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了农历七月,民间有不少禁忌。例如尽可能避免夜游、勿踢玩祭品或踩踏冥纸、避免到山上或墓地游荡、不要在晚上去森林或空旷的地方胡乱拍照、半夜不能吹口哨等等。
不过在大自然的夜晚,夜行性动物们可没有什么禁忌。晚上如果大家听见刺耳的尖叫声,由远至近然后划过天际,千万不要紧张,因为很可能是有仓鸮,一种在马来语中称为“坟墓鬼鸟” ─Burung Hantu Kubur 的猫头鹰飞过。
ADVERTISEMENT
虽然名字是“坟墓鬼鸟”,但我们并不需要在农历七月到坟墓探险,也可以观察到仓鸮。很多油棕园和稻田都有设置巢箱,吸引仓鸮来猎食老鼠和居住。根据研究,仓鸮在控制鼠害上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除了我们东方的鬼鸟Burung Hantu,西方文化中恶魔和吸血鬼化身──蝙蝠也是夜行性动物。
蝙蝠其中一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特异功能,就是能在黑暗的环境中利用喉部产生的超音波进行回声定位,借助超音波的回音来探测周围的障碍物并觅得食物。
不过,马来西亚有很多以花蜜和果实为生的蝙蝠,其实是依赖视觉辨位的。它们有着长长的鼻子和大大的眼睛,统称狐蝠 (Flying Fox)。
狐蝠在生态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热带雨林中的“农夫“, 协助很多植物完成种子播迁。例如当狐蝠摘取到榄仁等较大的果实后,会飞到临近的树上一口一口慢慢地享用。食用完果肉后,它会把种子随地丢弃,从而帮助母树把种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除了种子播迁,蝙蝠在生态上的另一伟大贡献就是传播花粉,特别是榴梿的花粉!由于大部分的蝴蝶和蜜蜂都是日行性动物,所以晚上开花的万果之王─榴梿就是靠蝙蝠来完成授粉的呢!
除了蝙蝠和猫头鹰,在浮罗交怡的马来村庄,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月黑风高的树上,常会出现双头怪。究竟这些“双头怪”又是什么夜行性动物呢?
其实双头怪就是在乡村、果园甚至一些城市绿地出没的鼯猴(Colugo)。鼯猴妈妈会抱着鼯猴宝宝一起觅食。鼯猴宝宝总是躲在妈妈的皮翼之下,露出小小的头部。所以在昏暗的夜色里,人类还以为看见了双头怪呢!
过去,很多果园负责人认为鼯猴会破坏或食用农产品和水果,所以通常会猎杀鼯猴。然而最新的研究显示,鼯猴其实有助于花粉的传播。
最后,想告诉大家虽然农历七月对我们而言有许多禁忌和传说,然而许多夜行性动物们在黑暗中以其独特的方式为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价值。作为人类,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个美丽多姿的夜间世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