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29日讯)因议席分配上的争议,造成同属国盟的伊党与民政党不咬弦,进而抵制后者所上阵的所有选区?那又未必。
至少在峇都交湾国席下的3个州议席(北赖、武吉丁雅及武吉淡汶),今日在威省技职学院的提名中心外,仍可见到伊党党员现身支持,虽然以上3个议席皆由民政党代表出征。

奥马:助国盟候选人胜选
来自瓜拉柔府的伊党党员奥马受访时,呼吁基层遵从党高层在议席分配上的议决案,否则将难以团结一致助国盟候选人胜选。
他说,之所以出现一些议席分配上的争议,例如峇六拜州议席,主要是因为基层与高层在政治理解上的不同。
“但我们必须认清同一个目标,就是让国盟在州选中取胜,这才是最主要的。”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国盟不仅希望巩固自身在华社的基础,还期望借此打破马华的影响力。对于马华而言,党内的出走潮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同时也为国盟提供机会。
近日,民政党高调呼吁马华支持者将选票投给国盟,土团党更成功说服一些马华党员跳槽到国盟。
这场动作频频的“挖角行动”,不仅是一场人事调整,更释放出国盟清晰且具战略性的讯号:“没有马华,还有我们”。
这股出走潮并非无迹可寻。从彭亨到柔佛,已有多名前马华党员或地方领袖转投国盟。虽然目前仍属局部现象,但其标志着一个潜在的转捩点,即国盟正积极布局,试图打造另一个“新版马华”。
国盟不仅希望巩固自身在华社的基础,还期望借此打破马华的影响力。对于马华而言,党内的出走潮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同时也为国盟提供机会。无论是通过提供政治庇护,还是承诺更多的政治资源,国盟都在通过这些手段吸引马华党员加入,从而削弱马华的力量。
若要追溯促成这一局面的人物,不得不提起雪州土团党非巫裔臂膀组织主席吴杰民。他早前在一次专访中透露,将陆续有更多重量级人物加入国盟。
这番话意味深长,几乎可视为对马华核心圈的一次公开招手。熟悉马华内情者皆知,若非已有接触,甚至取得初步共识,吴杰民不会轻易释出如此具体的讯息。
吴杰民是谁?2013年,他曾与张盛闻角逐马青总团长一职失利,此后在党内沉寂,最终因派系问题退出马华。如今,他以国盟“华裔挖角行动代言人”的新身分出现,从一名曾被边缘化的政治人物,摇身一变成为布局者之一,也反映国盟对拓展华社政治版图的迫切与企图。
胜败乃一线之隔,成王败寇,要么成功,要么出局。我相信,不少马华党员仍在静观其变,处于游离未定的状态。毕竟,成为开路先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于廖中莱前政治秘书梁捷顺的跳槽,则是马华不得不正视的警钟。梁捷顺曾任马青总秘书、彭亨州团团长及文冬区团团长,属于党内主流派人物。在2013年和2018年,他两度获党重用出征国州选区,虽皆未能胜选,但在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梁捷顺的离开在党内引起震惊,尽管他获得部分马华党员的理解与祝福,然而,他的动作象征着马华出走潮已正式浮上台面,并可能在中层干部引发连锁反应,动摇组织基础。
此后,国盟的野心更为明显。他们更需要一位具备高知名度或实际影响力的马华领袖,作为象征性突破口,以带动更多人顺势转向。一旦国盟成功吸纳具代表性的马华领袖,其震撼效果不亚于2008年民联崛起时华社的集体转向。
不过,这场挖角行动同样充满风险。若国盟成功吸纳马华重要领袖,可能会加速马华内部分裂;但若吸纳重磅人物失利,是否反而会强化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马华内部的凝聚力?这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一大变数。
面对国盟频频逼近,马华的潜力亦不可小觑。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深厚组织基础的政党,即使在内外夹击之下,马华在地方基层与资源网络方面仍保有一定实力。马华的沉默,不一定是无力反击,亦可能是谋定而后动,静待时机。
马华如今除了面对外部竞争,更有内部结构性的挑战,例如基层流失、年轻人对政治冷感,这些问题若未能彻底解决,将影响马华未来的竞争力。
因此,与其单靠反挖角来应对,更关键的是,马华能否重新定义自身与华社的关系,并赢得选民的信任与支持。
从最近马华领袖积极出席党校干部训练营来看,马华并未怠慢,仍致力于培养人才、巩固基层。只是,改革始终是一项需要时间与耐心的工程,成效未必能在短期内显现。
与此同时,国盟加速吸纳前马华领袖及基层力量,迅速扩展在华社中的版图。他们一方面稳扎稳打整合内部,一方面迅速出击抢占空间,这场角力注定充满变数与挑战。
马华的沉著,是否代表稳健?国盟的积极,是否真能撼动传统势力?这场角力与重组,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无论国盟的布局能否如愿,抑或马华的改革能否迎头赶上,最终的胜负将取决于谁能更快、更稳地应对变局,谁就能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