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26日讯)大山脚许多华人老庙和社团碑铭文献可证,本地一直到民初,数个世纪作为泰马新内陆对海洋贸易枢纽,历史不应淹没,抢救、汇集和整理碑文的工作刻不容缓。

来自马中两国的学者在“重新认识大山脚”为主题的碑铭与文献考察工作坊上达致以上共识。
ADVERTISEMENT
这次《大山脚碑铭与文献考察工作坊》,由欧亚高等研究院─马来西亚道理书院王琛发教授组织课程,选择地方典型作为跨国学者讨论教学,获得大山脚福德正神、韩江公会、真君大帝庙、陈氏颍川堂、威省广惠肇等单位各位董理全面支持与接待。

近30人参与学习
当地社区组织“大山脚之友”则承担在地协调工作,近30人参与学习,出席外宾包括数位著作甚多的学者。

参与嘉宾包括肖文评(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梅州市人大代表)、冷剑波(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锺大荣(中国国家民委-华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中心主任)、许通源(柔佛南方大学学院图书馆馆长、马华文学馆馆长)、锺晋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研究员,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夏远呜(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覃鸿燊(欧亚高等研究院-马来西亚道理书院助理研究员、郭廷恺(闽南师大博士研究生)、大山脚之友代表为郑朝嵘与颜松华两位副主席,以及黄绍尔与黎杰津。
考察团第1站访问福德正神庙,第2站到大山脚韩江公会,第3站武拉必真君庙,第4站访陈氏颍川堂,第5站到广惠肇会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