂,改制成新式學校。經過2年協商與籌辦,終於1918年3月2日在義學堂原址正式開學,取名“日新”。
1931年,學生人數激增,校董商請福德正神理事會購得的橫街41號3層樓及後座樓房,改造成新校舍。
1938年,日新開辦籌備多時的女子部和夜學,巴剎街總校改為女子部。第一屆高小畢業生在此年成立校友會,名下創辦業餘劇團,著名戲劇家王紹清擔任劇務主任。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校務停頓。1945年,以黃堅固為主席,統籌覆校。
1949年,日新、中正和新友學校合併,創辦初中。日新中小學躍升為威省規模最大學校。董事長黃堅固將1950年定為該校建校年,購得愛士頓路5英畝半地皮,為新校舍基地。
1952年,新校園首17間教室建竣。
1958年,該校創辦高中,同時接受政府部分津貼,中小學行政分開。
1961年,懷德堂及課室等工程落成。
1962年,日新中學接受政府全津貼,改製為國民型中學,日新獨中則維持獨立的校政。2校共用愛士頓校園上課。
1965年,日新小學遷入武拉必校舍,分為A、B校。接下來近30年間,日新各校陸續推動階段性建校計劃,以容納更多學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